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与防控建议

2015-10-21康文彪宋建国周峰薛喜娟张莉康新华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5年11期

康文彪 宋建国 周峰 薛喜娟 张莉 康新华

摘 要:了解规模化猪场PR野毒感染状况和免疫效果,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控制和净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阻断ELISA方法,对采自11个规模场户的379份血清进行PR-gE野毒抗体检测,对其中的195份血清进行PR-gB抗体检测。被调查的11个规模场中有6个规模场PR-gE抗体为阳性,群体阳性率为54.55 %,个体阳性率54.09 %。阳性率公猪为58.33 %、母猪为83.44 %,仔猪为5.08 %、育肥猪为39.10 %;PR-gB抗体阳性率公猪为100 %、母猪为100 %,仔猪为73.33 %。甘肃省规模猪场PR-gE抗体的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免疫猪群的高PR-gE抗体阳性率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甘肃省猪伪狂犬病上升势头明显。

关键词:PR;gE抗体;gB抗体;阻断ELISA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11-0050-03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和流产,对仔猪危害最严重,死亡率可达100 %;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PRV感染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而且猪体可长期带毒和排毒,容易并发感染其他疫病。2001年,我省首次发现了本病,感染阳性率为39.06 %[1],2006年感染阳性率为15.28 %,免疫抗体阳性率为60.70 %[2],2007年免疫抗体阳性率为63.52 %[3]。为了解当前甘肃省规模养猪场猪PR感染情况,我们选择中小规模养猪比较集中地区的11个养殖场进行了感染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随机选择全省9个市州的11个规模场户采集并分离血清。共采集血清379份,其中公猪24份、母猪163份、仔猪59份、育肥猪133份。

1.2 检测方法与结果判定

1.2.1 阻断ELISA

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2.2 结果判定

阴性对照平均OD630nm—阳性对照平均OD630nm≥0.3(gB为0.4)時试验成立,计算S/N值。其中:S=样品孔OD630nm值,N=阴性对照平均OD630nm值。

1.2.2.1 PR-gE抗体

当S/N≤0.35,判定为阳性;0.350.4,判为阴性。

1.2.2.2 PR-gB抗体

当S/N≤0.6,判定为阳性;0.60.7,判为阴性。

1.3 试剂来源

ELISA试剂盒购自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批号:PR-gE抗体:20140813、150301;PR-gB抗体:150101、150403。

2 检测结果与分析

2.1 PR-gE抗体检测

对采自11个规模养猪场的378份血清进行PR-gE抗体检测,11个场中6个场检出PR-gE抗体猪,群体阳性率为54.55 %;检出PR-gE抗体阳性血清205份,个体阳性率54.09 %。其中7个育肥猪群中有4个育肥猪群PR-gE抗体为阳性,群体阳性率为57.14 %,个体阳性率为39.10 %;2个仔猪群中有1个仔猪群PR-gE抗体为阳性,群体阳性率50 %,个体阳性率为 5.08 %;2个公猪群中有1个公猪群PR-gE抗体为阳性,群体阳性率50 %,个体阳性率为58.33 %;3个母猪群有两个群PR-gE抗体为阳性,群体阳性率66.67 %,个体阳性率为80.21 %(150/187);各场结果见表1。

2.2 PR-gB抗体检测

共对2个大型规模场的195份血清进行了PR-gB抗体检测。阳性份数187份,阳性率为95.90 %。各场结果详见表2。

3 小结与讨论

3.1 群体和个体阳性率

甘肃省规模猪场PR-gE抗体的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本次调查结果表明,11个场的群体阳性率为54.55 %,个体阳性率为54.09 %;而江西省规模种猪场的PR-gE抗体群体阳性率为40.00 %[4]。本次调查中育肥猪群群体阳性率为57.14 %,个体阳性率为39.10 %;而川渝地区育肥猪的PR-gE抗体个体阳性率为18.11 %[5]。本次调查中种猪的群体阳性率为60.00 %,个体阳性率为90.91 %(150/165),而福建省的种猪个体阳性率为19.39 %[6]。

3.2 免疫猪群PR抗体阳性率

免疫猪群的高PR-gE抗体阳性率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次调查中,对两个规模场的195份样品同时进行了PR-gB和PR-gE抗体检测,结果PR-gB抗体阳性187份,阳性率为95.90 %;PR-gE抗体阳性153份,阳性率为78.46 %。说明在免疫抗体水平很高的情况下,猪群仍然存在高感染抗体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3 甘肃省猪伪狂犬病发病趋势

甘肃省的猪伪狂犬病上升势头明显。本次对11个规模养猪场的379份血清进行PR-gE抗体检测,个体阳性率为54.09 %。2001年我省对39个养猪场的调查结果表明,个体阳性率为39.06 %[1];2006年的调查结果为个体阳性率15.28 %[2];2011年的调查结果为18.4 %[3]。

4 防控建议

4.1 阳性场

阳性场应定时监测gE和gB抗体,特别是对母源抗体快要消失的后备猪。根据猪场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猪群的免疫程序和综合控制(净化)方案施,尽力遏制场内伪狂犬病的流行。

4.2 疫苗与器械的选择

选用优质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后备猪免疫,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仔猪采用滴鼻免疫方式,以建立牢固的局部粘膜免疫和早期的主动免疫力,有效预防野毒的潜伏感染和杜绝母源抗体的干扰。滴鼻免疫建议采用专用的滴鼻器,将疫苗液滴喷成均匀的雾状,以利于疫苗的吸收。

4.3 建议使用的免疫方案

阳性猪场对仔猪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免疫:0日龄滴鼻免疫1次,30日龄和70日龄各进行肌肉注射免疫1次。12~13周龄及配种前1个月再各免疫1次。

阴性猪场种猪可采用一年3次普免,仔猪8~9周龄和11~12周龄各免疫1次,后备猪在配种前间隔1个月免疫2次,末次在配种前1个月进行。

4.4 新引进种猪

新引进种猪必须进行伪狂犬病检疫,并隔离饲养。 2个月后抽血样检查,抗体或野毒感染抗体为阴性者方可与本场其他猪混群饲养;所有猪群每半年应作一次血清学鉴别检查,严格隔离检测出的野毒感染阳性猪,并将其淘汰不作种猪用或进行扑杀;健康猪场每3个月应进行1次血清学抽查,抽检母猪数量不得少于25 %。检测发现的阳性猪立即淘汰,同时免疫阴性猪,并加强监测。

参考文献:(6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