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青萍的富士山系列作品阐释

2015-10-21仰琦

东方收藏 2015年12期
关键词:富士山卡门画家

仰琦

我国20世纪的表现主义画家李青萍先生(1911—2004)一生坎坷的经历,令知其人生经历者皆感叹不已,其早中期的个人创作资料大多随动荡的岁月散失,笔者也只能是从现有的资料中点点滴滴地搜寻有用的资料,用来拼出这位绘画先驱的艺术理念,并借此文向这位伟大的中国表现主义绘画先驱致敬!

纵观李青萍的一生,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存在。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她,其本人在漫长的一生中,多次被投入监狱,蒙受30余年的“人民公敌”的对待,在历史上长期背负“汉奸”之名的美女画家。其绘画生涯创作了大批风格鲜明的异国风景画,容貌秀美却一生独身,只对绘画艺术痴迷追求,靠从垃圾堆捡来的废旧材料不懈地进行绘画创作,留下大批传世画作,虽然青年时期就已富盛名,并得到徐悲鸿先生的赞誉,为其第一部画集作序并画像,却在新中国的美术圈消失三十余年,一直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她在国内美术界依然是一个“陌生人”……

李青萍的富士山系列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系列之一,在画家的内心中,她赞赏这座山所拥有的美丽、坚毅、静寂和不屈,这不正是她一生的追求吗?这座山已化作李青萍自己的富士山,画家借用这山形,一切形式都已幻化为画家自己思想的阐述。

近年虽然有署名李青萍作品的大量赝品面世,但幸而有几家台湾画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通过一个上海画商以极廉的价格收藏了一大批她的作品,为我们留下珍贵的一手资料。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件收藏在台湾画廊的李青萍作品进行分析来印证笔者的论断,从现今可以看到的富士山系列作品,笔者据公开资料的调查,到目前为止所知最早的一件是收藏在台湾卡门艺术中心的作品,这件作品著录在李青萍的第一本个人传记1995年出版的《生的回声》一书中的P9,并注明作于1983年。笔者在向台湾卡门艺术中心进行相关调查时,卡门曾发来邮件,提供给笔者六件李青萍作品的照片,其中有两件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富士山》(图1,图2),根据画面的主色调,1983年的《富士山》可称为《暗夜中的富士山》(图1),画幅尺寸39.5×57厘米,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一件,是否还有更早时期的创作,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未有发现。另外一件我们可以称之为《湖上的白色富士山》。

1995年出版的《生的回聲》是李青萍的第1本公开发行的个人传记,书的起始部分有徐悲鸿1941年为《青萍画集》撰写的序言和她自书的一篇文章《我的夙愿》,全书著录了23件作品的照片,第5件就是本文上述的1983年《暗夜中的富士山》,这件作品和卡门提供给笔者的李青萍作品的照片经仔细对比,应是同一件作品,但有一点要进行说明,《生的回声》中的1983年《暗夜中的富士山》,在正面是没有签名和日期的,但在卡门提供给笔者的李青萍作品的照片上,在作品的左下角用白色颜料竖写有签名和日期,签名的字体非常工整,据笔者的研究这签名不是李青萍本人所书,应是其他人代笔签名,这类现象在其作品中并不少见。

虽然非本人签名,但这件著录于《生的回声》书中的作品确是李青萍的作品,这件创作于1983年的作品,是作于李青萍“平反”后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时期,据《生的回声》P136记载,1983年这一年中,李青萍创作了300多幅作品,从这件1983年的《暗夜中的富士山》上我们可以看到所用的颜料质地很差,画面非常阴暗,灰白色的山体过于瘦小单薄似乎要被吸进漆黑的背景中,天空和山脚的水面,都用了大量的黑色来渲染,其他所点染的黄色和红色因为色块面积小,无法阻挡黑色的压制,反过来却加深了黑色的阴郁……画面令人有沉重的压抑感……

从这件作品的画面我们能看出画家的境遇状况,结合年表来看,画家当时虽然已平反,但也只是发基本生活费的文化馆退休干部,经济非常困窘,所以这一时期作品的绘画材料都非常简陋,很多都是她收集的废品再利用,所用的颜料也大都是廉价的广告颜料,但在她的人生进入七旬时,终是可以进行自由创作了,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画家的创作激情慢慢地被激发出来,这件1983年的《暗夜中的富士山》正是那一时期画家自身的形象写真,虽然暗夜大有吞噬她的气势,但黑暗中露出的白色山顶,昭示了她度过了漫长的寒夜,却依然坚强地存在……

我们再看另一件作品,这是一幅72×58厘米尺寸,画在麻布上的风景作品,属于李青萍大尺幅的油画作品,无画名,签名在画的背面,我根据画面的主色调将它称为《蓝色晴空下的富士山》(图3),该作品原先是台湾索卡艺术中心所藏的李青萍作品中的一件,现已转入私人藏家手中。画面上黑色的富士山在地平线耸立,背景是大面积翻腾着云气的湛蓝晴空,山体用厚重的油彩凸起于画面形成暗红的山脊,昭示岁月的沧桑痕迹,山顶和山脚下堆积着白雪,画面的左前方生长在姜黄色泥土上的几株生机勃勃的野苇草随风猛烈摇弋……画面充满浓郁热烈的南国气息,构图明快,笔法粗犷,是其富士山系列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件《蓝色晴空下的富士山》的创作年代据笔者的观察,从画布到颜料的质量上推测,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作品,这件作品的创作风格和笔者前文所述的另一件作品《春天的富士山》(图4)创作于同一时期,属于画家一生中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在画面处理及笔法上已完全是画家自己的娴熟风格。

我们还可以再看另外几件作品,一件2004年保利拍卖公司秋季拍卖会上的0101号拍品(图5),另有一件是台湾罗芙奥拍卖公司2006年秋季拍卖会上的175号拍品(图6),还有上海美术馆的李青萍捐赠作品画集中的P46(图8)/47(图7),这些都是创作时间接近的作品。

回首往事,1943年是画家一生的痛,这年是李青萍一生中一个重要节点,当时国内抗战进入最艰苦最残酷的后期相持阶段,美军及英军在太平洋战场已开始向日军发起全面反攻。侵略者的气数将尽但却愈显疯狂,日军正倾力发动鄂西会战,企图进攻西南大后方的抗战中心——重庆,妄图尽快结束对中国的战争。正是在这一年的春夏李青萍在上海和南京等地举办画展,冬季再赴日本城市举办了一系列巡回展览,这一经历是导致画家其后苦难人生的最直接因素。

作为艺术家的李青萍一生只对绘画执著追求,却是人们口传的“疯婆子”。当时在湖北省美协工作的鲁虹(原深圳美术馆馆长)这样回忆道:李青萍完全是个“画呆子”,连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李青萍在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迅即以“汉奸罪”被捕并以审判,即是当年在上海轰动一时的“美女汉奸李青萍案”。

李青萍真去过日本吗?赴日举办画展的资料,笔者没有考证到相关的资料,现今最早的记载是1995年出版的《生的回声》,中国大使馆留日同学会为李青萍在东京、大阪、横滨等五个城市分别举办了画展,这次展出的多半是风景画,南洋的自然云图、杭州的西湖风景……李青萍的风景画以泼彩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惊动了整个日本,各家报刊也纷纷报道,李青萍深受日本人民及文艺界的推崇,被誉为——中国画坛一娇娜……

我们思绪回到1943年画家的那次日本之行,那次远行在画家心中留下的印象是难以忘怀的,笔者相信李青萍一定是在富士山下经过的,要不然富士山的山形(图9、10、11)不会给她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这一经历更是画家心中永久的伤痛,而这一切深深地隐藏在她的心中,以她孤傲的个性及以后所受到的伤害,她永远也不会道于外人知这一切的因由了……

猜你喜欢

富士山卡门画家
日本警察厅认真备战富士山喷发
温暖的富士山
富士山今夏“封山”
酷炫小画家
唐朝美女卡门
卡门教会我们的
奶牛卡门的朋友
别让人带走你的“富士山”
冯·卡门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