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5-10-21刘海衡张选厚朱芳慧于艳梅张文波侯倩茹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西安市现状

刘海衡 张选厚 朱芳慧 于艳梅 张文波 侯倩茹

摘要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气候优势、地方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客源优势,介绍了西安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发展特点和发展类型,认为西安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资源利用率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参与型休闲农业项目较少,公共服务不够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就西安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应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项目,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科学策划,提高休闲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西安市;休闲农业;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4-232-02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农村文化等,经过规划设计,使其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功能,增进人们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1]。西安市的休闲农业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末[2],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秦岭北麓、渭河沿岸两条休闲农业产业带以及白鹿塬、杜陵塬、荆山塬3个休闲农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西安市休闲农业“两带三区”的总体格局。

1 西安市休闲农业发展优势

1.1 区位优势 西安市地处中国地理版图几何中心,是西北地区交通、物流、贸易中心,是亚欧大陆桥最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已形成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络,市区交通条件也极为方便,拥有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相結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西安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带来新一轮的投资热潮[3]。西安市这些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等对吸引客源、开发资源、增强城市辐射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1.2 气候优势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平原,107°40′~109°49′E、33°42′~34°45′N,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依秦岭,区内流经水系有渭河、泾河、浐河、灞河等,其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适合发展以休闲观光为主的农业旅游业。

1.3 地方特色农业资源优势 西安市所在的关中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条件优越,并且农业气象优势明显,有“八百里秦川”之称。西安市具备6 000多年的农业文明史,长期的发展积累了独特的农业文化成果,形成了具备典型地域色彩的特色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市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已先后形成了蔬菜、优质葡萄、猕猴桃、核桃和生猪五大优势农业产业。西安市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农产品特别多,如户县葡萄,周至猕猴桃,灞桥樱桃,长安板栗、草莓,阎良冬枣,临潼石榴、火晶柿子,蓝田核桃等。西安市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农业产业和传统农产品构成了西安市重要的休闲农业资源优势,为开发休闲农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1.4 政策优势 陕西省政府及西安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分别制定了《陕西省休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西安旅游观光农业板块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以休闲农业示范县、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休闲农庄、休闲农家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陕北黄土风情、关中民俗文化、陕南山水风光三大休闲农业发展板块。规划通过3~5年的示范和培育,在全省形成以西安周边地区为核心,以关中平原为主带,以陕南和陕北为两大辐射区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为研究探讨加快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新规律,促进全省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陕西省农学会与省发展“一村一品”指导中心联合举办过多次“陕西休闲农业发展研讨会”,以不断聚集新思想、新成果、新动向,为陕西省休闲旅游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1.5 客源优势 西安市下辖9区4县及沣东新城,拥有人口806.93万(第5次全国普查数据),常住人口858.81万,其中区市人口580.60万[4],城市人口的扩张导致人们对于自然风光和纯朴农家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周末及节假日城郊游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西安又是一座旅游城市,据统计,2013 年西安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0 130.00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26.97%,其中国内旅游者10 008.89万人次[4]。西安市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和旅游城市,其城市居民以及外来旅游者都为西安市休闲农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客源基础。

2 西安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2.1 西安市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西安市休闲农业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最初兴起以钓鱼休闲、品农家菜、赏农家景等为主体的“农家乐”。进入21世纪后,城市居民对于乡村旅游消费的迫切需求使得西安市休闲农业有了较快发展。进入“十一五”后,由于国家层面以及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截至2008年底,西安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观光农业园区发展到86个,旅游观光农业面积达1.6万hm2。“十二五”以来,西安市休闲农业高速发展,现围绕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了秦岭北麓、渭河沿岸两条休闲农业产业带,以及白鹿塬、杜陵塬、荆山塬3个休闲农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西安休闲农业“两带三区”的总体格局。截至2013年底,全市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区达到45家,年接待游客1 29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3.6亿元,带动农民就业20多万人,休闲农家经营户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2.2 西安市休闲农业发展特点

2.2.1 起步晚,发展迅速。西安市休闲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城市发展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时间上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但由于政府高度重视、投资者热心、投资效益显著等原因,其发展速度一直很快。

2.2.2 休闲农业项目多近市、近景、近路、近产业带。西安市休闲农业项目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近市、近景、近路、近产业带”的特点,一般以各地农业资源为依托,表现出初步的功能分区[5]。例如秦岭北麓主要分布大大小小的森林公园,渭河、浐河及灞河沿岸则是多以垂钓、水上娱乐项目等居多,平原地区多以特色水果及瓜菜的大面积栽培和进园采摘为主。

2.2.3 休闲农业项目种类繁多,功能多样。休闲农业项目涵盖的种类繁多,涉及森林公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垂钓园、水上游乐园、特色种植采摘园、盆景园、特色花卉种植园、文化街、民俗风情园、“农家乐”等,功能上也逐渐推陈出新,不断从以观光休闲为主向乡土文化欣赏、农事活动体验等方面倾斜。

2.3 西安市休闲农业的主要类型

2.3.1 特色产业型。近年来,西安市主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形成了蔬菜、葡萄、猕猴桃、核桃、生猪五大优势产业。农业产业资源的整合和发展也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提供了有利基础,形成了一大批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如户县环山路沿线的大批葡萄种植和采摘园、灞桥狄寨原上的大批樱桃种植和采摘园等。

2.3.2 高科技展示型。主要展示农业高新成果和技术,并带有科普教育等功能,如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西安市现代果业展示中心、西安市中国唐苑盆景园等。

2.3.3 民俗风情型。西安历史悠久,民俗资源丰富,秦俑、农民画等特色民俗风情资源丰富,涌现出秦俑村、农民画村等一批特色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场所,如临潼秦俑村、户县东韩农民画庄。

2.3.4 “农家乐”型。主要是依托优美的山水、森林以及乡村田园风光等景观兴建一批休闲、娱乐、餐饮设施,兴办“农家乐”、度假村,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让游客在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同时品尝特色风味小吃,如长安上王村。

3 西安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利用率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西安市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史以及深厚的文化沉淀,特色农业以及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围绕某一特色农业产业或者传统特色农产品开发的力度不够,很少形成以特色农业产业、特色农产品及民俗、乡土文化等为主的新的艺术形式,各种资源利用率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3.2 参与型的休闲农业项目较少 西安市休闲农业项目从功能上讲多以观光、休闲为主,除垂钓、采摘以外,游客能够自主参与的项目种类相对较少,尤其是很多城市白领及中小学生感兴趣的农事活动体验类的项目,例如农作物及果树等的种植和认养,农产品的加工等。

3.3 公共服务不够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在已经形成的秦岭北麓、渭河沿岸两条休闲农业产业带以及白鹿塬、杜陵塬、荆山塬等休闲农业示范区等,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部分地段公共交通尚未全覆盖,部分景区厕所少,供电、供水、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参差不齐,餐饮、住宿等主要设施卫生状况差,安全保卫措施等其余休闲农业设施、条件有待加强。

3.4 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西安市休闲农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整体建设水平低,规模小,内容单一,许多模式不够成熟,并且缺少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大型休闲园区。同时,休闲农业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素质和服务水平较低,管理水平较差。个别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企业还存在环境卫生差、经营秩序乱、诚信缺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4 西安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4.1 提高资源利用率,深入挖掘休闲农业文化内涵 充分发掘西安市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不同地域围绕不同特色农业产业或者传统特色农产品积极规划并探索休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继续深入实施类似“一村一品”的资源开发战略构想,不断提高地方特色优势资源利用率;同时结合乡土风情、民俗等开发如电视剧、戏曲、歌舞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用文化和艺术的力量进一步带动休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发展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项目,加强参与型项目建设 积极探索新的休闲农业项目种类,尤其是加强互动性强,参与型的农事活动体验类、农产品加工类等休闲农业项目建设。

4.3 加强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随着西安市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继续加强一些必要的配套设施,如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餐饮、住宿等的建设,以不断提高休闲农业的公共服务能力。

4.4 提高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在全市范围内,从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3个层面上进行全局谋划,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和传统农业文化,科學制订适合不同区县、不同乡镇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农副土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冷链运输等完整产业链经营的新思路,努力开创休闲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扩大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利用不同的农业景观资源、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及风土民情,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培育休闲农业特色,尽可能地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体验等休闲功能,使游客真实体验到地道的休闲之乐。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西安市现状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