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造价管理的低效应原因
2015-10-21杨妮
杨妮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安宁 650300
摘要:我国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还不够健全,全国范围内的造价信息网络系统尚未建立。在工程设计部门在编制工程造价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不高,责任感不强他们只注重套定额指标,不考虑市场动态。
关键词:造价信息;定额指标;市场动态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的运动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提高效益,有效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WTO规则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形成巨大的冲击,必须对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即: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改革现行的工程不实之处管理方式,实行量价分离,逐步建立起由工程定额作为指导的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政府的管理职能应从原来的微观管理方式转变为宏观调控为主,实现国家对消耗量标准的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工程量计算规则,为逐步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创造条件。通过国内造价管理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 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前全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说“我国201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5]”。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体制都存在着很多缺陷,建筑业亦是如此,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的法律仍然存在与WTO组织有关法律不符的地方。因此,加强行业立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业内人士普遍缺乏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特别是项目前期造价管理薄弱。造价业内人士历来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注重承包造价、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造价变更和结算,往往忽视了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再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往往从主观意愿出发,对工程立项缺乏科学的论证,估算不足,造成缺口。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作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监理单位受项目业主的委托对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监理人员只是偏重于对施工过程质量、进度负责,对造价方面考虑得很少,尤其在涉及到项目变更、现场签证时,不能将质量、进度、经济三方面有效地统筹起来考虑。从而直接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三超”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困扰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管理。
3 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业内人士普遍缺乏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特别是项目前期造价管理薄弱。造价业内人士历来把建設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注重承包造价、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造价变更和结算,往往忽视了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再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往往从主观意愿出发,对工程立项缺乏科学的论证,估算不足,造成缺口。
4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行的工程计价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套”,即套定额。简而言之,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根据工程图纸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套定额单价,求得直接费,再根据直接费套用有关定额取费费率,求得工程造价。这种计价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需要,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1)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但建筑市场最重要的要素——价格却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即政府定价色彩过浓。政府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干预反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的越位。(2)不利于微观主体的充分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却不是企业产品定价的主体,工程造价按企业资质等级或工程类别取费,按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定价的这套做法,阻止了企业参与完全的市场竞争,压抑了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从而制约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飞速发展和壮大。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如下: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工程造价政府管理不完善;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薄弱;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等。
参考文献:
[1]汪敏,朱双庆.应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J].财会通讯,2003,(2):274-276
[2]温增树.论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与改新.科技咨询导报,2007,(10):151
[3]何宣远.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市场论坛,2007,(5):85-87
[4]张婷婷.浅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国科技信息,2007,(13):56
[5]建筑市场需求与开放式实时动态评估.2006:1-8
[6]金幼君.工程造价管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1-40
[7]况津旭.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研究.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