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钢筋施工技术
2015-10-21吴荣王亚强刘芹张晓龙
吴荣 王亚强 刘芹 张晓龙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了带動整个建筑工程的发展,因此对相关施工技术的要求也不断严格化、规范化。在建筑结构中,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承载能力、建筑高度等几乎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来决定的,在可控制的成本下,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就需要依靠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来达到较好的施工效果,本文通过对实际施工现场的学习和经验总结,对钢筋施工技术的特点做了比较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引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我们在施工中遇到的一大难关,而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又是重中之重,钢筋的质量、钢筋的加工制作、绑扎安装和焊接操作工艺,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使用功能。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不断总结,严格管理,层层把关,尽量把施工中可能影响到钢筋性能的各种消极因素克服,为提高钢筋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为节省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努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施工技术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进货渠道。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劣质、次品材料,为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施工中我们首先选择钢筋的质量、性能稳定的生产厂家,合格的生产厂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其次选择信誉好,供货及时的供应商,合格的供应商是工程按期完成的保证。
(2)严格检查、检验进场材料。对进场的钢筋,首先要检查钢筋是否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证书等;
(3)检查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外观应平直、无损伤、不得有裂纹、片状、颗粒状等。
(4)检查钢筋的性能检测。钢筋抽检应在监理监督下,并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抽检频率,现场随机截取,并标上那个“见证取样”字样,送往有资质的实验室做相关的材性试验。待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二、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钢筋的材质、规格及焊条类型应符合钢筋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有材质及产品合格证书和物理性能检验,对于进口钢材需增加化学性能检定,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焊工必须持相应等级焊工证才允许上岗操作。
(4)在焊接前应预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条件及参数,制作二个抗拉试件,其试验结果大于该类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才允许正式施焊,此时不可再从成品抽样取试件。
2、基本项目
(1)钢筋、骨架绑扎,缺扣、松扣不超过应绑扎数据的10%,且不应集中。
(2)钢筋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3)所有焊接接头必须进行外观检验,其要求是:焊缝表面平顺,没有较明显的咬边、凹陷、焊瘤、夹渣及气孔,严禁有裂纹出现。
3、机械性能试验、检查方法
按同类型(钢种直径相同)分批,每100个为一批,每批取6个试件,3个作抗拉试件,3个作冷弯试验。三个试件抗拉强度值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冷弯试验(包括正弯和反弯试验)弯曲时接头位置应处于弯曲中心处,冷弯按规定角度进行,接头处或热影响区外侧横向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5mm计算合格。
4、机械连接
一般工程对Φ18以上(包括Φ18)梁、柱钢筋及底层柱筋要求采用机械连接方式进行钢筋接长。
(2)施工操作:
A、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下岗。
B、挤压操作时采用的挤压力,压模亮度,压痕直径或挤压后套筒长度向波动范围以及挤压道数均应符合经型式检验确定的技术参数的要求。
C、挤压前应做下列准备工作:
a.钢筋端头的铁皮、泥砂、油漆等杂物应清理干净。
b.应对套筒作外观尺寸检查。
c.应对钢筋与套筒进行试套,如钢筋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者,应预先矫正或用砂轮打磨,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相互串用。
d.钢筋连接端应划出明显定位标记,确保在挤压和挤压后按定位标记检查钢筋伸入套筒内的长度。
e.检查挤压设备情况,并进行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D、挤压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按标记检查钢筋插入套筒内的深度,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点不宜超过10mm。
b.挤压时挤压机与钢筋轴线应保持垂直。
c.挤压宜从套筒中央开始,并依次向两端挤压。
d.宜先挤压一端套筒,在施工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一端套筒。
E、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挤压连接工艺检验,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三根。
b.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抬拉强度试验。
c.挤压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一批验收批。
5.成品保护
(1)柱子钢筋绑扎之后,不准践踏。
(2)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踩在上面行走,在浇筑混凝土前保持原有形状,浇灌中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
(3)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4)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不要污染钢筋。
(5)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发生原因及一般处理方法:
(1) 柱筋和剪力墙筋位移:原因是振捣混凝土时碰动钢筋。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检查位置是否正确,宜用固定卡或临时箍筋加以固定,浇筑完混凝土修整钢筋的位置。
当钢筋位置有明显位移时必须进行处理,处理方案须经设计单位同意。一般宜用以下处理方法:
1)竖筋位移可按1:6坡度进行调整。
2)加垫钢筋或垫钢板的焊接方法。
(2) 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原因是配制箍筋时按箍筋外径尺寸计算,造成骨架的宽和高均小于设计尺寸。另外采用双支箍筋的梁,经常出现箍筋组合绑扎后宽度小于设计尺寸。在翻样和绑扎前应熟悉图纸,绑扎后加强检查。
(3) 梁、柱交接处核心区箍筋未加密:原因是图纸不熟悉,绑扎前应先熟悉图纸,在绑梁钢筋前先将柱箍筋套在竖筋上,穿完梁钢筋后再绑扎。
(4) 箍筋搭接处未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足10d:加工成型时应注意检查平直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现场绑扎操作时,应认真按135度弯钩。
(5) 梁主筋进支座锚固长度不够,弯起钢筋位置不准:在绑扎前,先按设计图纸检查对照已摆好的钢筋是否正确,然后再进行绑扎。
(6) 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踩到下面:绑好之后禁止人在钢筋上行走,且在浇筑混凝土前整修检查合格后再浇筑。
(7) 板钢筋绑好不顺直、位置不准:板的主筋分布筋要用尺杆划线,从一面开始标出间距,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
(8) 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后再绑扣,凡是搭接部位要绑三个扣,以免不牢固发生变形。另外绑扣不能绑成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米的墙,要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固定钢筋的措施。
(9) 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在配制加工过程中,切断柱钢筋时要注意 ,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
①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夹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上下钢筋安装时,中心线要一致。
②安放引弧铁丝球:抬起上钢筋,将预先准备好的铁丝球安放在上、下钢筋焊接端面的中间位置,放下上钢筋,轻压铁丝球,使接触良好。放下钢筋时,要防止铁丝球被压扁变形。
③装上焊剂盒:先在安装焊剂盒底部的位置缠上石棉绳,然后再装上焊剂盒,并往焊剂盒满装焊剂。安装焊剂盒时,焊接口宜位于焊剂盒的中部,石棉绳缠绕应严密,防止焊剂泄漏。
④接通电源,引弧造渣:按下开头,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的同时将上钢筋微微向上提,引燃电弧,同时进行“造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
“造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40~50V之间,造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3/4。
⑤“电渣过程”:随着造渣过程结束,即时转入“电渣过程”的同时进行“电渣延时读数”,计算电渣通电时间,并降低上钢筋,把上钢筋的端部插入渣池中,徐徐下送上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 “电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20~25V之间,电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1/4。
⑥顶压钢筋,完成焊接:“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
⑦卸出焊剂,拆除焊剂盒、石棉绳及夹具。
卸出焊剂时,应将料斗卡在剂盒下方,回收的焊剂应除去溶渣及杂物,受潮的焊剂应烘、焙干燥后,可重复使用。
⑧钢筋焊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三、结束语
钢筋的施工技术已经在建筑施工中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足以见得它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掌握好钢筋施工的技术,对建筑施工是有很大的重要性的。因此,我国还需要对钢筋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钢筋的施工工艺以及钢筋的机械连接)这方面的技术加以研究。此外,施工人员在这方面的技术也要牢靠掌握,以便更好地发挥钢筋施工技术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在建筑产业中,钢筋施工技术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但是还需要继续的深入研究,以便取得更好的成就,使我国的建筑施工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兰 高层建筑钢筋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工程施工,2011,(02).
[2]李惠强编著;高层建筑施工[J].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谷云松,伊立波.高層建筑钢筋工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4]朱永新,吕宏标.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若干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11,(14).
[5]徐善初,魏光琼,吴鹏.抗震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9,(03).
[6]俞兴民.严格过程控制确保钢筋工程施工质量[J].建设科技,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