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观与环保理念在当前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2015-10-21陈二威
陈二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建筑行业的耗能在总社会能耗总量中的比重一直上升,并且因每年新建、改建建筑,使用了大量的能源,给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侵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生态建筑观与环保理念加入到到建筑设计制造中,并且要想完成环保型的建筑,只有如此才能改善生活环境,才能够实现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的就是生态建筑观与环保理念在当前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关键词:环保理念;生态建筑观;建筑设计;措施
一.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的基本特征
1.1尊重生态自然环境,节约资源,优化设计,提高建筑设计地段的各项气候条件,比如日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风力和风向等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建筑场地的条件,例如定位、朝向、布局、地势地貌;还有阴影范围、空气流动等。顺应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1.2保护土地及植被,观察建筑地域周围的生态环境,保证一定的绿化面积,在建筑内外打造田园般舒适的环境。利用当地环境,材料以及技术,形成当代建筑。
1.3需要加强环境与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建筑物作为一个使用者与自然环境联系的中介,应该要有可能多地将自然的要素带入到使用者的身边,这是按生态原则设计的一个重要表现。提高采光系数,建立高质量的采光系统;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打造自然的空气循环体系,使使用者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亲近自然环境,例如利用顶层设计屋顶花园。
二.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2.1规划建筑环境
生态建筑观在建筑的环境规划方面的应用体现在建筑能否适应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是根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伴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建筑给环境造成的破坏也不断增加。怎样合理规划建筑的环境,令建筑可以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是建筑工程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建筑环境的规划应依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的概念,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协调系统内各种生态之间的关系,改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证自然的平衡,并保护资源,从而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2设计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应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一方面,又不对未来的生活產生影响。所以,在生态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使用新型、无污染的,并且成本较低的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2.3和生态环境相互协调
生态建筑观念在目前的建筑设计中,应和周围环境有机协调,这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它是运用在工作中形成合理的生态设计以及管理理念,凭借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基础要求,对设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及处理,使其在设计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建筑设计中环保理念的体现
3.1建筑设计过程中总体的环保理念
对建筑工程建设来讲,建筑的设计是其总体建设的核心与灵魂,高品质的设计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出设计的理念,同时能更有利的实现环保的目标,同时更要留心解决实践中存在着的布局方面等的问题。对现代城市而言,它能够视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现代的生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能量和信息数据传播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此外它又决定了建筑总体布局的科学和合理性。因此,在当前城市建设设计规划实践的过程中,应对资源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地质特点等要素进行思考,依据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与节约理念相结合进行总体的设计。
3.2单体建筑设计中的环保理念
(一)外墙的保温。即在建筑的外墙结构中加保温层,在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和保温的砂浆进行填筑。在实践中能够看出,保温的产品技术成熟、使用时间长,已经十分成熟。建筑外墙保温的保护点只在建筑内墙及梁柱的内侧,建筑内的墙、板相对应的外墙很难用材料进行保护。于此同时,在露水浸渍和冻融下,也许会产生保温隔热墙面发生开裂和发霉等的现象。在建筑外墙内保温施工的过程里,采用较广的技术是增强石膏的聚苯保温板,并在内墙上贴合适的聚苯板,隔热要用的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它主要是用聚苯乙烯树脂作为原材料,用发泡剂进行加热预发泡,使模具中形成一层塑料板,其内部具有大量的封闭微孔,俗称EPS。
(二)选择合理的外窗材料,以此加强建筑的节能环保。建筑的外窗是建筑结构中消耗能源最大的一部分,如今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外窗在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建材大多是镀膜和中空玻璃,由于透光材料的迅速发展,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外窗保温和隔热效果。在建筑外窗的设计过程里,应尽可能地降低木窗的运用,由于它的耐用性和防火性十分的差,此外依据环保节能的目的,应该尽量减少木质外窗的使用,以多用合金建筑材料代替,从实践方面看,目前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大多使用的是塑钢窗和断桥铝合金,这不仅能够达到环保的目标,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在外窗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LOW-E镀膜玻璃和双层中空玻璃,这对提升建筑外窗结构的防晒性和保温性十分有利。
四. 建筑技术的生态化及节能化
生态建筑不仅仅要从设计的方案上考虑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也要从建筑的材料、施工等方面展现生态化。
(一)建筑的设计中应努力运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通过适度采用现有的地方资源来满足需要,减少对外来物质的使用,提倡采用可再生的能源建筑材料达到建筑的生态化,并且应更多地采用天然石材、木材以及可再生的能源建材等节能型材料。
(二)生态建筑应该降低能耗,注重空间布局以及物质能源消耗的节约,即建筑物限高、结构简单、小体量、低能耗、低维护费用、功能多样等模式。1.在节水方面,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以及规摸小的区域使用中水系统,并使废水再生;2.在构造节能方面,在建筑的细节部位上使用传统的木版帘、百叶窗和遮阳构架等方法。3.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建筑设计时应充分采用自然光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照明的能耗,而且阳太光可以杀菌消毒,确保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自然采光就是将太阳光经过一定的技术作用于白天室内的照明。另外,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也非常的重要,它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传统的建筑中比较常见的自然通风是夏季的穿堂风,它不仅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它降低了夏季对空调的使用,降低了能耗。而且其本身能够通过空气的对流带走室内的和潮湿气体、高温气体和污浊气体,并带来外界新鲜的空气,给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一般来说可依据建筑和当地的气候的情况在房间或中庭顶部开设窗户,在采光的同时,使室内外的风压和热压,形成自然风,令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相互结合。
总结
综上所述,就生态建筑观与环保理念在当前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而言,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要在生态方面,还要在环保理念方面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出一定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今的建筑理念趋向现实化,并促使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思杰.民生服务中心设计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1.
[2]李海兵.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建筑节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