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统计分析
2015-10-21朱保美周清张琳王丽孙维洲司华
朱保美 周清 张琳 王丽 孙维洲 司华
摘要 利用德州市1978~2013年气象灾害历史资料,对全市气象灾害的受灾、成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发生时间和频次及影响特征进行分析,結果表明,对德州市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威胁的气象灾害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洪涝、干旱、风雹、低温虫害,以前3种灾害为主,低温虫害影响程度较轻;洪涝灾情缓慢波动变化,2008年以后有明显波动上升趋势;旱灾1991年以后有明显波动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略有下降;风雹灾波动变化剧烈,1986年以后风雹灾明显上升,1993年以后呈波动下降趋势;洪涝灾情多发生在4~10月份,以7~8月份出现的洪涝灾情最多;干旱灾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发生在3~5月份的春旱最多,12月~次年2月份的冬旱最少,有些年份则是全年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秋冬连旱;风雹灾情多发生在4~9月份, 5~7月份冰雹灾情最集中,6~8月份风灾灾情较集中;低温冻害多发生在秋冬和初春季节,虫害在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
关键词 气象灾害;影响特征;统计分析;德州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4-317-03
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发展进程,气象灾害[1]尤甚。我国气象灾害表现出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等特点[2]。每年我国70%以上的国土、50%以上的人口以及80%的工农业生产地区和城市均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气象灾害的冲击和影响[3]。据1990~2004年灾情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 8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6%[4]。由此可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5]。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也是气象灾害频繁而严重的省份之一,据1996~2004年省民政部门灾情资料统计,仅因干旱、洪涝、台风、冰雹、低温、雪灾等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就达495.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220.7亿元,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总经济损失的97.7%[6]。德州市位于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是山东省重要粮棉产区之一。但由于每年季风来去的迟早、偏南或偏北、势力的强弱都不一样,气候波动大,气象灾害发生频繁[7-8]。几乎每年都有气象灾害发生,因此,如何根据现有灾害资料,来分析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掌握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认识它对社会、经济的危害[8],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此以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低温冻虫害4大类影响该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影响特征和灾损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所用气象灾害数据资料来源于德州市10个县(市)区气象局、民政局,各类灾害均参考民政部2011年10月14日下发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9]的标准进行统计。通过搜集、整理和综合统计资料,侧重对1978~2013年德州市范围内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低温冻虫害4大类气象灾害的受灾情况、发生时间和频次及对影响特征进行分析,气象灾害统计指标主要以受灾、成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为主。规定1个县域境内出现旱灾、涝灾、风雹灾等灾害过程分别统计为1次旱灾、涝灾、风雹灾。
2 德州主要气象灾害灾情损失情况
1978~2013年德州市范围内致灾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风雹及少量的低温冻害及虫害,年平均受灾面积14.2×104hm2,年平均成灾面积5.6×104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7亿元/a。统计分析36年来若干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发现,影响较大、造成损失较重的年份主要有1987、1989、1990、1992、1993、1994、1998、2001、2002、2003、2010、2012年,风雹、干旱、洪涝、低温虫害等主要灾种对农业生产均是重大威胁,所有统计年份不同程度地出现农作物受灾、成灾,直接经济损失主要以农业经济损失为主,其次是工矿企业、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等损失,气象灾害的破坏性给德州市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简要汇总德州市近10年(2004~2013年)来气象灾害损失情况发现,平均而言,全市受灾面积15.4×104hm2,成灾面积4.1×104hm2,受灾人口4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占GDP比例的0.33%;从受灾面积看,2007年最小,约2.8×104hm2,2010年最大,约58.9×104hm2;从成灾面积看,2008年最小,约0.1×104hm2,2010年最大,约12.3×104hm2;从受灾人口看,2007年最小,约5.3万人,2010年最大,约128.5万人;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来看,2008年最小,约0.5亿元,2010年最大,约20.4亿元。由此可见,2010年气象灾害最严重,造成的影响、损失为10年来最大。2010年致灾灾种主要是洪涝和风雹,洪涝灾害发生12次,主要致灾县市是陵县、临邑、禹城、齐河、乐陵、平原、夏津、武城(按受灾大小排序),而风雹灾害发生3次,主要致灾县市在禹城、庆云、陵县,其中陵县、禹城遭受洪涝和风雹双重灾害侵袭。
3 各种气象灾害影响特点和损失情况
3.1 干旱灾害
据资料统计,1978~2013年全市平均受灾面积4.6×104hm2,成灾面积1.9×104hm2。近36年来共发生旱灾101次,平均约2.8次/a,旱灾次数最多的是2006年,全市共发生10次,1992、2002年次之,均出现9次,近36年全市有9年无旱灾。旱灾较重的年份有1980、1992、1994、2002、2005、2008年,其中1992年旱灾最严重,广泛分布在临邑、宁津、乐陵、平原、庆云、德城区、夏津、禹城等地,因干旱持续时间长、旱情严重,大部分县市田间土壤墒情恶化,春播作物缺水、生长受阻、干枯死亡,夏播作物不能正常播种,该年全市农业总受灾面积为24.9×104hm2,总成灾面积为18.4×104hm2;夏津、乐陵出现河道断流、沟渠全部干涸,庆云甚至有72个自然村人、畜吃水困难。近36年德州市旱灾受灾面积呈波动变化(图1),1991年是转折点,以后,全市旱灾有明显波动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略有下降。从发生的季节看,全市干旱灾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发生在3~5月份的春旱最多,12月~次年2月份的冬旱最少,有些年份则是全年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秋冬连旱。
3.2 洪涝灾害
根据资料统计发现,德州市洪涝灾害基本上均是由暴雨天气过程引起的。1978~2013年全市平均受灾面积5.4×104hm2,平均成灾面积1.9×104hm2,平均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近36年来共发生暴雨洪涝灾害126次,平均3.5次/a,涝灾次数最多的是2012年,全市共发生16次,1990、2010年次之,均出现15次,近36年全市有12年无涝灾。涝灾较重的年份有1990、1994、2003、2010、2012年,其中2010年涝灾最严重,全市10个县市区有9个受灾,广泛分布在临邑、陵县、禹城、齐河、乐陵、平原、夏津、庆云、武城等地,该年7、8月份全市接连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因降水量大、降雨持续时间长,大部分县市农田大面积内涝、瓜果蔬菜绝产、房屋损坏倒塌、桥涵道路等基础设施冲毁塌方、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部分河段出现险情,紧急转移人口9.4万人,该年全市农业总受灾面积为57.0×104hm2,总成灾面积为11.7×104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9亿元。近36年德州市涝灾受灾面积呈缓慢波动变化(图1),2008年是转折点,以后,全市涝灾有明显波动上升趋势。从发生的季节看,全市洪涝灾情多发生在4~10月份,以7~8月份出现的洪涝灾情最多,4月份涝灾最少。
3.3 风雹灾害
德州市是山东省降雹最多区和降雹源地之一,多次发生冰雹砸死、砸伤人和牲畜,砸毁农作物的雹灾[10]。1978~2013年全市风雹平均受灾面积4.3×104hm2,平均成灾面积1.4×104hm2,平均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36年来共发生风雹灾害280次,平均7.8次/a,风雹灾次数最多的是1987年,全市共发生26次,1993、1991年次之,分别出现25、22次;近36年全市仅有2年无风雹灾;风雹灾较重的年份有1987、1989、1991、1993、1995、2001年,其中1987年成灾面积最大,为9.0×104hm2,1991年受灾面积最大,为21.2×104hm2,1995、2001年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均为5.8亿元。近36年德州市风雹灾受灾面积波动变化剧烈(图1),1986、1993年是2个转折点,1986年以后全市风雹灾明显上升,1993年以后风雹灾呈波动下降趋势。从发生的季节看,1978~2013年全市风雹灾情多发生在4~9月份, 5~7月份冰雹灾情最集中,6~8月份风灾灾情较集中,4和9月大风冰雹灾情均较少。
3.4 低温冻虫害
据1978~2013年灾情资料统计得出,影响德州地区的低温冷冻害主要有连阴雨、霜冻、雪灾、寒潮,虫灾主要是棉铃虫、麦田蚜虫、玉米螟、玉米蚜虫、蝗虫等灾害。近36年来全市低温冻虫害平均受灾面积1.2×104hm2,平均成灾面积0.7×104hm2,平均直接经济损失0.2亿元;全市共发生低温冻虫害56次,
平均1.6次/a,
其中低温冻害47次、虫害9次,低温冻虫害次数最多的是1993年,全市共发生15次,1994、1985、1992、1995年次之,1994年出现5次,1985、1992、1995年均出现4次。近36年全市有17年无低温冻害、31年无虫灾。低温冻虫害灾情较重的年份有1992、1993年,其中1992年受灾、成灾面积最大,均为13.0×104hm2,1993年直接经济损失最大,为2.2亿元;1992年以虫灾为主,1993年则发生霜冻、虫害、连阴雨、雪灾、低温寒潮等多种灾情。从发生的时间看,1978~2013年全市低温冻害多发生在秋冬和初春季节,虫害在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
4 结论
(1)洪涝、干旱、风雹等气象灾害对德州市农业生产均是重大威胁,36年来平均受灾面积14.2×104hm2,平均成灾面积5.6×104hm2,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7亿元。2004~2013年全市受灾面积15.4×104hm2,成灾面积4.1×104hm2,受灾人口4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占GDP比例的0.33%。
(2)近36年来全市共发生旱灾101次,平均约2.8次/a,平均受灾面积4.6×104hm2,平均成灾面积1.9×104hm2,1991年以后全市旱灾有明显波动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略有下降。全市干旱灾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发生在3~5月份的春旱最多,12月~次年2月份的冬旱最少,有些年份则是全年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秋冬连旱。
(3)德州市洪涝灾害基本上均是由暴雨天气过程引起的。近36年来全市共发生暴雨洪涝灾害126次,平均3.5次/a,平均受灾面积5.4×104hm2,平均成灾面积1.9×104hm2,平均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涝灾受灾面积呈缓慢波动变化,2008年以后全市涝灾有明显波动上升趋势。全市洪涝灾情多发生在4~10月份,以7~8月份出现的洪涝灾情最多,4月份涝灾最少。
(4)近36年来全市共发生风雹灾害280次,平均7.8次/a,平均受灾面积4.3×104hm2,平均成灾面积1.4×104hm2,平均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风雹灾受灾面积波动变化剧烈,1986、1993年是2个转折点,1986年以后全市风雹灾明显上升,1993年以后风雹灾呈波动下降趋势。风雹灾情多发生在4~9月份, 5~7月份冰雹灾情最集中,6~8月份风灾灾情较集中。
(5)影响德州地区的低温冷冻害主要有连阴雨、霜冻、雪灾、寒潮,虫灾主要是棉铃虫、麦田蚜虫、玉米螟、玉米蚜虫、蝗虫等灾害。近36年来全市共發生低温冻虫害56次,平均1.6次/a,
其中低温冻害47次、虫害9次,平均受灾面积1.2×104hm2,平均成灾面积0.7×104hm2,平均直接经济损失0.2亿元。全市低温冻害多发生在秋冬和初春季节,虫害在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彤,闫天池.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2):90-95.
[2] 冯丽文,郑景云.我国气象灾害综合规划[J].自然灾害学报,1994, 3(4):49-55.
[3] 慧择网.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EB/OL].(2011-11-10) [2013-01-15].http://www.hzins.com/study/detal-25055.html.
[4] 辛吉武,许向春.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灾害学,2007,22(3):85-89.
[5] 关颖慧,王彬,郑粉莉,等.2012年我国气象灾害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4,23(1):24-31.
[6] 薛德强,王建国,王兴堂,等.山东省的干旱化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3):60-65.
[7] 石慧兰,周圣军,陈松.德州气候变化与建筑物防腐[J].气象科技,2007,35(6):882-885.
[8] 康贻美,郑玉兰.德州地区的气象灾害分析[J].气象,1995,21(9):43-4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A].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1.
[10] 石慧兰,常平,陈成国,等.德州市冰雹灾害特征及防御[J].山东气象,2013,33(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