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安县生猪产业现状及提质升级对策思考

2015-10-21董飞张昌华储瑞华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猪全县养殖

董飞 张昌华 储瑞华

中图分类号:S8-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11-0040-04

海安是传统生猪养殖大县,1985年被国家农业部、商业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县”。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逐步放开生猪购销价格,实行多渠道经营等政策措施,全县生猪生产迅速发展,规模总量稳步提升。2010年被江苏省农委确定为生猪产业大县。养猪业成为全县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生猪产业产值为11.52亿元,占畜牧总产值的29.91 %。

1 生猪产业现状

1.1 饲养总量

2014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27.33万头,其中,年末存栏49.1万头,年内上市78.23万头,与2002年相比,饲养量上升16 %、年末存栏量上升9.6 %、当年出栏量上升29.32 %;与2013年相比,年末存栏下降4.47 %、年内上市上升2.7 %。2015年5月底畜牧生产月报表显示,全县栏存生猪45.3万头,与上年同期持平。

1.2 规模养殖

据统计,2014年底全县有养猪场(户)26 182户,占农户比重的10.32 %,其中生猪出栏2 000头以上的猪场22家,出栏500头~1 999头的251家,出栏50头~499头的2 335家,2014年全县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2.46 %。生猪养殖户在逐年减少,规模大户却在不断增加,生猪生产由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正逐步向规模养殖过渡。

1.3 良种繁育体系

20世纪70年代全县实行生猪品种改良,1987年5月建成县家畜改良站,面向全县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并组织统一供精,2007年起实施国家级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以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为满足市场需求,确立“二洋一土”和“洋三元”综合配套的生产模式,县政府制定了“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标准化猪场建设,先后推广“四改一添加”、“早期断奶”、“限位栏饲养”等相关生产配套技术。至2014年底,全县优质二元母猪占比75 %以上,“三元”商品瘦肉猪占存栏总数的70 %以上。

2014年底,各生猪人工授精站饲养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皮特兰、梅山等良种公猪106头,形成了由3个猪人工授精供精站、28个精液销售点、2 000多名的输精员队伍组成的三级服务网络。每个精液销售点按照“八有”要求建设,配备了精液保存设施和精液检测的仪器设备,配备了懂技术、懂政策的精液销售人员。通过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使社会母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达85 %,受胎率达90 %以上。

1.4 生猪产品质量

近年来,海安十分注重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2003年参加了江苏省农委组织的无公害生猪生产产地整体认证,组织制定了《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到2014年底,全县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主体有19个,认定规模达37万头;有9家龙头企业生产的猪肉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规模达9.5万头,产量达1.42万t;全县注册登记了“德心”、“717”、“富思源”、“餐宝”、“海派风味”等猪肉品牌。

生猪生产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强化对畜牧生产投入品生产经营的管理,从源头上净化市场,严把入口关,县每年组织对乡镇动物门诊部、兽药经营单位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实行兽药经营备案制度,对饲料企业强化“一对一”监管,对不规范的饲料经营行为进行纠正;二是强化养殖档案登记管理,指导养殖场(户)建立生猪生产管理台账,明确监管人员职责;三是强化基层队伍建设,

1.5 生猪加工企业状况

全县现有屠宰企业有27家。2014年28家屠宰企业屠宰生猪43.5万头,其中年屠宰萬头以上的企业10家,屠宰36.8万头,另外18个屠宰点屠宰7.2万头,日均屠宰量为12.5头。目前,海安猪肉加工主要存在着猪肉加工比例少、行业集中度低、深加工肉品少、档次较低等问题,猪肉市场仍以鲜销白条肉为主,分割肉、小包装肉的比例相对较低。

1.6 技术服务体系

海安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2011年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文件精神进行了改革。改革后,基层畜牧兽医站为县农业委员会派驻乡镇的全民事业单位,现有事业人员160名,负责组织防疫、实施检疫等公益性职能。同时,原镇畜牧兽医站与编外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组建了14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动物医院,动物医院有从业人员300名,从事动物诊疗、阉割、人工授精等相关配套服务。这两支队伍常年服务于全县养殖场户,为生猪产业的发展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2 生猪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因素制约产业的发展

海安地少人多,土地资源有限,全县总面积 1 108 km2,人口96万,其中农户25.21万户。国家实施耕地保护政策以来,加强了对土地使用的管理,畜牧业大项目难以落户。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减少且成本增加,大多数农户养猪舍已近十舍九空,从事养猪的农户逐年减少。近年来,养猪已成为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养猪业贷款额度有限,屠宰行业利润空间小,产业融资难困扰着企业发展。

2.2 生猪良繁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全县私养土杂公猪还有存在的市场,一些人凭着个人的爱好,擅自引进一些品种杂乱、质量不合格的种猪,影响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标准化生产。兽医体制改革后,动物医院精液销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母猪登记卡、输精登记表的填写不规范或不能及时填写,一些精液销售点精液保存、检测设备有时还不能正常使用。

2.3 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生态环境压力大

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年来,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成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畜牧业大发展和市场大流通,给疫情的传播提供了便捷,尤其是活畜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大。三是现代化养殖场迅速崛起,养殖密度大容易滋生疫病,而综合防控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四是传统的千家万户养殖仍占有一定比例,防疫意识相对淡薄,加之基层村级防疫员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素质有待提高。五是规模养殖的占比逐年增加,集约化养殖带来的污染给环境治理增加了难度。

2.4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强,产业化发展滞后,经营水平不高。生猪产业协会或生猪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成的组织发挥有限,没有把养猪场户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使得生猪产业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竞争力不强。

3 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把市场作为“风向标”,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猪肉的一般需求,向健康安全、肉质优良及风味独特转变。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推动畜牧业由传统型向集约型,资源型向科技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种养加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力争到“十三五”期末(2020年),全县实现生猪产值超20亿元,年饲养量超130万头,年末存栏5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占比达到80 %以上。初步建成产业区域布局更合理,产业结构更优化,特色优势更明显,产品安全优质,市场竞争力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

4 生猪产业提质升级对策思考

海安生猪产业是从传统的产业模式发展起来的,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就是要发展现代猪业,做大、做强现代加工屠宰企业及冷链物流业。按照“生态、规模、品牌、效益、安全”的要求,围绕结构布局合理,养殖规模适度,生产标准科学,农牧结合紧密,深加工初具规模,品牌建设卓有成效,防疫服务体系健全的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断研究新对策,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生猪产业提质升级。

4.1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发展

生猪产业是海安的传统产业,是畜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县畜牧业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同时,猪肉是消费者的主要肉食,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60 %以上,猪粮安天下,养猪业的发展关系到食物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生猪产品质量、价格和供给上稍有风波就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生猪生产过程中,由于饲料供应、生猪产品流通、生猪疾病、投入品使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生猪价格呈波浪式走势。如今生猪价格波动的幅度较大,生猪生产波动时间越来越短,一般2~3年甚至1~2年就会发生波动,价格波动差值大,市场、疫病等因素迫使许多农村散养户纷纷退出养猪行业。

为保证生猪生产的稳步发展,保证市场的有效供给,保障消费者吃上安全、优质的生猪产品,应研究对策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风险。一是,强化经济和行政手段的结合,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通过专项资金、项目资金和辅助性服务等方式对现有的、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空间的生猪养殖场户,有计划地进行标准化改造。二是,健全生猪政策性保险机制,向生猪养殖场户宣传参加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好处,使养殖者积极参加生猪保险,降低生猪生产过程中的疫病和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三是,政府建立储备制度,在宏观调控中选择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生猪饲养企业作为活体储备基地,通过支配一定数额的饲养管理费用,取得生猪应急动用权的政府储备方式,在生猪养殖行情低迷时,根据饲料价格,实行保护价收购,以稳定生猪生产,保障供给。四是,抓紧完善生猪监测预警体系,掌握生猪生产供应、消费各方面的动态情况,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引导社会有序生产,避免一哄而上。可将猪粮比价作为基本指标,同时参考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等情况和因素,科学指导生猪生产。

4.2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促进生猪品种改良

目前,海安良种“二元”母猪占比与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的要求仍不相适应,进一步加大生猪品种改良的力度已势在必行。一是进一步加强良种猪的引進和更新。种猪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皮特兰为主,兼顾PIC配套系。商品猪以生产杜×长×大、杜×大×长“洋三元”以及长×大×本、杜×大×本、大×皮×梅等“二洋一土”三元杂交猪为主。2015年起,生猪人工授精站所饲养的种公猪必须经过性能测定,对从国家级原种场经过审批引进的测定猪,政府要制定政策,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扶持。二是建立良种母猪扩繁场。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自繁自养”的总体要求,通过3~5年的努力,建立起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配套的现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生产安全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猪,全县生猪三元杂交及其它优良配套系的覆盖率提高到90 %。三是全面普及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加大推广生猪人工授精的力度,完善人工授精供精网络建设,加强技术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培训方式,重点培训3头~50头母猪饲养户。四是根据《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规范县内种畜禽的经营管理,坚决取缔社会私养种公猪。五是定期开展种猪场疫病检测,保障种公猪健康。对猪瘟、布氏杆菌、蓝耳病、口蹄疫、生猪链球菌等进行抗体检测,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3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进生猪产业换代升级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传统养猪个体规模小,生产不稳定、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不景气等弊端逐步凸显,生猪生产正从传统的千家万户养殖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养猪属于微利行业,靠短期“暴富”已不可能,要有长期的思想战略,通过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来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近来,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占比逐年提升,现有县级以上规模场2 608家,2014年底500头以上规模占比50.46 %,但与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仍相差一定距离。

发展现代猪业,一是要突出适度规模。逐步改变过去分散饲养、小规模饲养生产格局,鼓励和支持分散农户扩大养殖规模,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并从场地选址、建设规模、栏舍布局、生产设施、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加以规范,配套防疫、消毒、疫病诊断和粪污处理等设施。二是政府要加强引导,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上,鼓励“三资”投入生猪产业,引导工业反哺农业。

4.4 突出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繁荣了一方经济,要让生猪产业有发展的空间。一是在规划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分开,注重功能区划分,净道、污道分开;二是在布局上,根据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生猪产业用地,明确用地的区域及范围,做到产业发展和环境建设两不误;三是着力打造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良、物质循环利用的园区模式。

4.5 加强品牌培育,提升产品竞争力

海安生猪产品的品牌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申报了一些品牌,但产品的品牌效益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为提高生猪产品的综合竞争实力,一是,着力打造地方良种生猪肉类品牌。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市场引导”的方式加快地方优良猪种的产业化开发,如大公旺都猪场生产的“苏姜黑猪”猪肉曲塘德心猪场生产的“草猪肉”,以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二是,做好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推广无害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生猪质量,创立质量安全品牌;三是,加大品牌的培育力度。以优质、绿色和健康作为品牌的核心定位,同时利用各种有效的传播媒体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以良好的品质和服务不断提升品牌的美誉度,赢得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四是,加強市场监管。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放心肉”工程,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行为,严禁病害肉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4.6 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

畜牧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生产者与市场的纽带,政府部门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给予扶持,把对养猪业的扶持转为对整个产业链的扶持,重点是补足或做长猪肉产业发展最薄弱的“短腿”,即加工、流通(营销)环节,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带动示范性强的骨干企业和优秀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深加工,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猪产业链,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路子,提高生猪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目前,海安有宏润畜禽专业合作社、嘉纶畜禽专业合作社、百联畜禽专业合作社、金旺畜禽专业合作社、宜友生猪专业合作社、真德畜禽专业合作社、欣雁生猪专业合作社、华杰生猪专业合作社、德心生猪专业合作社、苏华生猪专业合作社、海润畜禽专业合作社、金业生猪专业合作社等生猪生产合作经济组织12家,带动会员2 862户,年饲养生猪18.63万头;有南通华润食品有限公司、南通德心食品有限公司、南通嘉纶食品有限公司、南通金旺食品有限公司4家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其中德心食品有限公司还进行脱脂肉加工。

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生猪产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经营一体化,提高养殖场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重点扶持人工授精站、母猪扩繁场、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逐渐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提高生猪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及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猪全县养殖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