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坝身渗流原因与其 防止措施
2015-10-21巴米罕麦麦提热伊木
巴米罕?麦麦提热伊木
【摘要】水库蓄水后在上下游水位作用下,水流会从坝身,坝基,两岸与其他刚性材料的接缝等处流向下游,造成坝身,坝基绕坝或接触渗漏。过大的渗漏将对土石坝枢纽造成危害,所以对水库中的渗流现象,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并进行认真的检查观测,从渗流的现象,部位,程度来分析并判断工程建筑物的运行状态,保证水库安全运用。近年来国家花大力气对这些病险库进行除险加固,我们期待能够较好的改善长期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现状,确保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水库坝身,渗流,原因,措施。
一、坝身渗漏的形式及原因
对土石坝有危险性的坝身渗漏一般有散浸和集中渗漏两种情况。
1.散浸渗流: 当坝身浸润线抬高,渗漏的逸出点超过排水体的顶部时,下游坝坡土大片皇浸润状态的现象,称为散浸,随着时间的延长,坝身土体逐渐饱和软化,甚至在坡面上形成分布较广的细小水流,严重的产生表面流土,或引起坝坡滑塌等失稳现象的原因如下。
(1)由于设计斜墙或心墙防渗体的厚度不够,均质坝的坝坡过陡,排水体的顶部不够高等原因而使渗水从排水体从上逸出坝坡。
(2)坝体施工后质量差,在分层填筑时已压实的土层表面未经刨毛处理,致使上下土层结合不良,铺土层过厚,碾压不实,使坝身水平向透水性较大,因而坝身浸润线高于设计浸润线,渗水从下游坡逸出。
(3)由于排水體在施工时未按设计要求选用反滤料或铺设的反滤料层间混乱,甚至被削坡的弃土或者因下游洪水倒灌带来的泥沙堵塞等原因,造成坝后排水体失效,而引起浸润线抬高,渗水从排水体上部逸出坝坡。
2.集中渗漏
水库蓄水后,在土坝下游坝面,地基或两岸山包出现成股水流涌的异常渗漏现象,称为集中渗漏,它是一种严重威胁土坝安全的渗漏现象。形成集中渗漏的主要原因如下:
(1)坝体防渗设施厚度单薄,特别当是塑性心墙或斜墙的厚度不够,致使渗流水力坡降大于其临界坡降时,或者在反滤,不符合要求等情况下,往往可使斜墙或心墙土料流失,最后使斜墙或心墙被击穿。形成渗漏通道。
(2)因散渗在薄弱对集中排出,当坝身与层分段和分期填筑时,层与层段与段从及前后期之间的接合面没有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从致结合不好,或施工时漏压,有松土层在坝内形成了散渗,在薄弱夹层处集中排出。
(3)土坝施工中对贯穿大坝上下游的道路及各种施工的接缝来进行处理,或对坝体与其他刚性建筑物的接触面防渗处理不好,在渗流的作用下,发展成集中渗漏的通道。
(4)白虫义,獾,蛇,鼠等动物在坝体内营巢,打洞,树根腐烂后的洞穴也会发展成为集中渗漏通道。
二、坝身渗漏的防止措施
1.斜墙法:
斜墙法即在上游坝坡补做或加固厚有防渗斜墙,堵截渗流,防止坝身渗漏,此法适用于大坝施工质量差,造成了严重管涌管涌塌坑,斜墙被击穿,浸润线及其逸出点抬高,坝身普遍漏水等情况,具体按照所用材料的不同,分为粘土斜墙,沥青混凝土斜墙及土工膜防渗斜墙。
2.充填式灌浆法:
灌浆法的主要优点是水库不需要放空,可在正常运用条件下施工,工程量下,设备简单,技术要求不复杂,造价低,易于就地取材,适用于均质坝,或者是心墙坝中较深的裂缝处理。具体方法与裂缝灌浆法相同。
3.防渗墙法:
防渗墙法即用一定的机具,按照相应的方式造孔,多后在孔内填筑具体的防渗材料,最后在地基或坝体内形成一道防渗体,从达到防渗的目的,具体包括:混凝土防渗墙,粘土防渗墙两种。
以上三种方法以外,还有劈裂灌浆法,导渗法等。使用时,多方面考虑,互相比较,找出最合理的处理方法,保证施工质量和水库安全运用。此外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要加强水库的科学管理 ,二是要加强水库的经常检查(包括:坝顶,上游坝坡,下游坝坡,坝趾,排水系统,观测设施等)。三是要提高水库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四是经过开展互相交流经验,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