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措施研究

2015-10-21唐天佼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8期
关键词: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措施

唐天佼

【摘要】在建筑事业的全面发展中,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都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混凝土作为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施工材料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除了实用性外,较强的可塑性及耐损性也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以下本文将简单介绍混凝土对于施工的要求,并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便于更好的发挥出该技术的优势。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措施

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对于建筑整体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下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综合性能。但是,受客观环境及施工技术的影响,在混凝土结构建筑的使用中,裂缝等不利现象也频频出现。为了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改进,为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的制约因素及不足

1、混凝土材料的影响

施工材料的整体质量对于施工技术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混凝土主要是由几种施工材料配置而成,如果其中一种或几种材料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必然会影响到其整体性能的实现。但是,部分施工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并未对各种配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因而无法实现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的整体价值,特别是对于不同区域下混凝土添加剂的选择,这些需要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予以重视。

2、裂缝现象较为普遍

在大量的实践中,混凝土裂缝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到了建筑自身的美观性,同时还会给建筑工程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理,裂缝问题还会逐步延伸。针对混凝土裂缝现象人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缝现象的出现是受多种原因引起的:首先,混凝土在进行配制的过程中,并未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有效的把控,因此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其次,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存在的不足,混凝土搅拌的方式及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样,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运输的距离及方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第三,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混凝土浇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标准化得不到实现,因而无法为建筑施工提供应有的技术保障;第四,养护工作不及时。没有按照施工区域的环境进行养护方式的选择,给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3、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不够甚至露筋等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承载能力。而在实践当中建筑施工中保护层不够或露筋问题普遍存在,该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解决,直接威胁到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加强模板工程的制作安装,严格控制砼保护层厚度是解决露筋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的防止和避免砼结构的露筋问题。

4、混凝土蜂窝麻面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為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表面缺浆、表面不光滑、凸凹不平等问题,虽然麻面问题在短期内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只存在于影响美观的层面,但从长期来讲,混凝土麻面问题会影响建筑工程的防水性,进而影响到建筑的结构质量和安全。造成蜂窝和麻面的主要原因是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振捣方法、振捣时间不正确,混凝土中的气体未排出,或砼的流动性差,以及过早拆模等。掌握正确的振捣方法和时间,不漏振也不过振,设计配合比时应注意砼的流动性和粘合性,适当的流动性和较好的粘合性,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时严禁拆除模板。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及注意事项

1、施工前混凝土材料选配

(1)主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的材料以砂石和水泥为主,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混凝土的稳定性,一定要对原材料的外观、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证明等严格审查。对其主要的技术指标(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划分检验批次,抽样复验。对于不同的工程标准可以选择不同的级别的原材料,例如道路、房屋、水务等。

(2)外加剂的配置

混凝土的外加剂主要是粉煤灰,外加剂可以防止混凝土变形开裂,减少混凝土自身的水化热能,并且对混凝土的坚实度和延展性也有所增益。在外加剂的配置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加以检测。按外加剂产品标准规定对其主要匀质性指标和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标进行检验。同一品种外加剂不超过50t为一检验批虽然在施工前经过试验可以得到外加剂的配置方案,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原配置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

2、施工中技术要点的分析

(1)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车辆应该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在接料前,要排干净搅拌运输车罐内的积水。运输途中和等待卸料的时,应保持罐体的正常转速,不得停转。卸料钱,宜将运输车罐体快速旋转搅拌20秒,再行卸料。运输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工作性,要充分考虑运输路程、运输时间和混凝土的温度与湿度,做好计划。不仅要在运输过程中进行筒内搅拌,如果需要还应该采取采取现场二次搅拌。

(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保持地基垫层的干燥,需要时在模板上洒水湿润。如果现场的温度高于35摄氏度,应对金属模板洒水降温,降温后不能有残留积水。在浇筑混凝土时,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最好实行一次性连续浇筑,当条件不允许一次性连续浇筑时,要预留施工缝或者后浇带,以便分块浇筑。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分层进行的,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上层的混凝土就应该浇筑完毕。

(3)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振捣主要有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平板振动器振捣和附着振动器振捣,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振捣。混凝土的振捣可以有效减少因施工冷缝而存在的缝隙所带来的影响。在特殊的混凝土区域要按照要求采取特殊振捣方法,在较宽的预留洞底部或洞口以及后浇带或施工缝边角处应加密振捣点,并且适当延长振捣时间。钢筋密集区域或型钢与钢筋结合区域应选择小型振动棒辅助振捣、加密振捣点,并应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流淌形成的坡顶和坡脚应适时振捣,不得漏振。

3、施工后对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澆筑后要及时的进行保湿养护,具体的方式有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对于施工现场不同的温度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要使用不同的养护方式。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可直接以洒水、蓄水等方式养护,也可以在裸露的混凝土表面覆盖麻袋或草帘再进行洒水。当采用饮用水时,可不检验。当采用中水、搅拌站清洗水或施工现场循环水等其他来源水时,应对其成分进行检验。覆盖养护所用的覆盖物主要有塑料薄膜、麻袋和草帘等,可单独在裸露的混凝土表面使用塑料薄膜,也可混合使用。塑料薄膜应该紧紧贴住混凝土表面,保持薄膜内部有一定量的凝结水。养护剂具有可靠的保湿效果,保湿程度可在施工前通过试验确定。喷涂养护剂要按照使用方法和相应的产品说明书来使用,在混凝土裸露的表面喷涂覆盖致密的养护剂,喷涂均匀,不得漏喷。

4、施工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进行施工技术的调整。对于混凝土材料的施工技术来说,雨雪天气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严格的控制好混泥土材料的温度,可以通过不同类型水泥的选择进行调整。同样,在具体的养护工作中,也要按照季节的特点来进行。必要的防晒及降温都需要养护人员依据个人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在降雨量较大的前提下需要做好配套的排水工作。

(2)注意对周围环境的保护

施工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计划,落实责任人员,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时要采取一定的防尘降尘措施,搬运材料和作业时尽可能降低噪音。强光作业时,有一定的防护遮挡措施,夜间施工采用低角度灯光,减少光污染。污水和垃圾不能随意排放,及时清理或者回收在利用。

结束语:

站在发展的角度而言,每一项建筑工程都耗费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在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的消耗下,如果无法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则无异于浪费社会资源,这对于我国“三好”型社会的构建十分不利。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的运用中,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及科学的安排,做好不同阶段的施工工作,后期的养护及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也需要予以应有的重视,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整体作用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郝学远.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与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3(01).

[2] 许靖,葛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

[3] 戴瀛.浅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关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

[4] 赵俊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5] 管宁,崔星远,崔朝华.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1(25).

猜你喜欢

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