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空间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不足的解决办法
2015-10-21程丽丽
程丽丽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本文结合老龄化人群公共活动特点指出现在我国公共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老龄化社会中公共空间规划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 公共空间 办法
1.老龄化社会的含义与现状
1.1 老龄化社会的定义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1.2 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特征
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过亿的国家,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过大、老龄化速度快峰值高、老龄化程度不均衡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变革相交织,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同小异的各类公共空间设计越来越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出现的新需求,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公共空间在老龄化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希望在老龄化社会中,找到公共空间规划的应对方法。
2.公共空间的含义及问题
2.1 公共空间的内涵
公共空间通常被理解为公民交流的场所,是在基本生活设施之外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保证,公共空间的主体是参与其中的公民,客體是承载其活动的场所,人们在公共空间中应能感到舒适,体现尊严。
从广义上讲,公共空间分为非营利和营利两种,前者如公园、广场等,后者如健身房、电影院等为人们提供公共空间和服务而收取费用的场所,且制定了准入条件。从狭义上讲,公共空间应该突出其公共性,是非营利的,以满足大部分居民的需求。本文所讲是指狭义上的公共空间。
2.2老龄人群公共活动特点
老年人的日常公共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人的生理需求和基本社会角色决定的必需性活动,如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等;二是根据自己意愿和需要自由选择是否参加的选择性活动,包括聊天、日常娱乐活动(如下棋、打牌、跳舞等)、年节娱乐活动以及日常锻炼。本文所指公共空间是选择性活动所需要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所需地点因活动的类型而变。调查发现,老年人喜欢就近到宽敞、有一定文体活动和休闲设施、自然环境宜人的地方健身、散步、下棋、打牌等,大街小巷的广场舞已成为老年人公共活动的典型特征。
2.3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2.3.1功能定位不合理,导致空间和需求错位
我国多数公共空间现有的规划,设计者直接照搬其他城市的公共空间甚至是国外的公共空间不考虑其实际的使用情况,完全不考虑居民的实际需要,出现了大量公共设施既处于闲置状态和又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矛盾现象,形成了空间和需求的错位,这种错位表现在老年人身上尤甚。比如,一方面,人行道上、天桥下等随处可见的广场舞折射出的是老年人对公共文化生活的真实需求和现实焦虑,但在空间上却达不到满足,出现了空间小于需求的局促现象。一方面又看到某些公共空间锈迹斑斑的健身设施,利用率非常低,出现空间大于需求的浪费现象。
2.3.2 有话语权的公民起主要作用
老年人的较多的空余时间会转化成空间需求,但我们的规划并未考虑这种空间需求。现代社会,当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发出声音时,社会的舆论天平自然倾向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纵观社会上中大型的公共空间,常处在地区建成区的边缘,距离居民生活区都较远。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家庭出现开车外出休闲的趋势,而使用汽车的大多是中青年,老年开车的是少数。从规划的角度讲,很多空间是适合中青年这种家庭的,其实并不适合老年人,老人的活动半径非常有限。所以,我们的公共空间大多都是考虑社会上有话语权的人进行建设的。
2.3.3公共空间结构不尽合理
公共空间的参与主体是所有居民,调查发现,我们的生活区公共空间都以尽量方便人们的生活所需而建立,但对于老年人的一些生活习惯,仍然存在一定的结构缺陷。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参与的人群也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但在变化之下,设施、结构所改变的情况并没有与之相符,老年人在公共空间的活动仍然存在一些不方便,包括广场舞的噪音扰民、安全、健身活动等问题,因此,在老龄化背景下,我们的公共空间结构存在考虑不周、不完善之处。
3.公共空间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解决办法
公共空间的塑造是一种民主与民生关怀的体现。在老龄化步伐逐渐加快的背景下,建设适合老年人的公共空间,需要通过政府引导、制度规定等多种手段贴心设计,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公共空间。
3.1政府积极引导,完善相关管理体系
在公共空间规划中,既要保留地方历史沿革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空间特色,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吸取其他地方优越的,被老年人所接受的生活方式,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创造更为舒适的公共空间,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进行积极的引导,建立具体的控制规定,保证空间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意图得以实施。
3.2要让老年人参与公共空间规划
面对银发浪潮,我们需要开辟更多的公共空地、文化广场供老年人使用,加大对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的支出。在征求老年人意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使用有限的政府资源,建设被老年人需要的公共空间。我们可以结合相关部门筹划组织老年人喜爱的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
3.3公共空间规划结构要有针对性
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是多样化的,可进行集会、纪念表演、锻炼、休闲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发生的时间和参与的人群也不尽相同,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活动又各有偏爱,公共空间的设计要顺应人们多方面考虑功能定位,既要满足居民的多样化要求,又要根据居民的行为特点和需求爱好分清主次,统筹安排,同时,要利用多种设计手法、技术手段创造出内外渗透、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以适应多样的功能需求。在老龄化背景下,公共空间结构应做一些相应的调整,注重细节设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特征。我们可以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布置相对多的老龄化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在用地紧张的中心城区,我们可以做些立体规划,比如一楼建设室内文化场馆方便老年人使用。
3.4规划应具有弹性空间
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步入老年队伍人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变化,日常公共活动也会不断的变化,所需公共空间的空间属性要求也会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公共空间的规划要有良好的适应性,其发展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以满足不同需要为前提,为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和弹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所以公共空间的规划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满足当前居民的生活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居民生活习惯变化后其公共活动要求和场所的改变。
4.结语
公共空间是为所有居民服务并承担各种公共功能的开放性场所,公共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的不同需求。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良好的公共空间的塑造应该顾及老年人的切身需求,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强虹,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2]万邦伟,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J].新建,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