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讨

2015-10-21陈万俊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8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陈万俊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在建筑工程中是非常常见的,本文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裂缝;控制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工程中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其产生的原因不仅受外部因素影响,也跟材料自身及施工技术有非常大的关系。裂缝成因通常有以下几个:

1.1 原材料不合格产生的裂缝

在施工前进行原材料选择时,很多施工单位往往为了降低成本,没有按照混凝土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来进行材料的选择。比如采用不合适标号的水泥导致水泥的用量变大,也增大了产生裂缝的机率;水泥硬化后,若发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容易膨胀裂缝,这就要求必须选用体积安定性好的水泥。集料含泥量过大、集料颗粒级配的情况不佳、粗集料里面针片状的含量较高等因素,都容易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进而产生裂缝。此外,钢筋锈蚀也容易导致裂缝。混凝土在在腐蚀的环境中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减小碱度,使得钢筋容易被锈蚀,进而导致裂缝产生。

1.2 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

温度应力裂缝是由于内外温度不同将产生温差和温度应力。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的水化产生的大量热量使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变化剧烈,而混凝土表面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温度较低,内外的温差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拉应力比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要大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裂缝。

1.3 碱骨料反应产生的裂缝

碱骨料反应是水泥基材料的主要耐久性问题之一。它是指在合适的湿度下,水泥中碱性氧化物含量和骨料中的活性成分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吸水膨胀性能产物在骨料表面,吸水之后体积迅速膨胀从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1.4 浇筑工艺不足产生的裂缝

浇筑混凝土之时,施工方法不规范或者振捣不善,就容易产生裂缝。在浇注混凝土前,如若未对模板和垫层进行洒水或者洒水量不够,则会产生塑性收缩,造成裂缝。多次抹面则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细骨料浮于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水泥浆层,浆层一旦收缩,表面就容易产生裂缝。此外,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拆模的时候过于太早,未终凝的情况下进行加荷等,皆能引起混凝土的弹性变形,导致裂缝产生。

2、预防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有效措施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水平,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对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各个环节进行重点把控,具体如下:

2.1 对基础材料进行优化选择和设计

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的施工质量,需严格要求基础材料的使用。施工前不仅需要对集料颗粒进行严格选择,还应注意选用恰当的水泥用量,掺合料的选择也要争取最佳,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裂缝的产生。

2.1.1粗、细集料的选择

对细集料的选择时,要注意选择含泥量小、级配、良好,质地坚硬,且粒径≦5mm的河沙粒。粗骨料要注意选择质地坚硬、针片状含量要少并且级配良好的材料。有条件的可进行碱活性试验。所有集料根据规格分别堆放集料,不能混杂在一起。

2.1.2水泥的选择

在进行水泥的选用时,主要原则就是:强度达标、收缩小、易性好,同时尽量做到材料的节约。验收水泥时,需重点留意品种、强度、证明文件和出厂时间等地方。如果水泥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需重新取样做检验并根据复验结果进行使用。

2.1.3混凝土强度的选择

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照结构要求应适中。一般来说,混凝土材料等级越高,脆性越大,也就更容易开裂。所以,在进行混凝土强度的选择时,一定要避免早期强度过高。

2.2 对施工中各工艺环节进行技术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受到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成分等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振捣、检测、养护等工序都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遵照技术规范,对施工各环节进行技术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2.2.1 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之前,应该对钢筋和模版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具备混凝土的浇筑条件,还应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如果采用的是分层分块浇筑方法的话,应该结合钢筋的密集程度和结构的特点来决定每一层的高度。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 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浇筑的过程应该尽量连续,如果必须出现间隔,则要尽量的缩短间隔的时间,以保证在前层的混凝土初凝前可以恢复施工。较注重应该经常观察和整改钢筋、模版等设备的变位现象。

较大的梁体可以进行单独的浇筑,对连续浇筑无法实现的部位,应该在剪力较小的地方预留好施工缝。入模时,温度达不到施工的要求,温度又过于高,速度过于快,就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缝隙的情况。建筑过于快,水泥在液化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出现了缝隙。在入料时,温度过于高,就会导致浇筑内部的温度过于高,从而导致了缝隙的产生。搅拌的时间长,就会有离析的情况发生,从而就会导致缝隙的产生。温度过于低,施工的时机也不正确,就会导致混凝土产生拉应力,从而就会有缝隙出现。混凝土内外的温度相差太大,也会导致缝隙的产生,影响施工质量。

2.2.2 混凝土振捣

浇筑后应该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能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使其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振捣分为机械和人工振捣两种,一般只有工程量小、或者采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时候才会使用人工振捣的方法。振捣过程应该快插慢拔,均匀的选择插点的位置,以防出现漏振的情况。在插入振捣棒的时候应该使其进入下层混凝土中,以免在两层混凝土中间出现缝隙。在一个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以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水平为宜。

2.3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和养护

对施工温度进行检测可有效地避免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施工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尽量减小温度应力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小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机率。实践中发现,通过在砂石料场处的运输设备上方设置遮阳装置,并在混凝土中埋置水管,通入冷水,也可显著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应不少于20d。从浇筑起至撤保温,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应严格控制不超过20℃左右,混凝土表面跟外部环境温度不得超过25℃。冬季施工时应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

在混凝土部件完成终凝后,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养护,通过养护能够使混凝土得到硬化和强度的增长。养护期间混凝土应该保证湿润的状态,保证温、湿度。一般的养护方式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并且覆盖草帘,在冬天应该设置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一般应该大于14 天。

结语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建筑工程质量紧密相连,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抓住重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施工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种类将越来越多。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其成为更安全的施工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謝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2] 曹吉鸣.工程施工管理学[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赵学良.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4,05.

猜你喜欢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裂缝
工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蔚汾河特大桥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