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2015-10-21李爽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师资城镇化

近年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取得全面进步,但二者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差异仍然较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入手,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统筹和倾斜力度,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开展城乡校际对口帮扶活动等,切实提升农村义务教育的总体水平和办学质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  城乡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求实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全面跟进。义务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也承担着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培养所需优秀人才的的重任。各地区政府部门应当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为指导,不断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这对于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互动关系

1.新型城镇化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机遇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它把实现城乡人口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城乡之间的互动和融合,最终达到城乡共同富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事业的重要目标,必将得到高度重视和长足发展。伴随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会相应调整城乡义务教育布局,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使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此外,新型城镇化战略注重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伴随农民就业机会的增多和收入的增加,其负担教育所需费用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其子女相应地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2.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新型城镇化战略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它要求通过不同类型教育使农村人力资源向智力资源转化,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会大量向城镇转移和聚集,其整体素质如何就成为影响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然而,较长时间以来,受到教育体制、教育投入力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在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劳动能力等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口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是提升农村人口综合素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构筑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体系,能够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切实增强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能力,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契机,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使农村义务教育规模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自2011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改善计划,截止目前,该政策已经覆盖到中西部22个省的699个县,直接受益的农村中小学生达到3000多万。2012年,全国约1.2亿名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3000多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资助,特岗教师中央财政工资性补助标准西部达到年人均2.7万元,中部达到2.4万元,农村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可见,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城乡协调发展,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在总体规模、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1.城乡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的差异

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但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原有基础办学条件较差,与城市学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绝大多数城市中小学都对教学基础设施进行了统一配置和建设,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包括标准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设备、文体器械等多种教学设施,而许多农村中小学仅有基础校舍、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和简单的体育器材等基本的硬件条件,配套设施相对不足和缺乏。以辽宁省为例,一些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滞后,图书藏量不足,教学实验仪器缺乏,教学辅助设备不足,文体器材和设备较少,没有标准化的体育场地、塑胶跑道、篮球架等必要的体育设施。同时,当前城市学校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由于资金设备缺乏等原因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校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力量的差异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目前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等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其一,教师学历上的差异。目前,城市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学历已经达到本科水平,有些重点学校甚至在向研究生迈进。然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还存在大量的代课教师,有些教师仅具有高中或初中学历,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同时,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缺乏,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也明显少于城市,很难满足农村教师渴望接受教育新理念和教学新方法的需要。其二,教师学科配置上的差异。当前,城市中小学各科教师配备基本齐全,教学水平也普遍较高。然而,由于资金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农村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较为缺乏,有的只能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其三,教师工资待遇上的差异。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城市教师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工资待遇不论是教师津贴还是五险一金都与城市教师相差很多,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优质师资流向城市,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endprint

3.城乡义务教育机会公平的差异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反复强调,要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3]。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突破7亿,然而,目前仍有2.3亿农民工子女未能与城市学生享有同等入学待遇。以辽宁省为例,虽然现行政策允许农民工子女入读城市公立学校,但是,农民工子弟学校招生名额较为有限,无法接纳过多学生就学,而且农民工子女要想入学必须出具一系列相关手续和证明,如户口证明、原居住地无人监护证明、实际居住所证明、城市暂住证等,而这些证明的办理会耗费较多精力和时间,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最终还是选择到民办学校就读。同时,我国高考户籍制度规定高考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而绝大多数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户籍仍在原居住地,这就使得许多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读完中小学阶段课程升入高中后还要面临返回原籍参加高考的严峻状况,这种情况可能会使得他们产生许多不适应,影响他们在高考中的正常发挥。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针对不同领域的教育发展差异采取相应对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1.逐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求通过城乡教育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和整体提升。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制约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就需要我们逐步破除这一旧有模式,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把相关部门的教育职责和任务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难问题,合理安排更多有条件的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并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实行统筹规划管理,加大其在办学经费、教学基础设施、教学器材、师资配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适当放宽现行户籍制度,并逐步改变以考生户籍所在地为依据的学籍管理办法,尝试建立以学生的学籍作为参加高考的判断标准,努力使农民工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

2.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促进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在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倾斜力度。为此,第一,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投入,确保其拥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并对教育经费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使各项教育经费落实到位。第二,各地农村要对政府下拨的各项教育经费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使用,着力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校舍、教学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待遇等问题,切实改善农村学校整体面貌。第三,各地区要坚持多渠道筹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在政府拨款有限的情况下,各地农村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团体或个人积极参与义务教育资源的筹措和分配,鼓励民间资本依法独资、合资、合作办学,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来源社会化,从而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3.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化

教师资源是促进国家教育发展和进步的核心要素,统筹城乡教师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此,首先,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各地区要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使之不低于城市教师的标准,并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农村师资流向城市,并可以吸引更多优秀师资到农村从教。还可借鉴日本做法,尝试在贫困地区实行按贫困等级分配津贴制度,鼓励更多教师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其次,要逐步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各地区要加大对农村师资力量的援助,可以周期性地选派农村教师到城市优质学校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同时选派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指导,通过校际帮扶使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得到提升。最后,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培训。充分利用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政策平台积极组织农村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师培训班、教学考察等活动,向农村教师传授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会有助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开展城乡校际对口帮扶活动,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共享化

城镇的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核心和“增长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地区可以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利用城市中心学校的辐射功能,建立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通过加强城乡学校间的帮扶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义务教育资源的作用,实现更大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合理均衡发展。各地区教育部门要适时开展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结对子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一对一”帮扶共建关系,将城市学校的教学场地、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体育器材等教学资源与农村学校实现共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并通过网络共享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如网络课堂、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学术报告等多种资源。通过这些形式的帮扶活动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发展。

————————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R].2013-03-05.

[2] 马肖华.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3] 瞿振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N].人民日报,2014-09-10(7).

[作者:李爽(197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责任编辑  刘永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师资城镇化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城镇化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