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猪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5-10-21杨庆梅
杨庆梅
摘 要:猪腹泻病是一种猪的常见疾病。该病主要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增加饲养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引起猪腹泻的病因很多,如季节、气温、圈舍环境以及病原微生物等。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武威某种猪场后备母猪和仔猪发生了一起以腹泻、呕吐、脱水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发病时间和临床症状,经诊断,疑似为流行性腹泻。针对不同的猪群,采取了抗菌消炎、强心补液和疫苗接种等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后患病后备母猪基本痊愈,患病仔猪大部分因治疗无效死亡。本文将利用实习期间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查阅已发表文献报道,结合临床实际浅谈一下猪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希望对养猪场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后备母猪;仔猪;腹泻;脱水;消瘦
中图分类号:S854.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11-0060-03
1 病例介绍
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武威某猪场发生的一起猪腹泻病病例,发病猪群有后备母猪和仔猪两种。具体情况如下:
1.1 病例1
2015年3月12日早上,在猪场3线1栋配种舍的6个后备母猪栏中的1栏中,发现有大量水样稀便和一些呕吐物,该栏部分后备母猪采食不积极,精神差。13日,附近的3个后备母猪栏出现了同样现象。
1.2 病例2
2015年3月11日至2015年3月18日,猪场3线保育舍陆续有仔猪呕吐并伴有黄色水样稀便的症状。患病仔猪后躯污染严重,身体极度虚弱。部分患病仔猪在这7 d内陆续消瘦死亡。
2 诊断
2.1 临床检查
主要采用视诊、触诊的诊断方法。
患病的后备母猪症状明显,视诊主要观察后备母猪的采食量和精神状态,在圈舍中是否可以见到有明显的大量水样粪便或者呕吐物。触诊通过触摸患病猪的耳部,如感觉温度异常再用体温计予以确定。并对体温和采食异常的患病猪用紫药水在背部标记。
患病仔猪视诊主要通过观察是否有灰色或黄色稀糊状且又有特殊腥臭味的水样粪便,患病仔猪肛门周围以及大腿后部是否被稀粪污染。是否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拱背、无力采食,而且喜欢钻入保温箱中的现象。
2.2 诊断结果
患病后备母猪采食量差、精神差,在圈舍中可以明显看到有大量水样粪便和酸臭味呕吐物。触摸患病猪的耳部,有16头体温偏高(用体温计测量为40 ℃~41.8 ℃),40头体温正常(用体温计测量为38.5 ℃~ 39.5 ℃)。患病仔猪主要表现为排出灰色或黄色稀糊状且又有特殊腥臭味的水样粪便,病猪肛门周围以及大腿后部被稀粪污染。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拱背、无力采食,而且喜欢钻入保温箱中。并且症状一经发现,就迅速传染给了同胎次的其他仔猪。由于发病速度和疾病传播速度极快,怀疑为病毒性腹泻然后继发其他细菌混合感染。
3 防治
3.1 防治方法
3.1.1 药物治疗及预防
针对该起猪腹泻病,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预防和治疗方法:
病例1的猪栏中,首先,采取将粪便全部清理到一侧、用石灰粉将地面和粪便覆盖、停止患病猪到沙场运动的隔离防控措施,防止病患传染。其次,让所有患病猪自由饮用葡萄糖氯化钠,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对于个别体温高的患病猪,颈部肌肉注射20 mL安痛定注射液;对于采食量差的患病猪,颈部肌肉注射20 mL清开灵注射液、150万IU青霉素、 100万IU链霉素,每天2次。
病例2的患病仔豬,立即停止母乳喂养,以葡萄糖氯化钠给患病仔猪自由饮用,同时对症治疗,再配合使用青霉素等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并且对尚未发病的仔猪在后海穴(尾根和肛门之间的凹窝处)皮下紧急接种腹泻弱毒苗,每头每次0.5 mL。为了防止后期即将产出的仔猪感染,对妊娠母猪后海穴注射腹泻弱毒苗;仔猪出生后及时灌服恩诺沙星,其次仔猪全部注射乳酸环丙沙星,按 0.1 mL/kg体重肌肉注射1 次/d,连用3 d。对病情严重者采取静脉注射5 %葡萄糖溶液20 mL~30 mL, 5 %碳酸氢钠溶液5 mL~10 mL,混溶后静脉推注。
3.1.2 免疫接种
按程序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其初乳中特异性母源抗体的水平,从而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力。
3.2 防治结果
病例1中的患病后备母猪经过一系列康复治疗和日常管理后,全部康复。在接下来7 d的观察时间里,该4栏后备母猪再没有出现水样稀便或者酸臭味的呕吐物。并且腹泻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除了最初发病的4栏猪,没有后续其他的猪群感染。7 d后治愈后的患病猪精神状良好,具体表现为采食积极且采食量大,当管理员投喂饲料时,积极靠拢。标记发烧的患病猪,触摸耳部无发烧现象,经测量16头体温异常的后备母猪体温恢复正常水平(38.5 ℃~39.5 ℃)。
病例2中的患病仔猪淘汰率达到百分之百。仔猪几乎全部死亡,极少数的患病仔猪,经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和管理措施后,腹泻和呕吐症状消失,但身体虚弱,采食不积极,接下来7 d的观察发现该部分仔猪体重增长缓慢,或几乎没有增加,所以选择淘汰。虽然患病仔猪淘汰率达到百分之百,但经过紧急接种弱毒苗,腹泻病在保育舍得到了极大地控制。在接下来为期7 d的观察中,没有发现仔猪因腹泻而死亡的现象。
4 讨论
4.1 病因讨论
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环境因素等等,都可引起仔猪腹泻病的发生[4,5]。正常仔猪体内存在许多病原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只有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仔猪体内的内环境发生变化后,它们才会大量繁殖,从而打破体内的微生物平衡并导致疾病的发生[6,7]。而可以诱发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乳汁质量的改变、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饲料的突变、环境卫生等。
根据对养殖场工作人员的调查询问得知,在该起腹泻病发生之前,就暴发过同样的疾病,距离这次腹泻病的发生不足两个月。上次腹泻病从引进种猪的隔离舍暴发,并迅速的传染全场,然后蔓延到了附近两个种猪场。后备母猪由于顶抗力较强,死亡率很小;但未断奶的哺乳仔猪由于抵抗力较弱,往往会因脱水而死亡,或成为弱仔,从而被淘汰。
上述两起病例,刚好发生在初春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加之晚上风大,管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病毒入侵、致病和传播。病例1中后备母猪抵抗力应该较强,却有4栏后备母猪引起感染。观察发现食槽边缘有饲料残留并且已经发霉,该4个猪栏对应的窗户一直没有安装。食槽清理不干净,通风不合理会导致猪的抵抗力下降,所以认为这些也是后备母猪患病的部分原因。据有关资料,仔猪应激也可以致病[8]。病例2中由于对仔猪保温箱的灯没有持续开放,认为仔猪对气候骤变的应激也是引起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4.2 治疗讨论
在治疗方面,目前该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发现症状立即以葡萄糖氯化钠给猪自由饮用,并在饲料中添加芪黄素等抗病毒药物,以增加动物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同时应用链霉素和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一般都能获得相对良好的效果。
4.3 结果讨论
病例1中的患病猪都是体重 90 kg以上的成年猪,猪自身的抵抗力较强,由于发现治疗及时,加之后期的管理措施得当,使患病后备母猪转归良好。与此同时,由于及时地清理粪便和消毒隔离,使得疾病没有进一步蔓延。该起腹泻病的患病后备母猪全部康复。但由于腹泻病,治愈后的猪生长速率较健康猪缓慢,对以后的配种可能会有不良的影响。
病例2中,虽对患病仔猪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后,绝大部分的仔猪因脱水死亡。而治愈后的仔猪,在以后的育肥过程中,料肉比很难达标,所以被淘汰。该起腹泻病患病仔猪的淘汰率达到百分之百。虽然得到这样的结果,但是保育舍其他仔猪没有引起感染,表明后期的管理工作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4.4 预防讨论
在预防方面,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认真执行一般兽医管理防疫措施,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9]。在流行地区可用腹泻弱毒苗对母猪和仔猪进行预防注射。在该种猪场生产3线采取的是,对妊娠母猪注射腹泻弱毒苗,注射部位为后海穴,每头每次 2 mL,从而保证新生仔猪拥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保育舍管理员保证让新生仔猪早吃初乳,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发病发生的几率。
4.4.1 环境方面的措施
环境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平时要注意加强对温度的控制,切忌忽高忽低;湿度过高会引起仔猪腹泻,过低则使舍内温度太干燥,生产中要及时调节,保证畜舍环境适宜。在我实习的地点,产房内要求保持干燥,一般相对湿度65 %~75 %,要求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卫生,加强保温工作,一般为22 ℃~24 ℃。由于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完善,其体内能量的储存较少,对寒冷的适应性极差,在饲养仔猪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出生5 d内的仔猪进行保溫工作。具体方法:挂保温灯(230 V 50/60 Hz 250 W)、铺电热板(110 W、230 W)、保温箱等。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周龄32 ℃~30 ℃,2周龄29 ℃~ 27 ℃,3周龄26 ℃~25 ℃,4周龄24 ℃~22 ℃。
4.4.2 消毒、卫生措施
消毒:一是产房消毒。母猪进产房前5 d,将产房进行彻底清扫,用高压水枪(前期用60 ℃温热洗衣粉水浸泡)冲洗产床、地面和墙壁,晾干后用1∶600卫可进行全舍喷雾消毒,经24 h干燥后再用高压水冲洗,干燥后方可进猪。
二是猪体消毒。母猪进产房前必须对其全身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为:冬天用温水,夏天用冷水先对猪体全身清洗,然后用百毒杀或来苏儿或者1∶250的特敌克进行猪体消毒,尤其注意母猪面部、外阴和乳房的消毒,冬季约30 min彻底晒干后,经消过毒的通道转入产房。
卫生:保证饲料和饮水的卫生,不喂霉变和病原污染的饲料,水源消毒处理,保证料槽干净;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保持清洁干净,经常消毒,消灭蚊蝇,防止蚊鼠闯入日常的生产管理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猪产业的发展逐渐趋于规模化和集约化,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就对猪场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在日常管理方面,将所有病死猪和弱仔全部放到焚化池焚烧,在控制疾病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有管理人员进场必须用0.2 %的菌毒灭浸泡双手,在消毒池浸泡双脚,消毒液两天更换一次(如下雨每天更换),避免致病因素带进生产区。
5 结语
总之,首先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其次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饲养理念,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易感猪群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是防控猪腹泻病的关键、当发生猪腹泻病时,要对发病猪进行隔离饲养,到正规诊所或科研单位进行确诊,然后选择疗效确实的药物、科学的给药方法、剂量和疗程只要把防疫措施和饲养管理做到位,就能把疾病的发生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10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