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蔬菜流通模式分析及优化对策

2015-10-21许皓月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蔬菜电子商务优化

摘要 分析了河北省蔬菜生产和流通现状,归纳出河北省蔬菜流通的3种主要模式,即传统流通模式、产销对接模式和基于电子商务渠道的新型流通模式。通过对不同流通模式优劣势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优化河北省蔬菜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議:经营运作层面,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制度保障层面,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压缩流通环节费用。

关键词 蔬菜;流通模式;电子商务;优化

中图分类号 S-9;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4-261-03

1 河北省蔬菜产业生产及流通现状

1.1 河北省蔬菜生产现状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蔬菜多年来一直是该省的农业优势产业。2010~2013年河北省蔬菜播种面积、总产量及产值情况见表1。从产量上看,2010~2013年河北省蔬菜总产量分别为7 073.6万、7 384.3万、7 695.1万t,7 902.12万t,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保持在第2位,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10.9%[1-3],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

从产值看,河北省蔬菜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占比呈增长趋势。2013年河北省蔬菜产值1 5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19%,基于区位商方法测算,其区位商大于1,即具有区域比较优势,除了满足本区域需求之外,还可向外输出产品,可以说河北省是名副其实的“菜园子”[4] 。

1.2 河北省蔬菜流通现状

近年来,农产品流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多管齐下,切实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真正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好处[5]。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产品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要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6]。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抑制菜价的上涨[7]。

“菜园子”工程实现了地头的增产,但不能保障直接带来农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河北省201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0.6%,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上涨了17.1%,影响食品类价格上涨了1.66个百分点,影响整个CPI上涨约0.52个百分点,影响度为20.1%,鲜菜涨价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8]。除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2%)等因素,优化蔬菜流通渠道、降低流通费用是进一步稳定蔬菜价格、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因素和途径。

自1992年开始,我国蔬菜流通体制完全松动,实现自由市场流通。2000年之前,批发市场在蔬菜市场流通中处于主导地位;2000年至今,逐渐形成了多元流通主体并存阶段,以适应城镇居民对“菜篮子”产品的消费要求[9]。从全国来看,蔬菜产区集中度日益提高,全国范围的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正逐渐形成。从河北省来看,主要有以批发市场为主的传统流通模式、以超市为核心的产销对接模式和基于电商渠道的新型流通模式,其中以前2种模式为主导[10]。

2 河北省蔬菜流通的主要模式

2.1 传统流通模式

传统方式下,蔬菜流通模式包括3个阶段,即蔬菜收购、蔬菜批发和蔬菜零售,其主要特点是流通环节多,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经历了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直接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2.1.1 流通环节费用。传统流通模式下流通环节及费用项见表2。由表2可知,批发环节的费用主要有运输费、交易佣金、人工费、交易管理费、摊位费等;零售环节费用主要有运输费、摊位费、卫生及水电费、损耗等。

2.1.2 流通渠道模式。河北省传统的蔬菜流通渠道模式是“农户+批发市场+零售端+消费者”模式,根据各节点的不同,零售环节以小型零售商为主,主要有以下6种模式[11]:

①“农户+小型零售商贩+消费者”;②“农户+产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消费者”;③“农户+销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消费者”;

④“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消费者”;⑤“农户+合作社、经纪人、代理商+销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贩零售商+消费者”;⑥“农户+合作社、经纪人、代理商+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贩零售商+消费者”。

2.2 以超市为核心的产销对接模式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的超市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后,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消费趋势,由此形成了以超市为核心的产销对接流通模式,包括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其中以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国内积极推进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由超市与专业合作组织采用采购合同销售,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由农户和基地向超市等直供农产品。

农超对接模式中,鲜活农产品产地的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与超市对接,回避了流转批发环节,降低了蔬菜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终端销售质量,减少了中间环节和费用[12]。较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者对蔬菜质量及购买环境较敏感,往往选择能够保证质量并且购物环境清洁舒适的超市作为主要购买场所[13],因此,农超对接模式可有效解决蔬菜物流优化问题,实现生产、销售、消费3方共赢[14]。

2.3 基于电商渠道的新型流通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农业的巨大变革,电子商务也正逐渐介入流通领域,渗透到农产品的整个产业链条之中,提供了新的流通模式,对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市场流通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以精品、有机净菜为主的电商渠道销售正逐渐发展,包括网购和电话订购等方式,多采用冷链物流配送,以高端消费主要目标人群。这种新型的蔬菜流通模式安全便利,产品优质、高端。但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成本要比普通电商高出1倍,商品损耗率通常达10%~30%,冷链配送的高成本使得利润被摊薄,同时绿色农产品的供给有限、目标对象群体单一导致这一流通模式的发展缓慢。但是,目前我国全社会生鲜产品零售总额约2.5万亿元,而线上的交易额仅为1%,未来这一比例有望达到10%,生鲜产品电子商务具有2 500亿元的市场前景,潜力巨大[15]。

3 不同流通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传统蔬菜流通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具有快速、强大的集聚和分散功能,有效地匹配需求与供给,衔接产地和销地。以小型商贩为主的农贸市场等零售终端仍是不同收入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购买生鲜蔬菜的首选,客户群优势明显。

但是,从蔬菜物流链角度分析,批发市场将其分成产地和销地两个部分,批发市场成为蔬菜物流链的断裂点,使产地和销地各自孤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流通过程中参与主体多。蔬菜“从田间到餐桌”,要经过采购、运输、批发和零售等过程,成本在至少3个、多达5~6个流通环节中被逐层放大,总的流通费用高,总体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成本高,零售费用难以降低。二是无法保证蔬菜流通安全。在传统流通模式下,多数环节未采用冷链运输,没有严格的质检等制度规定,尤其是进入农贸市场等零售环节后。

与传统的流通方式相比,产销对接回避了从货物流转中赚取差价的各级批发商,减少了中间环节和损耗,能降低流通成本。采用农超对接的方式,直接到农村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进行采购,能够了解和掌握采购源头,并且在产销对接的进程中逐渐演化产生了规模化种植和经营的农业企业,在蔬菜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中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控制标准,在流通安全上更有保障。同时,超市销售的多为优质洁净蔬菜,蔬菜的外观鲜嫩、洁净、无病虫斑等,而且其农药残留量和有害重金属残留等也经过检测符合国家标准,能够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目前农超对接和理论分析的效果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有:一是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源头上,目前的农业生产以小户的分散经营为主,传统的种植模式和超市的标准化操作存在对接障碍。近年来人工、农药等种植成本逐渐增加,而蔬菜进超市标准高,效益低,很多小农户选择销往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二是组织化水平低。合作社是农户自愿组成的联合经济体,对超市直接负责,需要承接流通主体和信息枢纽的功能;但从目前来看,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还未能匹配、对接发展日益完善的超市终端。三是缺乏稳定高效的物流体系支持。运输一般仍需农户或农业合作组织负责,冷链物流系统不够完善,加大了产销对接双方的经营风险。总体上看,如果在生产和流通中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产销对接的收益就无法得到保障,甚至低于传统流通模式的收益[16]。

4 优化河北省蔬菜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目前,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蔬菜经营格局,极大程度地活化了蔬菜流通领域,提高了蔬菜流通效率。即便不同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有高低差异,但总体效率是提高的。因此,河北省蔬菜流通体系的优化需从肯定不同模式的作用和效率入手,从经营运作和制度保障两个层面、减少环节和压缩费用两条途径进行研究[17]。

4.1 经营运作层面,直接、间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4.1.1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降低成本损耗。通过对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统一规划,缩短流通环节和运距过长,减少运输成本。首先是着力提高省内城市蔬菜自给率,由近郊蔬菜产区直供。发挥环京津区位优势,通过在其周边地区建立固定的蔬菜供应基地等合作形式定向销售,减少中间环节。

4.1.2 提高蔬菜直销比例,推进产销对接。

蔬菜直销是减少流通环节最有效的方式,应大力发展“农超”“农社”“农标”3种对接方式。在农田生产源头,必须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相结合,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发展与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订单生产。销售环节,主推农田到社区居民楼下、农田到标准菜市场、农田到超市3种点对点的直销方式。其中,超市作为明确的市场主体,能够有效监督产、销环节,提供优质蔬菜,是蔬菜零售终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超市主要在省内经营,对于省内的农产品生产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对产品的采购有渠道优势,可以有效减少信息、监督、执行等交易成本。因此,应以农超对接为主,推进产销对接的成熟运用,提高超市销售蔬菜比重[18]。

4.1.3 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协调生产对接。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探索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间接产销对接模式。目前河北省的蔬菜批发市场大多功能单一,以提供场地和简单的服务为主,缺乏检验、包装、保鲜、配送等系列功能,仅具备交易和结算功能。应研究、探索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模式,规范经营秩序,推进批发市场由初级市场向中高级市场转变,发挥信息中心和组织生产、协调对接的作用,推进批发市场与周边地区蔬菜生产供应基地、零售商户建立稳定对接关系,推进形成一体化产业链,从而降低流通成本[19]。

4.1.4 培育电子商务渠道,推动精品销售。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蔬菜流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利用电商渠道销售蔬菜,信息交互性强,销售环节少,产品促销效果好,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并大幅度降低蔬菜流通环节的成本。目前网络营销越来越被广大的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接受,电商渠道必将是未来蔬菜流通的重要模式。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培育基于电商的经营主体,面向省内消费者销售常规蔬菜,同时推进河北省特色产品,尤其是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的省外区域销售。

4.2 制度保障层面,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压缩流通环节费用

4.2.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信息平臺。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改造提升。农产品市场作为城乡公共配套设施,是最基本的保障民生场所,应科学规划产销两地农产品市场,形成互相配合、布局合理,由产销地批发市场、地方市场、农贸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二是实施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已建市场按标准化农贸市场的规划和标准改造升级,拟建菜市场可设立试点,参考超市的经营业态和理念建设,改变原有摊位出租形式,向直销型平价菜店、超市化菜市场发展。三是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流是蔬菜流通的重要一环,现实情况是,各类信息杂乱无章,缺乏准确性、及时性和权威性。信息平台建设应有政府主导,探索搭建统一、高效、权威的蔬菜综合信息平台,整合种植、销售和物流、运输信息,并探索引进拍卖交易和电子交易功能[20]。

4.2.2 强化主渠道作用,推进批发市场公益性。

外部性是蔬菜流通的特点,流通效率高的发达国家多将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公益性的流通基础设施,国内批发市场多以私营市场和股份制市场为主,政府主导的批发市场比重相对较小。批发市场作为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流通载体,掌握着价格话语权,应尽快向公益化回归,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综合评价市场场运营状况和投资成本,降低进场费、摊位费、管理费等,尽量减少因各类非种植成本增加导致的蔬菜价格上涨[21]。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统计局.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统计局.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统计局.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國统计出版社,2013.

[4] 许皓月,阎立波,李敏,等.河北省食品产业主要原料产品优势分析与评价[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2):60-62.

[5] 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OL].(2012-03-15)[2015-10-25].http://www.gov.cn/test/2012-03/15/content_2067314.htm.

43卷34期 许皓月 河北省蔬菜流通模式分析及优化对策

[6]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OL].[2015-10-25].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8/c_115064553.htm.

[7] 张有望,肖小勇.流通成本视角下蔬菜流通模式的比较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5):157-162.

[8] 河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15-10-25].http://www.hetj.gov.cn/hetj/tjgbtg/101374627640687.html.

[9] 张秀芳,赵钰.生鲜蔬菜流通体制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0(3):68-71.

[10] 谭支雄.蔬菜物流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5):29-31.

[11] 郭娜.小型零售商贩的场所选择对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效率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5):148-149.

[12] 黄宾.综合超市果蔬配送模式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经济导刊,2011(23):67-68.

[13] 张磊,王娜,赵爽.中小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与鲜活农产品零售终端布局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6):74-81.

[14] 黄体允.农超对接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优化探讨[J].物流技术,2013,32(5):25-28.

[15] 杨硕.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与实践[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11):52-54.

[16] 徐平,蔡保忠,吴师师,等.不同流通方式对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影响[J].新疆农垦经济,2013(4):46-50.

[17] 王志强,李琳.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费用的对策研究[J].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3(3):37-39.

[18] 杨志宏,翟印礼.超市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2):73-78.

[19] 崔雪冬.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的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2012(6):117-119.

[20] 杨硕.构建鲜活农产品全程电子商务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0(11):97-100.

[21] 高红梅,邹正方.基于VAR 模型的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与CPI 关系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9):205-208.

猜你喜欢

蔬菜电子商务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奇怪的蔬菜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蔬菜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