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

2015-10-21赵玮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赵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工程质量及其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还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但是,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也是目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一、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1、监督力度不足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或企业在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时候也随意承揽施工项目;部分建筑机构本身没有严格审核相关的建筑施工单位的资质,就根据自身利益来选取那些施工成本低却没有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或企业;部分施工企业大都盲目追求施工成本最低化或者加快施工进度,而对于部分重要的施工工艺采取简单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等等,从而致使工程中的质量问题频繁发生。而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工程施工中缺乏有利的监督。

2、传统监督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传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是将监督人员进行平均分配,对工程的质量分段进行监督,这就造成了监督过程中主次不分,重点不明的问题;监督部门对工程整体没有宏观性把握,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传统监督模式控制点的设置,要求施工单位施工至质量监督控制点时,必须通知工程质量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但是,施工单位经常只把控制点做得很好,而对于非控制点的质量不像控制点那么重视,非控制点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传统监督模式难以对高科技工程或隐形工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

3、缺乏规范的秩序

缺乏规范的建筑工程施工法律和法规等制度,是致使行业混乱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且建筑行业秩序混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单位或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行业施工规范,或者即便有健全的工程施工规范,也没有按照这些施工规范来进行严格的设计与施工;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减少自身的管理工作量,随意将自己项目中的部分工程转包给其它施工单位,而这样零碎性的管理会影响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企业或单位为了中标,而在招标过程中故意通过降低施工造价来达到中标的目的。

二、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的对策

1、准确定位,明确职责

每项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要认真做好“角色定位”使能力与岗位相配套,使岗位与责任相对接。质量监督工作的定位就是受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监管职能在工程质量管理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真正把好工程质量关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可替代的地位,才能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而技术工作在质量监督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质量监督技术是工程技术的一个专业化的内容,是我们质量监督工作内容中的工作方法、工作技能的具体化。所以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其实就是一项技术管理,而承担这项工作的人员就应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切实的履行好工作职责。

2、树立监管权威

作为一种监督工作,工程质量监管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否则整个工作将难以推进。要树立监管技术管理工作的权威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要不断地学习,了解并掌握相关领域不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并解决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其次要做好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保证他们能更好地掌握各项规范要求和操作规程,并能自觉、准确地贯彻执行。此外,还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质量工程监管工作的法律法规教育,促进他们关于强制性技术标准意识和自觉性,使他们明确各自在工程质量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高他们知法守法的意识。只有这样从相关方面不断强化法律和责任意识,才能树立起监管工作的权威,从而进一步推进工作。

3、健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3.1 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制建设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执法工作,质量监督机构的权威性及专业性对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法制建设,对工程建设质量责任主体进行明确划分,制定科学、合理、执行力度强的法律法规,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同时为其权威性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3.2 改进传统监督管理模式

传统监督模式主要采取预约式、通知式、关键控制点式,这就导致质量责任主体单位产生临时应付的心理,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整体控制。为保障工程质量,应对工程建设进行实时、动态、全程的管理模式。质量监督部门可采取随机检查为主,日常监督并重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科学、高效的监管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

4、严格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然而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有不少人认为实际技术尺寸与标准要求相差不大并没什么大碍,殊不知一丝一毫的差距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工程的作废。所以,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监管工作者更要时时刻刻牢记技术标准,严格对待每一次工作,坚决抵制不合格工程的出现。对违反标准要求的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理一起,并且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厉处罚。在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技术标准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一流的工程質量”为目标,不断加强监督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建设,狠抓落实,不放过每一细节、每一次错误,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水平。

5、加强监管档案管理

监管档案是工程质量管理事业发展的历史记录,是质量终生责任的有效证明材料,是工程施工、监管、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环节和过程的重要记载资料,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监管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做到边建档、边开发、边利用,边服务。监管档案也要不断实现现代化,为检索、利用、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不断采取科学的技术方式,逐步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并利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建立多途径、高效率的档案检索和查询体系,推动工程质量监管技术管理工作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是工程中管理的核心,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监督机构和工程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完善质量监督立法工作,加强先进监督技术的引进和监督人员专业培训工作的力度,才能构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荣华.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现状与展望[J].工程质量,2014,S2:149-152.

[2]任春刚,朱士灿,谢阿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171.

[3]周东泉,吕艳辉.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体制性缺失与对策性思考[J].工程质量,2005,04:11-14.

[4]马万福.浅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方法[J].工程质量,2014,S2:234-237.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住建部: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 应依法对工程质量担全责
什么是四个监督?
广西:2018年致力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满意度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