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橇装混气机的设计探讨
2015-10-21曾树英
曾树英
摘 要:近年来,由于政策支持,天然气行业发展前景优越,混气机作为天然气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介绍一种橇装混气机的设计,探讨其实际应用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橇装;混气机;设计
1.橇装混气机的介绍
1.1 橇装结构的介绍
橇装式是指将功能组件集成于一个整体底座上,可以整体安装、移动的一种集成方式。橇装结构有以下特点:便于安装,便于迁移;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小。
1.2 橇装混气机的介绍
橇装混气机简称混气橇,本混气橇包括天然气路、空气路、混气路及数据采集监控系统。主要设备采用原装进口及国内知名品牌,所有功能组件集成于一个橇座上,占地面积少,现场安装工作量少,只有进出口管道及外部电气的连接,操作、维护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2.混气橇的系统参数设计
2.1 系统参数设计
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系统参数设计如下:
2.2 混气橇系统的原理
热值为8100-9500Kcal/Nm3,压力为0.3-0.5MPa的天然气进入燃气管道,经过过滤器,然后经调压器把压力降至0.27MPa,最后进入混气机,流量最大约为1700Nm3/h。0.5MPa的压缩空气进入空气管路,先经Y型过滤器,再经调压器将压力降至0.29MPa,流量约为300Nm3/h。空气管路进入混气机前,设置气动薄膜调节阀,调节空气流量,最后进入混气机,与天然气混合,准确达到混气出口7500-8500Kcal/Nm3热值的要求。为保护整个混气系统,在空气进口处设置紧急切断蝶阀,可根据现场热值、报警器等敏感数据实时关闭空气路,确保系统运行安全。混气橇上设有安全阀,可实时排放过压气体,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热值仪及氧分析仪用于检测混气情况,将参数传输到控制柜,若发现氧分析仪值偏移要求值时,可通PLC来调节薄膜调节阀的开度,增大或减少空气量,使混气达到客户热值要求。
3.混气橇的结构设计
3.1 整体结构布局方案
混气橇在空间和尺寸方面要求设计紧凑合理,方便安装和操作,工程现场允许的最大放置面积为3500*2500(mm)。
先考虑长度方向的结构特点:整个工艺流程跨度较长;主要管路的管径在DN50~DN150之间,相对较大;混合器长度为1200mm,且混合器后需要预留较长直管段,因此气体混合工艺将会占用较大的空间。结合以上特点,确定从混合器开始,气流方向180°回转,气体进口和混气出口设计在橇体的同一侧。
再考虑宽度方向的结构特点:主要管路的管径在DN50~DN150之间,总共有4种气体管路并排安装;有两处并联管路,分别为DN100的LNG管路和DN50的空气管路。结合以上特点,4种气体管路宜平行布置于一面,两处并联管路宜设计为双层结构,减少宽度空间。最后,宽度宜设计为不大于2300mm,减少运输成本。
3.2 管道部分的设计
管道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各标准零部件按国标要求设计;管路设计按管道的设计和验收相关标准执行;各零部件和执行器件等之间互不干涉;预留安装位置及方便操作;各进出口的位置尺寸设计合理及满足用户要求。
本混气橇按照以上原则,以及依据本混气系统的工艺流程原理和整体布局方案,合理设计出管路部分的结构,如图一所示:
下面就本混气橇分析主要技术要点:
(1)設计需要考虑现场原有设备的影响。如图一所示,LNG入口和混气出口处均加一段弯管,用于避开中间和旁边的干涉物,以最短的路径接上了原有设备。而这两段弯管在制作时,仅用点焊的方式把弯管和两端法兰固定,现场安装再作准确的焊接。
(2)混合器前设计一个气体汇合器,由于LNG管路和空气管路进入的气体有流量和压力的差异,LNG气体的流量相对较大,为使气体混合效果良好,汇合器内部设计一个机构使空气较为优先进入,如图二所示。
(3)LNG管路经调压器调压后,如需变径,最佳结构为不加直管段直接变径。由经验所得:如果LNG气体经调压器调压后,先经直管段再变径,下游LNG气体将供气不足或不稳定,导致混合气体热值偏差较大。
3.3 底座部分的设计
橇装结构的底座最常用的设计为槽钢结构,而槽钢结构的底座又细分为边框C型口向内和向外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
(1)C型口向内:最大的优点是外观好看,吊耳焊接位置牢靠;而缺点有:钢材下料和焊接不方便,增加钢材的下料用量,地脚螺栓孔向内,安装不方便。
(2)C型口向外:优点是钢材下料和焊接方便,同时节省材料,生产效率更高,地脚螺栓孔向外,安装方便;而缺点有:外观没那么好看,吊耳焊接位置强度相对较弱,大橇体需要在吊耳位置的C型口处增加加强板。
对比两种形式,选择C型口向外作为常用设计形式。根据管道结构尺寸,结合强度要求,底座选用[16槽钢,材料为Q235-B。底座尺寸为3500*2100(mm)。在设计地脚螺栓孔和吊耳时,需要把两者错位设计,避免重合。
4.总结
随着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混气橇的结构和应用将会更加多样化,技术人员应进一步了解混气橇的设计与应用,适应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潮流。通过探讨本混气橇的设计,希望对混气橇的后续设计有一定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