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术中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的探讨
2015-10-21陈芳
陈 芳
【摘 要】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术胃管插入长度对外科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胃管插入长度为55-65cm,对照组按照传统插入长度为45-55cm,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呕吐,胃液引流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液引流量多于对照组,腹胀总例数,中、重度少于对照组,呕吐病例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比传统插入法增加10cm,可提高胃肠减压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肠减压;插管长度;腹胀
胃肠减压是外科患者非常重要的诊疗措施,在外科应用极为广泛[1]。其目的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作用的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在胃肠道的气体、液体吸收,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2]。持续胃肠减压是治疗急性胰I腺炎、肠梗阻等疾病简便、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但据临床观察,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 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部分患者仍有腹胀不适感[3]。对此,笔者对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进行改良,观察传统插入深度与改良后胃肠减压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 我科共行胃肠减压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35岁;肠梗阻34例,大肠癌18例,胃癌12例,食道癌16例,胰腺炎8例,胆石症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疾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统一用上海新亚医用橡胶厂生产的14~18号胃肠减压管。胃肠减压管有4个孔,其中顶端有1孔,侧孔3个,从顶端至第3个侧孔的距离为12.6 cm。
1.2方法
按顺序将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实行传统式插管法,测量方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长度约45~55 cm。观察组在传统法插入深度的基础上再增加10 cm即为55~65 cm。术后腹胀标准:无腹胀: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腹式呼吸正常。轻度:腹部平坦,稍有压痛;腹式呼吸存在。中度:腹部略膨隆,有轻度压痛;腹式呼吸减弱。重度:腹部膨隆明显,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
2.结果
术中发现术中发现,对照组插管深度仅至胃贲门或胃体部,有侧孔在胃贲门外食管内;而观察组胃管顶端刚好至胃窦部,胃管侧孔皆入胃内。胃管在胃内无折叠、扭曲。两组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术后腹胀、术后呕吐、及引流情况比较见表1。经比较,两组在胃肠减压术后腹胀、引流量、呕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1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插管深度(cm) 腹胀例数(例) 24h引流量(ml) 术后呕吐(例)
轻度 中度 重度
对照组 50 45-55 16 12 12 645±27 17
观察组 50 55-65 14 10 4☆ 476±30☆ 9☆
注:☆表示与对照比较p<0.05
3讨论
胃肠减压术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過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对胃肠梗阻病人可减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对胃肠道穿孔病人可防止胃肠内容物经破口继续漏入腹腔,并有利于胃肠吻合术后吻合的愈合。因此适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以及胆道或胰腺等手术术后。
人体解剖显示,食管长度为25~30 cm,咽部长度为12 cm,鼻部长度约8 cm,总长度45~50 cm,胃管远端侧孔距顶端距离为12.6 cm。传统法插管长度为45~55 cm,从解剖角度分析,胃管侧孔不能完全进入胃内,与术中所见相吻合,影响胃肠减压效果。致使 量的胃内容物留在胃内不能排出,产生腹胀、呕吐等症状。如果我们将胃管再插入10 cm,上述症状就很快消失。由此可见,胃肠减压的效果与胃管的插入深度密切相关。经医生在术中证实,按对照组插入的胃管,其前端仅达贲门下2~5 cm,侧孔只有1~2 暴露在胃内,而观察组的患者因胃管前端的侧孔均在胃内,形成负压面积大,胃内压力低,肠内气体、液体逆流入胃内排出体外。因而不会产生腹胀、呕吐等症状,但也不是插入越长引流效果越好,插入过长,使之在胃内打折变曲,影响减压效果。本研究发现,研究组重度腹胀的例数及术后发生呕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24 h胃肠减压引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置入胃肠减压管应注意:①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时。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②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③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④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医生。引流装置每日应更换一次。⑤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⑥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⑦胃管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参考文献:
[1]陆琪琳.胃肠减压在临床上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6,12(7),677-678.
[2]樊淑芳.关于胃肠减压的作用探讨[J].家庭护士,2007,5(4),61-61.
[3]梁秋霞.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的探讨[J].新医学导刊,2008,7(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