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
2015-10-21凌锦杰
凌锦杰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建筑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因此,绿色建筑的适时出现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本文对绿色建筑全寿命造价管理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綠色建筑;全寿命;造价管理;措施
一、 前言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LCC)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英国Gordon A于1974年6月在《建筑与工料测量》季刊上发表了《3L概念的经济学》,最早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后由英美的一些工程造价界的学者不断完善与发展,现已经成为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建筑设计选择的一种分析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成本管理系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行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都是国家总能耗中权重较大的一项,约占30~40%,故发展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重大。我国现行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只考虑到了建筑物的建设成本,而忽略了设施在移交后的运营及维护成本的造价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造价管理中引进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在不同的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地理因素、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其定义也有所不同。如在美国给出的定义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建筑对环境和建筑使用者的不利影响,重视可持续发展规划,在能源效率、节约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等方面努力提高建筑品质。在我国,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绿色建筑的定义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节约资源,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减少建筑带来的污染和废弃物,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存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理念。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
1、对于绿色建筑缺少认知
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尚未清楚认识到绿色建筑,没有充分掌握其内涵,绿色建筑基本知识掌握率低,有人单纯将绿色建筑认为是周围绿化环境好的建筑,还有人将绿色建筑认为是贵族建筑。由于缺少认知,故而投资者打着绿色建筑的名号开展宣传,等到消费者住进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只是小区绿化较好。这种认知上的误区对绿色建筑市场需求影响较大,且对于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有较大阻碍。
2、初期成本较高,对投资者和使用者缺少足够的吸引力
虽然绿色建筑从长远角度而言有较明显的生态效应、环境效应以及社会效应,但是基于我国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节能项目由于技术的投入,初期投资成本较高。绿色建筑有较长的成本回收期,而当前社会主导为市场经济,投资者基于风险角度往往会注重在短期内资金与利润回笼的快速性,故而缺乏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与热情。为了开拓市场,投资者只会在炒作广告中较多使用绿色建筑字眼,而在实际建设中却没有充分体现。
3、缺乏有效的、健全的政策激励制度
为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出台了较多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标准。在此形势下,就凸显出激励政策缺乏时效性与长远性,较为滞后。目前我国虽然颁布了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规模化使用可再生资源能获取财政补贴的政策,但是没有建立健全的、可为绿色建筑与节能项目发展提供支撑的长效机制,缺少税收减免或者补贴等激励政策,故而投资者积极性较低。
四、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项目准备、建设、使用、回收等各个阶段的成本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成本关系进行分析,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损耗。建设项目全寿命成本管理和控制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需要项目建设各个部门的参与,其具体包含了项目材料与设备的成本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以及应用维护成本控制等内容。
1、加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本管理。在项目的全寿命成本周期管理过程中,可行性研究对于整个工程成本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方案研究的越透彻,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越少,减少了投资的盲目性。在可行性研究中,应当包含项目周围的地质条件、生产要素条件、社会环境条件等,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影响项目的实施。在可行性研究中应当结合当地项目情况进行研究,掌握真实客观情况,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项目设计对于工程造价也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在前期项目设计不合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有设计变更等情况,不仅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还会造成材料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最终增加了项目的成本。同时项目设计不仅关系到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对于建筑物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设计规划是成功的开始,会形成一种无形资产,对于项目成本控制具有增值的效果。设计费用占据建设项目全周期成本的比例非常低,但是对于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在75%以上,因此项目的设计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3、施工阶段控制
项目施工阶段是将图纸、材料、施工人员等统一组合的过程。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包商的个体行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承包商的行为涉及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各个方面。在此阶段要严格按照前期设计来完成绿色技术,同时也要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方案不足之处,由于理论和实际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修改反馈,以达到用最低的成本建设最好的绿色建筑。工程造价人员应该深入现场,配合工程管理人员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积极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材料费一般占预算价值的70%左右,所以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的重复利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施工阶段应当以实现规划阶段目标的思想来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同时注意其造价和对工程项目本身与环境的影响。
4、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是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即将投入使用的阶段。竣工验收的程序:竣工准备;竣工验收计划;现场验收;竣工结算;交接竣工资料;执行交工手续。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人员在此环节其主要工作就是要认真做好工程结算的审定工作。在验收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合同事先的约定逐一地对项目进行严格而细致的检查,这是绿色建筑投入使用前最后一次全面的检查。它的检查结果直接影响着此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建筑规范,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超出预算等。
5、技术、经济、法律等手段有机结合。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的进行造价管理,以创造出更高的效益。要实现建设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成本最优,就是在保证决策、设计、施工、使用、回收等阶段技术适度先进性的同时,在投入产出比上最合理。另外,建筑市场中的各个参与主体构成了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微观基础。只有使各个参与主体协调一致,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只有做到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
五、结束语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建筑科学管理的方式之一,能够满足项目成本控制的同时,实现建筑生态化和社会化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彬.浅谈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6(1):184-185.
[2]霍思哲.浅谈基于全寿命周期理念的工程造价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4,(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