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的措施探讨
2015-10-21王艳明尚宇翔武利飞
王艳明 尚宇翔 武利飞
【摘 要】我国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是一个多暴雨和洪涝的国家。通常,洪涝灾害的发生处在一定区域内,但是影响的面积却很大,对局部的经济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加强水文水资源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充分发挥其防灾减灾的功能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如何加强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和应对洪涝灾害的策略。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管理;防洪减灾
一、近年的水文水资源环境状况
据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在我国近五十年的发展中,全国受洪涝灾害影响的面积达到920万hm2,,占全国的农业播种面积的6.4%的比重。由数据可知,我国近五十年的洪涝灾害不断加重,而且受灾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二、现代科学技术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与防洪中的利用
科学技术在防洪抗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体到防洪抗旱。科学技术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古时候,受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许多老百姓都是一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新中国成立后,利用当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我国在抗洪抗旱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水资源越来越珍贵,在节约用水方面,科学技术功不可没,要有效利用水资源,就必须把好两道关,一关是“开源”,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水的重复使用也有赖于过滤、净化相关技术的发展;另一关是“节流”,传统的农业灌溉、极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应该积极推广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在工业领域,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使用。人类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的破坏,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原先那种高能耗、粗增长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借助科学技术,加强各种水质的检查,及早发现污染的源头,避免污染的进一步蔓延。在水文水资源领域,数据是开展研究、制定决策的基础,水文数据共享是多少代水文研究人员梦寐以求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水文数据共享已变为现实。水文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涉及到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而这些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可以说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水文水资源数据共享。
三、做好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是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水旱灾害历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的80%以上,洪涝、干旱、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占全国GDP的2%左右。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全国江河湖库、地表水、地下水监测的专业管理机构,承担着全国防汛抗旱、降污、减灾技术支撑职责,是防灾、减灾的中坚力量。努力提高水文防灾减灾的服务能力,强化防汛减灾意识是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的重要途径。
二是严格执行国家规范。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在围绕防汛、抗旱减灾方面的重要职责不仅仅局限于向上级防汛抗旱主管机关提供江河湖库(水库)的雨量、水位、蒸发量、流量等信息,还要开展土壤墒情和地下水水位监测和水质监测。为了做好工作,建国以来国家水文局有关专家制定了一整套水文水资源测验规范,报讯规范,水质监测规范以及地下水监测规范,这是做好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总要文件,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不能打折扣,要一丝不苟的做好管理工作。
三是数字水文站网的建设 。水文资源是我国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完善水利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年各种地质和水利灾害的影响,加强对水文站点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准确获得准确情报,对水文站网进行数字化建设至关重要。水文站网的数字化建设依托水文信息采集自动化技术、遥感和全球定位技术、海量的存储和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等各种现代技术。水文站网的数字水文站和水文站中心网建设,可以在加强水文遥测点的建设上,做到对各级河流的实时监控。
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水文站的建立已经实现对雨量和河流水位的自动监测,水文站的水资源信息处理平台可以对各个水文站点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整理,最后进行发布应用。水文站网的建设,可以促进相关的水文信息存储和分析处理体系的建设,将水文站网的信息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分布和共享,对全面的水文情报预报体系进行全局流域的覆盖,促进对防汛和抗灾的监测。
四是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水文水资源灾害监测系统 。水文水资源的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较强的专业知识,对气象、水利、水文地质等领域的知识都有涉猎。因此,作为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拥有广泛的知识面,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将计算机和信息等技术引入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中,提高其工作效率。
随着信息和科技技术的发展,水文领域的相关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地理信息技术综合了地理科学、遥感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其应用使水文工作不断系统化和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以空间数据管理为主,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信息的提取和编辑,在数据的集成、查询和空间分析上具有重大的实用性。
地理信息系统对于水污染的控制、水管网信息管理、水文情报预报和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相关的前期预测,才可以充分发挥防洪减灾的效用,也可加强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促进生态用水的发展。加强对各地河流和雨量的监控,可以进行及时的流域内水量的调配,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是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在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建设中,做好水文预警预报工作很重要。不仅可以实现水利防灾减灾,也是新形势下防汛和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需要从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完善的预报机制、信息宣传的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进行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可以促进水文监测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还要对水文预警预报的设施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布局,根据流域内的降水特点进行合理监测。将水文预警预报体系进行智能化的设计,依靠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智能化的监测,完善各种预警信息的发布平台建设,加强各种水文预警预报知识的宣传。
综上所述,水文水资源是重要能源,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惡化,近年来出现较多自然灾害,尤其以洪涝灾害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有效举措加强对水文水资源环境的管理工作,积极做好防洪减灾工作。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以某市状况为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促进防洪减灾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翰华.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J].管理观察,2013(3).
[2]张艳萍,张丛明,柳广玲.浅谈造成洪涝灾害严重的人为因素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8(25).
[3]刘宁.中国水文水资源常态与应急统合管理探析[J].水科学进展,2013,02:280-286.
[4]张海廷.GIS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03:63-66.
[5]王光明,粱秀娟,肖长来.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吉林水利,2009(6).
[6]王涛.浅论数字水文站网建设[J].甘肃科技,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