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2015-10-21冯晓云邹莹
冯晓云 邹莹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房建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在当前的房建工程当中,高层建筑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应当给予更高的重视。房建工程的关键部分就是混凝土结构,而在实际施工当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混凝土收缩差异,使得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出现裂缝,从而对整体建筑的安全性造成不良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技术的应用
引言
后浇带是当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施工技术。后浇带的存在,将房屋建筑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分为若干部分。在前期施工中这些部分独立施工,彼此之间预留出施工缝。在各部分施工完成后在对这些施工缝予以填充处理,各部分两两连接,从而使得建筑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提高施工效率,改进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现代房屋建筑施工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一)、后浇带技术的分类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划分房建结构,在底面、房梁、墙体等部位设计临时缝隙为以后可能出现的膨胀设计空间,并在工程完成后再行利用灌浆混凝土回填,将其成为一个致密整体的过程被称作后浇带施工技术。1)温度后浇带,这是用于处理在前期混凝土因为温度而出现的应力或者是抗拒后浇带之后因为温度造成的应力:2)沉降后浇带是用于处理因为地基处理有问题造成的结构上的沉降而设计的:3)伸缩后浇带是一种为处理结构特别长或是体积特别大的混凝土块因为温度差异而造成的收缩不均匀而设计的。
(二)、后浇带施工的设计原则
释放应力是在后浇带设计中必须要注意的重要原则。对于房建工程设计中,必须要把基础和结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处理。在设计施工中,工程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下沉等问题,在施工中或者施工后要用后浇带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修复。特别是要对裙房构造进行强度效核,并准确的进行预应力的计算,以便在整个施工结束之后,使用后浇带施工区修复应力损伤,并把各种机构分割开来,然后利用地基的沉降等数据来确定后浇带的整个用时。
二、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施工方式将一座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施工。在施工过程或使用过程中,建筑构件受温度影响内部产生应力,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建筑构件产生变形乃至破坏。随着建筑几何规模的增加,建筑构件也越来越大,上述变形和破坏的趋势也越加明显。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出后浇带施工工艺。在建筑的设计施工阶段,根据建筑结构分布特点,将其分为若干单元,其间留出施工缝。当建筑构件完成硬结收缩后再向施工缝内浇筑混凝土,最终完成整个建筑的施工。除了降低建筑构件应力的负面影响外,后浇带工艺还常用于高层建筑主楼和群房间的连结。高层建筑主楼和群房所处的地基情况基本一致,但由于主楼和裙房重力不同,时间一长其沉降的程度也不一样,从而在主楼和裙房间形成沉降裂缝,给高层建筑整体结构造成破坏。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裙房和主楼分别施工,二者之间留出后浇带,待沉降完成后再进行浇筑,将二者连接为整体,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发生。
三、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一)、后浇带施工宽度和间距的确定
后浇带的存在将房屋建筑分隔成一个个单元。这种分隔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内在规律,从而在发挥后浇带作用的基础上保证房屋建筑的整体性。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定。如果楼层数为22层以下的建筑,其楼板和基础中的有受力效应的钢筋必须保持完整,不能切割,从而在结构上保持建筑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对于后浇带跨度很大,受力钢筋必须进行分割、切断处理的,要在后浇带浇筑施工过程中重新焊接钢筋。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楼板过长,两头受力过大导致的结构下垂。如果是这种情况,房屋建筑的后浇带宽度要控制在7m以上。对于建筑施工后浇带间距设置,应依照施工图纸进行,如果施工设计中没有明确规定,则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
(二)、设置后浇带
(1)后浇带的形式选择断面式后浇带是常用的一种类型,通常需要保证后浇带与混凝土保持相同的断面形式。断面形式的后浇带有平直缝、V形缝、阶梯缝及企口缝等几种,其中平直缝较为常用。若房建工程中墙与板厚度超过60cm时,可使用企口缝,低于30cm则使用平直缝,在此区间的则选择阶梯缝。
(2)后浇带位置的选择浇筑后浇带时,应尽量选择受力较小的构件,不宜将后浇带设置的剪力墙中部,最好的选择是将后浇带设置在梁、板的反弯点周边。因为这个部位对于剪力及弯矩的影响较低。
(3)后浇带间距的设置若在无相关施工图纸指导下进行后浇带的设置,那么应结合工程实际与后浇带的施工标准进行设置:施工图纸中预留了位置的,则根据图纸施工。在后浇带间距设置时,需根据房建工程实际情况设置预留缝隙,施工图纸并非是唯一尊则。常规的房建工程以矩形为主,后浇带的间距应控制在40厘米以内,最低间距应结合房建工程当地气候条件等来决定。
(三)、确保后浇带施工位置准确、材料適当
后浇带承担着连结建筑结构,传递载荷的重要职责,施工材料质量和后浇带施工质量密切相关。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材料质量控制。首先,要选择收缩性为零的微膨混凝土,常用的有含有膨胀添加剂的水泥混凝土。微保证后浇带浇筑后的强度,要选择比混凝土构件标号更高以一级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浇筑前要严格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混凝土,做好振捣。在浇筑前,要对后浇带预留缝进行清理,去除杂物和积水,同时要保证后浇带构件表面有24小时以上的湿润度。在后浇带位置选择方面,要避免选在建筑构件载荷较大的位置,以避免后浇带存在造成的应力集中超过后浇带承受能力,比如建筑工程中后浇带就不能设置在剪力墙的中部位置,而是要在大梁和模板上选择适合位置,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剪力过大以及弯矩过大造成的构建压力。
(四)、模板作业与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建筑后浇带施工前,要提前进行模板作业。要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相关要求进行操作。选择规格统一、网格均匀、钢丝粗细一致的钢丝网模板进行设置,确保模板稳定牢固,刚度和强度都达到设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高层楼房主体结构以及裙楼连接的跨度太大,导致地下室梁所受荷载大于钢支撑载荷能力极限,进而损坏钢支撑扣件问题的发生。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要依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浇筑过程中要保证钢丝网模板侧面所受压力不超过允许范围。在进行后浇带的垂直浇筑时,要切实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防止发生振捣不足或过振现象。特别是要避免振捣器振捣时碰坏模板内钢丝网。同时,还要控制好模板与机械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混凝土的水泥浆液大量流失。
结束语
房建工程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当中的重要项目,确保房建工程的质量安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房建工程施工当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十分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从而确保房建工程的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注意对后浇带的保护,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利勤. 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 门窗,2013,12(5):142.
[2] 林文伟. 对房建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26-27.
[3] 古莉芳. 探讨房建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J]. 科技与企业,2014,1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