APP下载

麋鹿常见普通病例诊断与治疗

2015-10-21王立波解生彬姜慧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麋鹿

王立波 解生彬 姜慧等

摘要[目的] 为麋鹿小种群管理工作中麋鹿普通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以江苏大丰麋鹿种群为例,在麋鹿引种扩群、野生麋鹿种群恢复过程中长角血蜱寄生虫病、瘤胃膨胀、营养性衰竭症、食毛症、难产等常见普通病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 在麋鹿小种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前期防控,对有效降低和避免麋鹿普通病的发生尤为重要。[结论] 该研究对动物园等麋鹿小种群管理起到借鉴作用,也为麋鹿的健康养殖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麋鹿;常见普通病;小种群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108-0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of Elaphurus davidianus

WANG Libo1, XIE Shengbin2, JIANG Hui2 et al

(1.Jiangsu Dafeng Mil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Yancheng, Jiangsu 224136; 2. Yancheng Institute of Milu, Yancheng, Jiangsu 224136)

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diseases in the small population management of Elaphurus davidianus. [Method] Taking Dafeng milu population for an example, common diseases of milu(such as parasitic disease of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rumen expansion, nutritional failure, alien food addiction and dystocia),which restricted the process of milu population growth and wild population recovery were summarized. [Result] Earl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small population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milu,which was important for effectively reducing and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common diseases of milu.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mall population of milu in zoo and provide basic data for healthy and protection of milu.

Key wordsMilu; Common diseases; Small population management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世界上已经在野外灭绝,通过园囿条件下安全保存,近年来又重新在原栖息地恢复野生行为的大型哺乳动物。

麋鹿原产我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19世纪末麋鹿已经在我国灭绝[1]。自1985年重建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开始,在近100年后麋鹿重新回到了我國。1986年,从英国7家动物园精选了39头麋鹿,作为中国政府与国外的正式合作项目,被重新引进到江苏省大丰市(当时为县),建立了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麋鹿自然保护区,从此开始了在麋鹿原生地引种扩群、行为再塑和野生种群恢复工作[2]。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期望麋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增长,逐渐恢复其野生种群,经过多年努力,在大丰自然保护区通过4次野生放养试验,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265头的野生麋鹿种群,人工圈养麋鹿数量达到2 553头,2015年大丰麋鹿种群总数量已达2 818头。

在此期间,随着麋鹿种群数量的增长,国内2个大的种群(北京种群和大丰种群)纷纷开始向外输出麋鹿,大部分省(市)城市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相继引进并驯养麋鹿,除了江苏大丰、北京南海子和湖北石首种群外,国内已形成50余处麋鹿小种群[3]。

由于麋鹿本身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在疾病治疗管理上困难重重,特别是豢养面积较小的人工饲养种群。笔者对大丰麋鹿种群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麋鹿常见普通病进行了总结,可为麋鹿小种群管理工作中麋鹿普通病防控提供借鉴。在麋鹿小种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前期防控对有效降低和避免麋鹿普通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1长角血蜱寄生虫病

此病例发生于2004年7月5日,通过野外观察发现大丰麋鹿保护区内有1头公鹿死亡[4]。死鹿身上有若干黄豆粒大小的吸血小虫在叮咬,此前未加注意,以为该公鹿在发情期参与争夺配偶、领地,精力消耗大、采食量少、行动缓慢、体质差从而导致死亡,误认是正常现象。

临床症状为:尸体消瘦,被毛粗糙凌乱无光泽,头、颈、胸、腹等部位均有大量吸血程度不同的吸血虫寄生。经专家鉴定为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隶属蛛形纲、蜱螨目、硬蜱科、血蜱属的一种昆虫,为小型脾[4]。该蜱虫可感染多种野生动物(如麋鹿、雉鸡、野鸭、野兔、刺猬、牙獐等),另外在动物生活的周围环境也存在。

仔细检查同群鹿及其他周边环境,发现有长角血蜱存在。蜱在鹿体的寄生部位以头部密度最高,颈部次之。

鹿群常活动的环境杂草中均被蜱污染,幼蜱常附着在杂草尖部,当动物在草中休息或活动时,幼蜱会爬到动物身上或掉到地上。

近年来,很多专家对长角血蜱进行了深入研究。王黎源等[5]采用实时RTPCR方法检测蜱中SFTSV核酸,阳性蜱进行SFTSV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与当地病人血液中的SFTSV序列及GenBank中公布的SFTS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可能是SFTSV的传播媒介。郑洪远[6]在野外对长角血蜱生态学进行了研究,运用人工布旗法、宿主体调查、可控自然环境、生物地理学、统计学等生态学及其交叉学科的方法,对自然条件下长角血蜱栖息地、非寄生阶段季节动态、寄生阶段季节动态和可控自然环境下的生物学特性等生态学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由于麋鹿栖息地范围较大,考虑到麋鹿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喷洒药物将对生境内其他昆虫或动物造成伤害,加之无特效灭蜱药物。经过长期监测观察,在环境温度达到12 ℃时,长角血蜱从草根部的土壤中爬上草尖部,或许这样能为它们更快地抵达宿主提供捷径。根据长角血蜱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在环境温度上升到12 ℃以上时,保护区采取烧荒灭蜱的方法,有效降低了麋鹿栖息地内长角血蜱的分布密度,也未发生因大量长角血蜱寄生而导致麋鹿死亡现象。

2瘤胃膨胀

瘤胃臌胀又称为气胀,是指胃神经反应性降低,胃收缩力减弱,采食易发酵的植物,在瘤胃内菌群作用下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引起瘤胃急剧膨胀的一种疾病[7]。

瘤胃膨胀常发生在自然环境中可食植物刚生长的季节,特别在枯草向青草期转换的季节最易发生。在大丰每年4月中、下旬,鹿群经过一个采食干枯草的冬季,突然进入采食青草的春季,麋鹿采食了幼嫩多汁植物后引起胀气。另外,麋鹿突然采食了过多的豆科、藤本、块根以及饼类等植物和人工制成的饼料,如苜蓿、青草、甘薯藤、大豆饼等,均易导致此病的发生。除外源性草料引起此病发生外,还有一些疾病也能诱发瘤胃臌胀,最常见于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食道梗塞及前胃存有泥沙或不易消化的毛球、塑料袋等都可引起排气障碍,致使瘤胃壁扩张而发生膨胀。

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为不安,神情忧郁,角膜充血,角膜周围血管扩张;此后,不停地起身、卧地,回头顾腹,腹围迅速膨大。瘤胃收缩性增强,然后逐步减弱或消失,腹壁紧张而有弹性,叩诊呈鼓音。呼吸困难,呼吸促迫而有力,甚至头颈伸展,张口伸舌,口吐白沫,采食反刍完全停止。腹围急剧扩大,眼球突出。后期表现为心力衰竭、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怒张、呼吸困难、黏膜发绀、目光恐惧、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往往突然倒地,痉挛、抽搐、陷于窒息和心臟麻痹状态,若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发生死亡[8]。

治疗此病的原则,应着重于排除气体,防止继续产气,理气消胀,强心补液,健胃消胀,以利于康复[9]。

3食毛症

麋鹿的食毛症,又叫咬毛病,一般认为是一种微量元素缺乏症[10]。冬春季鹿群密度过大,人工投料时相互争食时,雄鹿脱角生茸期、雌鹿群体活动时咬毛频次最多,最易发生此病。

对鹿群内个体相互咬毛的真正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①麋鹿所食草料单一,营养不全,蛋白质中的胱氨酸、甲基丁氨酸不足;②草料量不足,鹿有饥饿感;③草料中长期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钙、磷、钾、钠的比例失调,缺少钴、铜、硫等微量元素;④鹿体内获得钾元素的量不足,加之鹿群密度大,引起了麋鹿体内代谢紊乱,消化障碍,致使鹿群发生异嗜现象,容易互相咬毛或食毛[11]。

有时为了争食,等级序位高的麋鹿用咬毛来驱赶等级序位低的麋鹿个体。麋鹿互相咬毛不一定将咬下的毛吞咽,但当麋鹿采食时会将毛吞入胃中,因毛不易被消化,最后在瓣胃或皱胃、肠管形成毛球,极易引起消化道阻塞,从而导致消化道梗阻。

咬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特别是每年2~5月多见,夏秋季偶尔也有发生。此病先表现异嗜、异食、舔泥、啃砖块。随着病情的发展,麋鹿啃咬其他鹿的频次增多和程度加强。在大丰麋鹿群中,曾见到1头雌鹿的左侧臀部至膝部毛被另1头鹿啃咬掉,咬掉毛的部位皮肤呈黑色,上面生长着稀疏的毛被。鹿食毛后,毛在胃中与植物粗纤维混搅在一起,形成粪球或小毛团排出体外,若毛球过大在胃内会影响消化,出现消化不良,反刍减少或停止。鹿呈慢性消瘦、毛被粗乱无光泽,可视黏膜苍白,最后衰竭死亡。当毛球引起消化道阻塞时,所表现的症状有腹痛、向右侧回头顾腹,没有食欲,反刍停止,最后导致死亡。

食毛症不易诊断,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具体包括:降低鹿群密度,营造一个比较理想的生活空间;食物多样化,不喂给单一草料;投放饲料添加剂,补充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弥补鹿体内某些营养物质的不足;将有咬毛的鹿个体隔离饲养,以方便观察、诊断,并及时对症治疗[12]。

4营养性衰竭症

由于草料缺乏或单一,营养成分不足,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异化作用加剧,而是将体内贮备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元的加速分解及严重耗损,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肌肉萎缩[13]。

此病主要由于机体营养获得与消耗之间呈负增长,麋鹿在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体质下降,机体逐渐消瘦。此外,年龄过大,消化吸收机能减退,某些疾病(如齿病、口炎、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化脓性疾病、慢性消化紊乱、贫血以及某些恶病质的传染病、寄生虫等)都可导致营养性衰竭症的发生。

营养性衰竭症在家养动物中以马和耕牛最为典型,但在麋鹿的人工饲养中也较为常见,主要发生于年老体弱的鹿体和患有体表寄生虫的鹿体。鹿体因牙齿磨损过大,牙齿松动,采食反刍困难,消化吸收机能逐渐减退,所摄取的一些有限的草料也不能得到充分消化吸收,只能将体内贮备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元进行自体分解。随着机体营养不良状态的发展,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对胃肠道有毒物质发挥的解毒作用逐步减弱。体温降低,机体呈渐进性消瘦,最后导致胃肠道弛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营养性衰竭症的典型症状是渐进性消瘦。患鹿全身骨架显露,毛被粗乱,易脱落,无光泽;皮肤枯干,多屑,弹性降低;可视黏膜苍白;采食量少,咀嚼无力,反刍时嘴角流出咀嚼的细草末;体表寄生虫所致本病,临床上常呈贫血症状,肉眼可见鹿体表附有大量的虫体。病鹿死亡前胃肠弛缓,有些由便秘转为泻痢。病程通常为1~3个月。

若麋鹿患有此病,只能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改变生活环境,保持可食料多样性,给鹿群提供全价营养,降低鹿群密度,保持鹿群的正常生活空間。驱除寄生虫,防止各种疫病对鹿群的侵袭。

患病麋鹿一旦卧地不起,表明该鹿已到病程的后期,用药治疗,治愈率较低,常实施的治疗方案为强心补液、解毒,增加体内能量,增强抵抗力,恢复消化吸收功能[14]。

5脓肿

在任何组织或器官内形成外有脓肿膜包裹,内有脓汁潴留的局限性脓腔时称为脓肿。

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皮肤完整性破坏,屏障机能减退,为一些化脓菌侵入提供了条件。引起脓肿的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其次为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腐败性细菌。致病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是皮肤或黏膜的微细伤口,由于伤口很小,它们很快形成痂皮或生长上皮的密闭,致病菌侵入后并开始生长繁殖。有的由于血液或淋巴将致病菌由原发病灶转移至某一新组织或器官内所形成的转移性脓肿。

浅在性热性脓肿初期,局部脓肿无明显的界限而稍高出于皮肤表面,触诊时局部皮肤增高,坚实而有剧烈的疼痛反应。此后,肿胀的界限逐渐清晰,在局部组织细胞中致病菌和白细胞崩解,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开始转化并出现波动。由于脓汁溶解,表层脓肿膜破裂,脓肿自溃排脓。

浅在性冷性脓肿,局部缺乏急性炎症的主要症状,即使有明显的脓肿和波动感,但缺乏温热反应。

深在性脓肿,常见不到局部肿胀增温的症状,但常出现皮肤及皮下结缔组织的炎性水肿。初诊时有疼痛反应,并常有指的压痕。

麋鹿的体表脓肿,大小不一,突出体表,呈球形;常见于面部、角柄部、枕部、颈侧部及下颔部等处,内脏脓肿,多发生在肝、肺、肾、肠系膜等处,往往脓肿不大,数量不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内脏脓肿过大或破溃,体消瘦,发热,不食,甚至会引起死亡。

6难产

1988年4月14日,大丰麋鹿群中的21号雌鹿发生难产,通过剖腹产术,取出1头畸形死胎[15]。

麋鹿的难产取决于产力、产道和胎儿3个因素。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都可以引起分娩过程受阻,导致难产。对于栖息空间较小的麋鹿小种群,麋鹿的难产率很高。

麋鹿难产表现为:4 蹄呈踏足式行走,离群往返运动,停食,起卧不安,拱背做阵,阵缩明显,后肢伸直,尾巴翘起,呈排便姿势;呻吟,回头顾腹,如胎儿排不出,最后导致母鹿和胎儿都死亡。

根据难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其属于哪种类型的难产,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矫正胎位,借助于药物及人力进行助产,若胎儿无法排出,可施行剖腹术。

7小结

笔者仅对大丰麋鹿种群引进初期小种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普通病病例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等麋鹿小种群管理起到借鉴作用,也为麋鹿的健康养殖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 曹克清.麋鹿研究 [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1-17.

[2] 丁玉华,王立波,徐安宏,等.大丰麋鹿野生放养[J].野生动物,2004,25(5):33-34.

[3] 丁玉华.中国麋鹿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0-192.

[4] 孙大明.麋鹿慢性失血性贫血的诊断[J].中国兽医杂志,1997(10):29.

[5] 王黎源,杨振东,孙毅,等.长角血蜱携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调查及基因特征分析[J].中国病源生物学杂志,2014(7):629-632.

[6] 郑洪远.长角血蜱的野外生态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15-18.

[7] 王培娟,张晓娇.巧治反刍动物瘤胃膨胀[J].中国畜禽种业,2013(8):125.

[8] 李积国,马天亮,张炯慧.牛瘤胃膨胀的治疗[J].新疆畜牧业,2014(S1):70-71.

[9] 徐家康,于文举.反刍动物瘤胃膨胀的诊治[J].畜禽业,2010(12):65-66.

[10] 钱文熙,郭雪峰,许贵善.微量元素添加剂对冬春期马鹿食毛症的防治效果[J].经济动物学报,2015(1):25-30,33.

[11] 钱文熙,曾波,程国辉.马鹿饲料、被毛、血液中S和S-AA含量与食毛症关系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7):137-140.

[12] 宋百军,毕继宏,刘伍权.鹿食毛症的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1):26-28.

[13] 朱国良,胡延春,张伟信.马鹿营养性衰竭症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00(2):38-39.

[14] 邓有运.马鹿营养性衰竭症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3):49.

[15] 陆宏达.麋鹿难产剖腹术一例[J].畜牧与兽医,1988(4):180.

猜你喜欢

麋鹿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小麋鹿的行李箱
国庆节麋鹿苑观鸟记
视觉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