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叶标准化生产在楚雄烟区的发展及展望

2015-10-21邹阳李俊李文标胡小东方亮柴云霞蒋海峰李庆武武彦章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楚雄展望烟叶

邹阳 李俊 李文标 胡小东 方亮 柴云霞 蒋海峰 李庆武 武彦章

摘要 分析了楚雄烟区的发展现状,指出烟叶标准化生产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关键举措,是提高烟叶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烟草商业企业提质增效、保障烟叶有效供给、保证烟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对楚雄州烟叶标准化生产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研究,并对楚雄烟区烟叶标准化生产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 烟叶;标准化;楚雄;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4-389-04

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调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并运用“统一、简化、优选”的原则,获得最佳秩序,这就是标准—标准化的过程。它具有科学严谨性、前瞻性、现实性等特性[1-2]。烟叶生产标准化是以烟叶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即围绕《烤烟》国家标准,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烟叶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整个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活动[3-4]。烟叶生产标准化通过成果转化、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促进烟叶生产的“稳定、优质、生态、安全”,是推进烟叶品牌发展的基石,是实现楚雄州烟叶生产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5-7]。楚雄州多年来高度重视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将其作为提升烟叶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楚雄烟草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举措来抓。

1 楚雄州烟叶标准化生产现状

1.1 摸索阶段

2003年,禄丰县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被国家局列为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楚雄州烟叶标准化工作自此开始。2007年,禄丰县获得全国第四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验收第一名,被国家局评为“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随后,姚安县也加入了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于2008年顺利通过验收。两县通过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全州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

1.2 全面推广阶段 2008年,楚雄烟区在禄丰县、姚安县建设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的基础上,以主要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质量要求为目标,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选择先进技术,制订了《楚雄烤烟综合标准》并通过审定,由云南省质监局发布,2009年开始实施后,于2013年3月进行第一次修订。自2013年以来,烟叶标准化生产在楚雄植烟十县市全面铺开成为常规性工作,通过有效的贯标工作,使烟叶水平和烟叶质量稳步提高,楚雄烟叶标准化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

2 煙叶标准化生产发展对策及成效

2.1 加强烟叶标准化基础性建设

2.1.1 建立并完善烟草标准化管理机构。

楚雄州公司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及《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关于调整云南省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通知》,成立了楚雄州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明确了机构组成、工作职责,下设企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技术委员会等分技术委员会9个。其中农业分技术委员会由烟叶生产部部长担任主任委员,烟叶经营部部长、技术中心主任担任副主任委员,成员为三个部门相关人员。逐年根据部门岗位变动又及时对技术委员会人员进行调整。

2.1.2 建立宣贯推广体系。建立健全了州、县(市)、站三级标准化宣贯推广体系。州公司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烟叶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具体负责全州烟叶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和工作实施。各县(市)分公司、烟叶站逐级建立烟叶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为烟叶标准化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组织基础。2015年,为进一步加大烟叶标准化生产宣贯力度,帮助烟农建立标准化生产行为,州公司在优化烟叶结构、订单生产、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专业化气象服务补贴、烟蚜茧蜂推广补贴、云南中烟投入烤煤补贴、烟叶生产物资及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对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的烟农给予补贴,共预算27687万元。

2.1.3 建设烟叶生产基础标准化设施。

在新站(点)的规划设计、建设规模、建设标准上,严格按照《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关于标准化烟叶收购站(点)建设的指导意见》执行,楚雄州下辖10个植烟县市,73个标准化烟叶站、228个收购点。楚雄州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相继出台相关管理办法6个,对基本烟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出台了项目立项、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多方面的管理细则和实施办法,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2.2 建立烟叶标准并持续更新

2.2.1 修订完善烟叶生产企业标准。《楚雄烤烟综合标准》包括基础标准6个、种子品种标准1个、生产技术标准22个、产品质量标准1个、管理服务标准13个,共五大部分43个子标准,涵盖楚雄州烤烟生产、收购、销售全过程,规范了烟叶产品质量、植烟环境、烟用生产物质、质量安全等管控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较高的科技含量。2015年,楚雄烟草结合商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将《楚雄烤烟综合标准》作为烟叶生产业务模块进一步修订形成企业标准并发布,该体系的建立将更有利于提高烟叶的整体质量水平,有效整合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企业效益。

2.2.2 推进现代烟草科技研究成果转化。

围绕构建“特色、优质、生态、安全”的烟草农业目标,州公司在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调制等环节的先进适用技术研究,2010~2015年,楚雄州烟草公司完成科技论文46篇,知识产权11项,科技奖励10项。陆续将“烤烟砂培漂浮育苗技术研究”、“楚雄州烟草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研究”、“不同气候区密集烘烤技术研究与应用”、“有机肥对土壤环境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植烟土壤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为“烤烟砂培漂浮育苗技术”、“烤烟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规范”等相应规程。另外,州公司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开展绿色生态烟叶生产技术研究,积极探索绿色生态烟叶生产技术标准。

2.2.3 与烤烟GAP生产管理有机融合。

在推进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州公司全面引入烤烟GAP生产管理理念,以原料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单元为抓手,全面实施GAP管理,推进烟叶生产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深度融合。2015年楚雄州公司与12个卷烟工业企业合作,出台《烟叶农残控制和安全清洁生产工作方案》,构建州、县、乡、村烟叶清洁安全生产网络,强化种植轮作,推进综合防治,科学使用农药,让烟田残膜、农药瓶袋等集中收集销毁监管常态化,及时清除烟株残体,以确保烟叶质量安全及植烟环境安全。积极开展《烤烟生产非烟物质控制技术集成与研究》项目研究,从“田间-烤房-农舍-专业分级场所-收购站(点)”流程及运输节点进行调研评估,建立控制模型,结合宣传与培训、非烟物质控制物品的更新使用、废棄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等方面进行非烟物质控制技术集成与应用,切实提高非烟物质控制成效。

2.2.4 与精益生产管理有机融合。

在楚雄子午基地单元实施国家局精益生产试点,种植烤烟0.106万hm2,13个村委会、168个村民小组、4 129户烟农,其余在十县市实施省局精益生产试点280.7 hm2,在实施烟叶标准化生产基础上,将烟叶生产全过程打包为“育苗、田间、烘烤、分级”四个环节,从“技术、设施、流程、管理”四个方面找准短板和浪费源,全面推行精准作业、过程管控和现场管理,积极探索建设符合楚雄实际,以要素精益化和过程精益化为核心的烟叶精益生产模式。

2.2.5 标准体系与现代管理工具有机融合。

建设完善商业企业标准体系,在精益改善、现场管理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推广使用与标准化工作相关的烟叶生产管理扩展系统、烟站单元管理信息系统、烟叶调拨系统及其下的9个子系统,搭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把信息化管理贯穿于“生产规划、合同签订、生产过程管控、灾害核实理赔、优化烟叶结构、烟叶收购、调拨、销售”全过程。

2.2.6 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对烟叶质量安全排查力度,确定了包括农残、重金属、转基因等内容的烟叶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确定了包括植烟土壤、灌溉水中农残、重金属限量等植烟环境相关标准,建立了包括种子、肥料等技术标准和采购、检测、保管、发放等内容的烟叶生产物资相关质量安全标准,并对其过程进行严格管控。此外,楚雄州公司每年常规性的对各县市烟区土壤及烟叶情况进行普查分析,作为烟叶质量追溯的依据。

2.3 提升基层宣贯水平

2.3.1 培训工作全覆盖。严格按照“标准一致、技术到位、全面推进、整体提高”的要求,州、县、站各级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烟叶标准化生产培训班,指导烟农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为烟农及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印发《烤烟标准化生产月历》(农家历)、各种生产技术资料、优化烟叶结构资料、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材料、病虫害及烘烤工作简报,为烟农发送宣传技术的短信,并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烟叶标准化知识,使烟叶标准化生产知识家喻户晓。2015年全州累计开展州级培训2次,县级培训61次,站(点)级培训4 580次,累计培训32.51万人次,累计发放宣传培训材料20.15万份,烟叶生产政策、技术措施宣传培训实现100%全覆盖。

2.3.2 技术落实到位。

在全面实行烟叶生产收购各阶段技术宣贯实施的基础上,强化先进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包括小苗膜下移栽、物理及生物防治、优化烟叶结构、特色品种精益烘烤等内容,实现了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2013年以来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小苗膜下移栽技术,烟苗从膜上到膜下的一步之遥解决了部分干旱地区烟叶移栽问题,深得烟农推崇;2015年全州完成烟蚜茧蜂技术推广3.65万hm2,蚜虫防效较高,减少农药使用,逐渐转变了烟农观念,获得烟农好评;全面实行优化烟叶结构,分类指导烟农合理留叶,不适用烟叶不采烤、不交售,提高了烟叶含金量;按照不同烟叶品种及烟叶素质制订具体的密集烘烤技术方案,以烘烤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技术指导为着力点,以专业化烘烤、以煤代柴烘烤示范、网格化烘烤组织管理为突破口,推动精益烘烤管理工作稳步开展,全州推广专业化烘烤、商品化烘烤和网格化管理;因地制宜推广专分散收,“三工位”模式分级,坚持工序化、流程化操作,控制人均分级量,烟叶分级效率和等级纯度显著提高。

2.3.3 烟站强化管理,宣贯实施标准化生产。全州实施户籍化管理,规范痕迹记录。烟叶站对相关烟技员实行片区责任制,合理划分责任片区。烟叶生产物资实现标准化管理,各县市分公司烟叶站详细记录入库记录、保管及发放记录完整,物资抽查检验由省公司定期进行。出台《2015年烟叶生产技术服务承包工作意见》,将烟农技术服务承包给各县市合作社,制定了烟农培训制度或规范,对专业化服务人员实行片区责任制,相关工作由烟叶站监督,努力将烟叶标准化生产各个环节技术宣贯到每一户烟农,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指出烟农当时存在的不合格操作,并且提出解决办法、整改措施督促烟农整改。

2.3.4 职业烟农队伍逐步规范化。

通过制定《楚雄州职业烟农管理办法》、《2015年职业烟农培育试点方案》,对职业烟农的认定、准入、培训、管理、服务、补贴、考核、奖惩进行明确,对符合条件的职业烟农进行标准化规范管理,加强标准化生产工作与职业烟农队伍建设相结合。

2.3.5 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顺利推进。积极探索烟叶生产组织新模式,凸显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烟叶标准化生产效率。近几年,公司持续规范合作社运行及发展,坚持综合服务型合作社发展方向,鼓励广大烟农自主选择,自我管理,积极推行“烟站+合作社+烟农”组织模式,大力推进“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服务模式,整合各种资源,顺应市场化运作,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收入来源,持续注入发展活力,促进减工降本增效,并在提升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五个环节专业化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拓展烟叶生产技术承包、烟用物资购销等服务,促进合作社持续发展壮大,确保标准化生产落实到位,提高了烟叶生产整体水平。

2.4 满足工业需求

严格执行国家局下发的《烟叶基地单元工作规范》,制订了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工作规范等相关的管理标准,工、商、研三方签订基地单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要求,选择布局合适品种,制定相应生产技术规程,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实行全面户籍化管理,严格按照对口工业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标准化生产,生产出的烟叶符合卷烟工业公司需求和品牌导向特定要求。从2004年起,楚雄州多次走访红塔集团、上海烟草集团,湖南中烟、江苏中烟和广东中烟等16家客户,开展工业验证,征求烟叶用户意见,进一步掌握了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的反应及要求,找准差距,分析问题,明确烟叶生产技术主攻方向,搭建了工、商、研共谋发展的互动平台,促进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和烟叶质量提升。

3 应用成效

多年来,楚雄烟草始终把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作为烟叶发展的重要基础,突出控总量、稳规模、强基础、提质量、增特色的工作重点,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烟叶基础设施明显夯实,组织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烟叶生产能力明显进步。

3.1 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全州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标准化推广应用力度,有力提升了烟叶生产水平。一是规模化种植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4年末,全州烟叶种植稳定在4.93万hm2左右,烟叶种植户均植烟面积达到0.42 hm2,3.33 hm2以上连片种植面积3.85万hm2,占89.6%。收购量由2008年的85 100 t提升到2014年的93 200 t。二是先进实用技术到位率进一步提高。100%推广大田营养土、100%砂培育苗和漂浮育苗、87%面积轮作、86%面积最佳节令移栽、82%面积平衡施肥、100%面积地膜覆盖、90%面积揭膜培土、100%面积封顶抑芽、85%以上面积蚜茧蜂防治烟蚜、98%面积优化烟叶结构、100%面积成熟采烤。三是田间优质烟叶长势的均衡性进一步提高。2010年至今6年持续干旱的恶劣气候条件下,每年度一、二类长势的烟株比重占到80%左右,为圆满完成计划任务和保民生、保增长奠定了良好的生产基础。四是烟叶质量持续提升,烟叶上等烟比例2014年为67.13%,比2008年的58.04%上升了9.06个百分点。五是烟农增收,利税增长。2014年,全州烟农收入57 638元/hm2,比2013年增加4 547元/hm2。2014年烤烟经营实现税利30.24亿元,同比2011年的12.95亿元增长233.6%,实现年均增长110.1%。

3.2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较大发展

全力推进烟田基础项目建设,促进了优质烟叶生产,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一是水源、烟水、烟路建设逐步由弱变强。全州10.67万hm2基本烟田,根据地理状况、水源条件、种植面积、轮作要求规划建设。2005~2015年,全州已建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234 742件,受益基本烟田面积9.96万hm2。其中:烟水配套项目190 481件,包括水窖175 982个蓄水容量337.19万m3,水池8 069件蓄水容量11.80万m3,沟渠5 753件长2 539.29 km,管网577件长2 894.61 km,提灌站62座,小塘坝整治23件蓄水容量285.98万m3,倒虹吸15条长4.79 km;建机耕路795条447.74 km;土地整理4件0.034万hm2。二是育苗、农机、烤房逐步实现综合配套。2005~2015年,建设育苗小棚45 148个;烟叶调制设34 295件,包括密集烤房30 194座,烘烤工场附属设施12件,热源外置密集式烤房改造112座,热源内置改造104座,立式密集烤房4座,烟夹与散叶烘烤2 310套,烟夹与散叶烘烤老旧烤房改造1 020座,烤房设备维修更换539座;烟草农用机械8148台套,包括通用设备4 680台,专用设备3 468台。

43卷34期 邹 阳等 烟叶标准化生产在楚雄烟区的发展及展望

3.3 生产组织化取得新突破

全州以乡镇为单位依法组建了78个综合烟农专业合作社,开展育苗、机耕、烘烤、植保、分级专业化服务和生产技术服务、物资供应等拓展业务,烟农入社率达89%。成员代表大会对专业化服务的提供主体和服务价格等进行协商表决,烟草补贴形成的资产、涉烟大额资金开支由烟草参与监管,初步实现了“全面覆盖、全程服务、全体受益”,合作社建设更加完善规范。

3.4 烟叶资源配置方式进一步优化

围绕“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以品牌需求为导向,依据烤烟生产种植区域、经济状况及交通条件,打破行政区域设置基地单元,按单元配套烟田、烟水、烟路、农机、育苗、烘烤、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2014年与云南中烟、上海烟草、浙江中烟、江苏中烟、湖南中烟、湖北中烟、福建中烟、河北中烟、河南中烟、贵州中烟、山东中烟、川渝中烟、广东中烟13家工业企业共建基地单元25个,生产收购调拨烟叶3.29万hm2、61 000 t。经过工业企业多年的验证,认为楚雄烟叶清香型风格特征明显,在配方中起到突出清香、清甜香、调和清雅回甜的吃味的作用,用于增加细腻感和降低劲头,在卷烟配方中的配伍性较强,烟叶适用性总体较好。

3.5 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把握新机遇

根据国家局提出的“卷烟上水平、原料保障上水平”要求,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坚定“优质、特色、生态、安全”的优质烟叶生产目标,抓住红大、K326特色品种政策机遇,着力推动特色品种烟叶持续发展[8]。扎实抓好特色品种种植、烘烤、收购的差异化指导,烟株田间长势、烟叶质量水平逐年提升,摸索出了一条生态优质烟叶发展之路。到2014年年末,计划生产收购K326品种1.95万hm2、42 510 t和红大品种0.552萬hm2、10 030 t,两个特色品种在全州占比58%,充分满足了卷烟工业企业的原料需求,对烟农增收也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

4 展望

在巩固当前楚雄烟叶生产标准化成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楚雄烟叶生产实际,准确把握楚雄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方向,认真分析制约发展瓶颈,坚持以工业企业需求为核心,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按照国家局烟叶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为原料保障上水平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4.1 持续完善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

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标准化的对象,标准的等级、标准的水平只能在标准化工作进程中不短丰富和提高,要持续总结积累烟叶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特别是烟叶生产标准化企业标准涵盖烟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要科学引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使其与企业标准融为一体,并在标准化体系的运行实施过程中,根据楚雄烟草发展对烟叶标准体系的需求,不断地对体系进行维护和标准的更新,合并制订重复的标准,做到“一事一标准,同事同标准”。

4.2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标准转化 坚持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促进标准的创新,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到位率,重点加强优质烟叶绿色生产、植烟土壤保育、化肥减量提效、化学农药减量控害、烟叶质量安全控制、卷烟营销方式创新、现代物流模式创新、企业生产管理创新方面等技术研究,通過科技创新将适合当地的新技术转化为烟叶标准进行宣贯。

4.3 持续强化标准的宣贯 烟叶生产标准体系是烟叶生产、经营、服务等的执行体,标准及其体系建立后要及时运用到生产中,转化为生产力并为生产经营服务。目前,仍有相关部门、技术员及烟农对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认识不到位,要用烟叶生产标准化推进楚雄烟草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加大对标准宣贯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组织推广体系,除了成立州、县(市)、烟站(点)三级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小组,各县(市)逐步组建一支精干的标准宣贯队伍,配备技术骨干,采用建立示范点、示范区的形式进行以点带面,试点示范,通过建立烟农学校,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指导、技能比武等形式对示范区内烟农进行标准宣传和指导培训,切实将标准宣贯工作落实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使烟叶标准化工作成为烟农的自觉行动。

4.4 建立标准化生产监督与激励机制

加大标准化生产各级监督与考核工作,整体推进市(州)、县(市)、烟站三级考核奖励制度,将检查评分情况纳入单位或个人绩效考核,形成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设立烟叶标准化生产专项资金,把考核与绩效挂钩,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及个人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全员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标准化生产执行力。

参考文献

[1]

陈治锋,向德明,万伟,等.运用农业标准化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8(5):13-16.

[2] 苏永士.依托标准化助推现代烟草农业发展[J].农技服务,2011(1):104-105.

[3] 王正平,王闷灵,马浩波,等.河南省烟叶标准化生产现状与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2(5):65-67.

[4] 张云,张晓妮.烟叶生产标准化及实施效果分析:以宝鸡市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3(2):132-135.

[5] 吴震,曾中,田峰,等.湖南烟叶标准化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烟草科学,2013(1):7-11.

[6] 杜传印,王兆群,周建,等.烟叶标准化生产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8(3):16-19.

[7] 孙艳萍,杨继红,姜吉飞.腾冲烟叶标准化生产的实践与探索[J].湖南农业科学,2010(20):48-51.

[8] 宋榜鹏,孙奎元,宋榜鹤.浅谈用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烟草[J].吉林农业,2011(1):3.

猜你喜欢

楚雄展望烟叶
名家与楚雄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一种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平滑度的方法
楚雄盆地扭动构造及其演化
湘西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