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

2015-10-21陶晓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施工项目对策研究质量管理

陶晓星

【摘 要】21世纪是以质量为焦点的世纪,质量管理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同时,全面质量管理实施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其原理和方法在21世纪必须有极大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施工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对策研究

引言

建设涉及到新建或改建线路、桥涵、隧道和路基等各项施工作业,每项施工作业都有其特殊性,通盘规划和监控所有施工作业的安全质量,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切实抓好施工建设安全,做好施工建设质量控制,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既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也要做到制度规范、技术保证和措施落实。

1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

项目做为特殊的一种项目,相对于一般的工程项目来说,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造价更高,所需的资本与生产资料的投入都非常巨大;二是项目完工后,若质量有瑕疵,将产生巨额的维修费用,甚至不能运营。质量未达到高标准还将带来其他间接损失,例如出现停工、使用功能降低等问题,给国家和投资者造成巨大浪费;三是项目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对于运营速度高达每小时300~350 公里的高速列车来说,后果将及其严重,不但会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人员伤亡,也会影响中国的整体形象。因此,作为建设工程产品的特殊形式,项目质量要求比一般产品的要求更为严格,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刻不容缓。

由于工程项目一般是应国家铁路管理部门和业主要求,按照合同条款进行承包建设的,故项目的质量要求和目标确立应根据合同中的有关条款进行设立。一般来说,项目的质量要求应具备:(1)适用性。做为新兴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出行选择,故建设完工的必须具备良好的适用性。(2)可靠性。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因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故项目必须具可靠性。(3)与环境的协调性。任何工程项目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当中的,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的环境。所以,在进行项目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与环境的协调,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以上对质量管理的特殊要求,我们认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既是社会对的外在要求,也是施工企业的内在需要。对于施工项目,按照朱兰博士的说法,就是必须全民参与质量活动,全社会监督质量活动。

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讨

2.1 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通病及解决措施

2.1.1 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体系

首先,在工程的施工阶段,若无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制约,那么施工工序与工种之间就会出现混乱局面,由于一道工序所造成的质量问题或隐患,后续工序的施工者可能没有及时处理或者蓄意隐蔽问题。其次,施工管理混乱是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另外,施工现场的半成品或成品随意堆放、严重损坏以及工程的施工隊伍素质不高等,也将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2.1.2 施工材料管理不到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的选择而带来的质量问题也很常见。如防水工程沥青品种、油毡的品种与质量,预制楼板浇筑缝时选择的碎石粒度大小、抹灰用砂的泥量控制及木门木的品种选择,都将在工程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质量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尤为重要,在运转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施工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经大量经验实践表明,混凝土中常见的裂缝,多是不同程度的表面裂缝,如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寒温地区温度骤降也会带来裂缝现场,因此混凝土保温也对表面的早期裂缝起到决定性作用。

2.1.3 缺乏有效的监理手段

有些监理单位为了公司的经济效益,而超过其资质范围内承揽监理业务,因此项目监理机构的配备及人员资格均不符合要求,甚至很多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现场监理的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监理人员对施工材料、设备投入使用及安装前没有进行严格审查,且没有严格审查,且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有些项目监理机构没有按照程序规定组织检验分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就直接进入下道工序,造成很多潜在质量隐患问题。

2.2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2.2.1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监督人员一旦开始监督工作,就应对施工单位的现场质量问题有所了解。检查技术指标、管理体系、施工质量监测制度及综合施工质量水平等都在考评范围内,并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到位。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应按照图纸及合同的规定落实相关内容与标准,并按规定将建筑工程的内外全部清理完毕,再竣工。

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及时收集并整理建设项目的各环节文件资料,建立并健全项目归档,在竣工报告后,建设单位应参加到相关单位的竣工验收工作中,并完成项目归档,建立备案手续,手续齐全有效后,工程项目方可投入使用。

2.2.2 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设计的材料品种复杂,不同材料的档次与质量相差悬殊。首先在材料进场前需要先报验,将经过业主审批的材料一式两份进行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部,一份业主或监理保存;其次,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按照样品和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只有通过报验的材料才能正式投入使用。采购人员在材料采购时,也应严格按照检查验收手续进行,确保材料采购的一次到位,保证合格率。为方便施工管理,应加强对材料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标准的执行力,并将其编制成册,让质检人员、采购人员、施工人员全部按照统一标准衡量材料合格与否。最后还要加强材料品种的选择,如混凝土的试块取样,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现场加强标养设备配备,并按规定进行养护工作,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和养护、留置数量有误而影响混凝土强度,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2.2.3 完善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

各监理单位应强化内部管理手段,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提高项目监理机构的管理质量,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拒绝招聘部合格的监理人员开展工作,并监督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履行监理职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单位的管理,一提升工程施工现场质量。

2.2.4 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培养

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工人熟练掌握本工种相关岗位工作的操作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才能有效控制施工质量与进度,有效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因此要加强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质量、安全方面的意识。一方面,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和主要施工人员,根据不同专业工艺、技术加强培养,没有经过培训或者培训部合格的人员不能进场施工;另一方面,施工队伍应建立责任制,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贯彻到施工质量的管理过程中,并监督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由上可见,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涉及的内容诸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使命感与紧迫感,以提高对建筑工程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的质量控制。

三、结束语

以速度为依托,对于中国区域链接、改变社会经济生活交往格局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国掌握有核心技术的领域,而的安全质量管理,又是以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为基础的,每一个环节都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需要严格把关质量。对于施工项目来说,需要努力研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当中,以实现社会利益与企业自身利益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翔.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分析[J].山西建筑.2009(27)

[2]王殿文.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1)

猜你喜欢

施工项目对策研究质量管理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