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甜玉米新品种“晋超甜1号”的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2015-10-21张广峰卢保红魏荣业等
张广峰 卢保红 魏荣业等
摘要[目的]探索超甜玉米新品种“晋超甜1号”的适宜栽培技术。[方法] 试验以“晋超甜1号”玉米新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密度、施肥量、肥料与密度叠加效应栽培试验及相关调查、统计试验,得出适合该新品种种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结果]研究表明,种植“晋超甜1号”合理的栽培条件为施肥量1 528 kg/hm2、密度67 500株/hm2;分期播种经济效益排序为:早春小拱棚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正常春播。[结论] 研究可为建立高产高效的优化栽培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晋超甜1号;高效栽培;施肥用量;密度;叠加效应;分期播种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067-03
Study on High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Variety of Super Sweet Corn “Jinchaotian 1”
ZHANG Guangfeng, LU Baohong, WEI Rongye et al
(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zhou, Shanxi 034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suitable cultivation technique for new variety of super sweet corn “Jinchaotian1”. [Method] Taking “Jinchaotian1” as study object, different density, fertilization amount, fertilizer and density stacking effect cultivation test and relevant investigation, statistical test were conducted, the high yield and quality cultivation technique suitable for the new variety planting was obtained.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est planting “Jinchaotian 1”,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s 1 528 kg /hm2, the density is 67 500 plants /hm2; staging sowing economic order for: early spring in small arch shed seedling transplanting > plastic film covering > normal spring. [Conclusion] The stud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stablishing high yield and efficient optimal cultivation mode.
Key words Jinchaotian 1;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Fertilization amount; Density; Superposition effect; Sowing by stages
“晉超甜1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甜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山西省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
为了探索出适合晋超甜1号种植的土壤类型、密度、肥料种类与施肥量、播期、采收期等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一步发挥该品种的高产优势,形成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迅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笔者进行了“晋超甜1号”的密度与肥料研究及农户跟踪调查研究,以期为建立高产高效的优化栽培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用地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忻州市忻府区(112°17′~112°58′ E,38°13′~38°41′ N),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农场。该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春温高于秋温,无霜期平均167.1 d,年平均气温为0.7~9.0 ℃,年有效积温为3 050~3 490 ℃;年降水量为420~470 mm,主要集中在7~9月,雨热同步,和超甜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基本一致,种植的玉米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的特点,在灌浆期内昼夜温差较大,而在收获期内雨水较少,对鲜食玉米的加工生产非常有利[1]。该地区土壤类型以褐土、潮土为主,此类型的土壤具有砂黏适中、松紧适宜、孔隙度适中、疏松软绵、通气透水性良好的特点,并且保肥供肥性能适当,是比较适合耕种的土壤类型,其中主要土壤养分含量为:速效钾(103.0 mg/kg),有机质(19.2 g/kg)和速效磷含量(6.1 mg/kg)[2]。
肥料试验、密度试验及叠加效应试验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重复3次,于2013~2014年2年连续进行,于每年5月5号前后播种,8月10号前后收获。在试验品种的整个生育期内,详细记录植株的生理、病理性状,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及果穗性状进行严格的室内外考种,鲜果穗产量采取在最佳采收期实测鲜果穗重折合测算的办法。其余相关调查试验设在忻府区紫岩乡、北义井乡及定襄县等几个农户的承包地中,对其栽培模式、田间管理、产量及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1.2试验过程
试验中的小区面积均为25 m2(行长5 m、行距50 cm、每小区10行),试验用肥料为N、P二元复合肥[3],其中有效含量≥38%,含氮26.5%,含P2O5 11.5%。肥料用量试验设每个小区F1:5.73 kg(2 292 kg/hm2)、F2:3.82 kg(1 528 kg/hm2)、F3:2.67 kg(1 068 kg/hm2)、CK:1.91 kg(764 kg/hm2)4个施肥量处理,栽种密度为60 000株/hm2。密度试验设ρ1:52 500株/hm2、ρ2:60 000株/hm2(CK)、ρ3:67 500株/hm2、ρ4:75 000株/hm2、ρ5:82 500株/hm2 5个密度处理,肥料用量为每小区3.82 kg(1 528 kg/hm2)。肥料与密度叠加效应试验采用肥料用量试验中的4个施肥量处理与密度试验中的5个密度处理相组合共20个处理的栽种模式。
2结果与分析
2.1肥料试验
2.1.1产量结果。
由2年试验鲜果穗产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表1),鲜果穗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F1较对照(CK)在2年中分别增产9.18%与9.9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鲜果穗产量与增产百分比均居第1位;处理F2较对照(CK)在2年中鲜果穗产量与增产百分比居第2位,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在鲜果穗产量及合格数比较中处理F2与处理F1差异不明显。
2.1.2农艺性状表现。
试验中不同施肥量处理的玉米农艺性状表现与其产量结果表现相符(表2),在2年试验中处理F1与F2的农艺性状在4个处理中表现排名为第一、第二,且二者差异较小,说明当施肥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再增加肥料用量已对该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意义不大。
2.2密度试验
2.2.1产量结果。
通过对2年试验中各个密度处理的鲜果穗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表3),鲜果穗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处理ρ3较对照在2年试验中鲜果穗产量分别增产5.03%、3.72%,增产表现为极显著,居第1位;处理ρ4居第2位,且处理ρ3与ρ4鲜果穗产量差异不明显,而只有处理ρ3在合格数方面较对照是增加的。
2.2.2农艺性状结果。
在2年密度试验中(表4),玉米植株农艺性状中的株高、穗位、茎粗与果穗性状中穗长、穗粗、行粒数随着处理密度的增加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而秃尖的长度却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处理ρ1、ρ3与对照(CK)间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处理ρ4、ρ5与对照(CK)相比差异较大。
2.3肥料与密度叠加效应试验
由2年密度试验结果(表5)可以看出,处理ρ3×F1鲜果穗产量为41.71 kg,比对照ρ2×F4(CK)增产24.06%,增产表现为极显著,合格穗数为143,比对照(CK)增量24.35%,产量与合格数均居第1位;处理ρ3×F2鲜果穗产量为40.45 kg,比对照ρ2×F4(CK)增产20.32%,增产表现为极显著,合格穗数为141,比对照(CK)增量22.60%,产量与合格数居第2位,而比较处理ρ3×F1与ρ3×F2的产量、合格数方面均差异不显著,说明二者的增产效应是相同的。在农艺性状方面,各处理表现与鲜果穗产量趋势基本相符;处理ρ3×F1较各处理表现最优,ρ3×F2表现略次之。
3调查研究试验
3.1分期播种
通过对种植农户跟踪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种分期播种结果:早春小拱棚育苗移栽,可于7月初收获,上市时间相较正常春播要提早30~40 d,且价格高,直接销售收入可达7.50万~9.00万元/hm2,纯收入约为4.50万元/hm2;地膜种植可于7月下旬收获,比正常春播可提早15 d左右上市,直接销售收入为6.50万~8.00万元/hm2,纯收入约为3.75万元/hm2;正常春播上市时间为8月上旬到9月初,直接销售收入为3.70万~6.00万元/hm2,纯收入约为3.00万元/hm2。
3.2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该试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晋超甜1号”播种地块的选择以保证基本肥力和水分供应但不积水为条件,可选用菜园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强、无盐碱化的壤土或沙壤土。
中等肥力地块在施用适量有机肥作为底肥的基础上增施复合肥(N15% P15% K15%)37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出苗后施用75 kg/hm2复合肥作为提苗肥,进入抽雄期前追施尿素(N46%)75 kg/hm2和磷酸钾(K60%)105 kg/hm2。
苗期和拔节期各中耕除草一次,保证不发生草荒,抽雄前如果杂草较多仍需进行人工除草。播种期至出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避免危害种子或幼苗,抽雄期至授粉结束期需注意防治玉米螟和蚜虫。如果遇到连阴雨气候需注意防治大斑病的发生,适当用药进行预防。收获期为一半以上植株吐丝后18~20 d前后,收获指标为:籽粒充分膨大饱满、籽粒顏色充分表现,甜度高、种皮尚未增厚的时候,收获后应尽快进行加工或销售食用,保鲜储运条件以-2~2 ℃,湿度为80%以上为宜,此条件下可储存12~20 d。
4结论与讨论
土壤养分中的氮元素对提高甜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分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具有重要作用,而施用磷素对玉米有效吸收其他营养元素具有协调作用[4]。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处理F2(1 528 kg/hm2)在产量与农艺性状方面均表现最好,为晋超甜1号合理的施肥用量。
一定范围内的玉米种植密度决定着群体叶面积系数的大小,而群体叶面积系数与玉米单体营养面积又表现为高度正相关[5]。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小区鲜果穗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ρ3(67 500株/hm2)为鲜果穗产量最高的处理密度,在产量与各项农艺性状等方面表现最优,为晋超甜1号种植最合理的栽种密度。
肥料与密度叠加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处理ρ3×F2在产量与农艺性状等方面表现最优,即晋超甜1号的最佳栽培组合为:密度67 500株/hm2、肥料用量1 528 kg/hm2。
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期内可以错期播种,但不同栽培方式在经济效益上差别较大,早春小拱棚育苗移栽,可于7月初收获,效益最好,地膜覆盖种植可于7月下旬收获,效益较好,正常春播上市时间为8月上旬到9月初,效益相较于前2种方式最低,但仍比种植普通大田玉米要高。
在种植晋超甜1号的日常田间管理中,要注重除草与病虫害的防治,可在出苗前喷施啊特拉津和乙草胺合剂[ 6];要注意防治丝黑穗病与瘤黑粉病,可用种子重量0.5%~0.7% 的多菌灵或苯菌灵拌种后播种[ 7]。
43卷31期张广峰等超甜玉米新品种“晋超甜1号”的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永欣,翟广谦.甜糯玉米采收与保鲜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1,16(4):67-91.
[2] 贺存,罗效良.忻州市第二次土壤普查[R].忻州市土肥站,2012-10-22.
[3] 姚志龙.甜玉米新品种庆甜1号栽培模式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23-27.
[4] 王庆祥,姜艳超,吕桂兰.氮钾肥对甜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6,14(3):145-146.
[5] 张永科,孙茂,张雪君,等.玉米密度和营养改良之研究[J].玉米科学,2006,14( 3):129-132.
[6] 邢跃先,檀国庆,张妤,等.吉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玉米科学,2006,14(3):126-128.
[7] 北京市农科院.植物保护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18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