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歙圣僧庵壁画赏介
2015-10-21王卫东
王卫东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七里头,有一座掩映在翠竹松柏中的千年古刹——圣僧庵。圣僧庵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乱峰围四野,孤梵逗双林”,环境十分幽静。之后几经整修,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据方志记载:唐朝武德年间,有高僧慧明见此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就常住在此。当时歙人多患眼病,四处求医不愈,慧明善医术,用庵左灵脉泉为病人洗眼,云翳全消。人们感谢和崇拜慧明,尊为圣僧,灵脉泉水池称作“洗眼泉”,圣僧庵由此得名。今井侧有篆额“洗眼泉”三字石刻,系民国二十六年许承尧等所置。(图1)
庵坐南朝北,进深28.5米,面阔8.55米,由大殿、享殿、庭院、天井等房舍组成,迭经历代修建,平面变化很大。明隆庆年间(1567—1572)歙人司马汪道昆为圣僧庵增创“精蓝”,万历四年(1576),歙县永丰乡清泰里、岩寺镇吴塘大社、永和二社商人捐款修庵,比丘僧慧光、住持僧真全立碑记其事,“徽州府歙县永丰乡清泰里、岩寺镇吴塘大社永和三社见寓上渡桥居住,奉佛信士弟子张普惠、室中程氏妙行、同男张本传、媳妇邵氏本芳发心乐助圣僧祖师石庵壹所,并照壁砖灰昼完成,永远供奉,祈保合家老幼康宁、人财两旺、买卖兴隆,诸般迪吉福有攸归。皇明万历四年丙子太岁季秋菊月吉旦立。比丘僧惠光、住持僧真全、募缘人徒孙自明谨题。”碑立于般若台左侧。万历三十一年(1603),庵又一次重建,住持僧性佐为立“重修唐圣僧庵碑记”于大殿东庑,碑纵220厘米,横85厘米,厚18厘米,碑文由翰林院进士吴应宾撰文,歙县知事方承郁篆额,礼部祠祭司员外郎郡人吴用先书丹。
吴应宾 (1564—1635)字尚之,一字客卿,号观我,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目疾告归。著有《宗一圣论》10篇、《古本<大学>释论》5卷、《<中庸>释论》12卷、《性善解》1卷、《悟真篇》、《方外游》、《采真稿》、《学<易>斋集》各若干卷。
吴用先,字体中,一字本如,号余庵,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著有《周易语》、《塞玉山房集》。
方承郁,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
圣僧庵创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佛灯绵延,迨至民国末年,仍然香火不灭。建国初期,政府即予以重视,多次拨款维修,1956年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庵内现完整保存有明代万历间歙县画家黄柱所作壁画,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壁画是佛教画,绘于大殿和两庑的壁上。大殿后壁为侧座观音像,左庑为九尊罗汉降龙图通景,右庑为九尊罗汉伏虎图通景,均被柱子隔成3个独立的画面。享殿台阶两边壁上为苍松翠柏图,现右壁苍松图已不存,余皆保存完好。
庵左壁上绘的是气势恢宏的九罗汉降龙场面,被壁柱隔成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高2.9米,寬1.5米,有四罗汉身披袈裟踩水渡海而来,其中前面一个罗汉手拿数珠,旁边两罗汉一个双手合掌、一个手托莲花,后面一个罗汉脸带微笑,腋挟苍龙。(图2)中间画面高2.9米,宽1.6米,画有三个罗汉,画面右上方有龙腾云驾雾而来,其中一罗汉举右手,似降龙姿态。(图3)第三个画面高2.8米,宽1.40米,画一罗汉手扶另一罗汉上岸。(图4)享殿台阶壁上为翠柏图,其右上方有题跋“谈玄开道赵如传此□而来言是禅借得两□余□求□写此佛因缘 黄柱”。
庵右壁上画的是九罗汉伏虎场景,也被柱子隔成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图5)高2.9米,宽1.6米,画四罗汉,有的盘膝而坐,有的以手搔耳,神态自若,刻画入微;另外二罗汉仿佛在亲切交谈,现只依稀可辨。(图6)中间画面高2.9米,宽1.6米,画三罗汉,其中一罗汉手执乾坤圈,脚踩猛虎。(图7)第三个画面高2.8米,宽1.4米,现在只隐隐约约能见一个罗汉了。其右上方有题跋“□放善根可培分形二九之际洋洋乎若漂大海巍武(?)登五台意则仿其大略妄于擅裁匪私博爱乎噫庶其永保善□善哉戊寅岁季春朔歙西孝行里人黄柱焚香叩首写”。(图8)戊寅为明万历六年(1578),可知两壁的十八罗汉图系万历六年所作。
大殿后壁画的是侧坐观音像,宽3.52米,高3.7米,观音头戴佛帽,手执杨柳于胸前,赤足,眉清目秀,神态安详。(图9)其上有题跋“一方素壁,咫尺无穷。普陀南海,隐约其中。大悲自在,俨若从容。净瓶一个,杨柳一丛,圆光水色,色即是空。不垢不净,不磨此功。万历丁丑孟春黄柱。”万历丁丑即万历五年(1577),可知侧坐观音像为万历五年所作,比十八罗汉图早一年。
黄柱,字子立,号碧峰、又痴、黄山老人,歙县潭渡人。善音律,工梓刻,于丹青尤精,翎毛花卉以及人物佛像,皆入妙品。子守孝,孙明扬、明邦皆传其艺,是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的堂祖。
该壁画运笔恣肆洒脱,用墨淋漓酣畅,布局生动,意境深邃。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神态各异,衣纹波桀,运笔奔放;山形海景,笔法多姿。当时佛教壁画多以工笔重彩,黄柱却采用了水墨敷色的大写意手法,素壁巨幛,一挥而就,可谓艺高胆大,实属罕见的壁画珍迹,需要后人给予良好的保护以传之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