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谚语对比分析

2015-10-21刁颖

2015年30期
关键词:语音词汇结构

刁颖

摘 要: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从衣食住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掌握谚语对我们了解,对我们学习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主要从语音、词汇和结构三个方面分析汉语和英语谚语的异同点。

关键词:汉语谚语;英语谚语;语音;词汇;结构

一、语音上

汉语谚语和英语谚语都注重押韵。比如“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和“No pains,no gains”。“押韵引起声音回荡,提供美感之源泉。声音本身的一致、韵律和节奏中有一种欢娱;有一种人类常有的激情搏动”,而且便于记忆。不同的是汉语谚语押韵一般指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相当于英语中的尾韵,而英语中头韵和腹韵也很多。比如“Many wish but few will.”(有愿望的人多,有决心的人少),这里的“wish”“will”就是押头韵,还有“Willful waste makes woeful want”(平日里挥金如土,到头来生活叫苦),五个单词里有四个单词都押了韵。再比如“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plain”,这里的“rain,Spain,stays,mainly,plain”都押腹韵【ei】,而且“stays”还是特意找来以便配合其他几个单词押韵的。从它的翻译中我们也能看出中文是倾向于最后一个字押韵的。中文也有开头第一个字的声母相同的谚语,如“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但是人们在看到或听到这句话时,往往会更注意分句末尾的两个“的”,大家会倾向于认为是“的”给句子带来了美感,而不太关注“舌”和“事”。与英语头韵相似的是汉语的“双声”,如“蒹葭苍苍”,这时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它所带来的美感,而“舌”和“事”隔远了就没有那样的效果了。英語的头韵和尾韵以词为构成的单位,而汉语的双声以相当于一个音节的字为构成单位,相当于英语中“pupate”一类的一个词里两个音节的辅音相同的单词。不像汉语,英文是视觉和听觉效果紧密结合的语言,比如上文的“wish”和“will”,人们一眼就能看到它们都有“w”,它们押【w】韵。但是我们从“舌”和“事”上却看不到,汉字是表意文字,音和义联系不是很大,但相反地,英语是拼音文字,看着字母就大概知道它是什么读音了,所以押韵的时候可以“双管齐下”。

二、词汇上

汉语和英文都有许多用数字的谚语。比如“Once bitten,twice shy”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里的数字都用来增强表达效果,都不仅仅是它们原来的意思了,上文中的“十年怕草绳”中的“十年”就表示时间久,而“twice”也不仅仅是第二次,有可能是第三次、第四次。相对的,“once”和“一朝”就用来表示时间短或少。当然,在谚语中用数字也是为了更形象生动的表现谚语的意义。比如“A hundred thieves can not strip one naked man”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的“a hundred”和“三百六十行”都形象地表现了“多”这个意思。再比如中文谚语有“三个女人一台戏”,英谚也有“Three women makes a market”,都是说女人多的地方比较热闹。虽然两种语言的谚语里数字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也有不同之处。数字所对应的意思不一样,中国的谚语唱用“三”,表示“多”,而英语却没有那么频繁的用到“三”。比如“三思而后行”,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要用“Think before you leap”或“on a second thought”,再比如“三句话不离本行”英语是“Talk shop all the time”。还有数字“十”,中文有“瓜无滚圆,人无十全”译成英语确是“No melon is completely round,and no person is perfect.”英文没有用数字“十”来表示“达到顶点”的意思。

汉语和英语都会在言语中用许多动物的词汇,使谚语更形象生动。比如“The calf,the goose,the bee:the world is ruled by these three”这里用了转喻的修辞手法,“the calf,the goose,the bee”都不是表示它们的本义,而是用来借指羊皮纸、鹅毛笔和蜂蜡,而他们都是书写的工具,这句谚语的意思就是世界由知识或文化统治,如果直接说:“知识统治者世界”就显得枯燥无味,但用上了这几个动物,生动形象,贴近生活,所以更易流传。中文中也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里也是用“鸡”借指平庸的人,用“凤”借指出类拔萃的人。鸡家家户户都有,而凤凰是却是高贵的百鸟之王。如果仅仅说“平庸的人”和“出类拔萃的人”,我们无法想象是有多平庸或多么的出类拔萃。“Zeal without knowledge is a running horse”把盲目的热情比喻成脱缰的野马,体现盲目的热情并不能带来好的结果。虽然都有许多关于动物的谚语,但是每种动物在他们的眼中所代表的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中文有形容一个人胆小的,用的是“胆小如鼠”,但英文确是“as timid as a hare”,这是中国人和英国人对“胆小”这一抽象概念的形象化描述,理解不同,表达就不一样。再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英语中有“Go to the sea,if you want to fish well”都表示的是不冒险就不能成事,他们用了“虎”和“鱼”两种动物,原因在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是内陆国家,对于山中猛虎向来推崇,还有其他许多关于“虎”的谚语,比如“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一山不容二虎”。英国是岛国,生活与鱼息息相关,所以“鱼”在他们的语言特别是口语中是高频词,其他的一些谚语如“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Its silly fish that is caught by the sane bait.”也体现了“鱼”在英语谚语重的重要地位。

三、结构上

汉谚和英谚都会注重结构或词义的对比。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木多可以盖成房,人多可以搬走山”。这是由于汉语音节特点和词形特点,便于把相关相连或相反的语义,把句法结构和词性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语段、两两相对地连接成一体,形成两串节奏和谐的音群,使其内容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互相映衬,以加强寓意的深度和广度。英谚虽然没有像中谚那样严格工整的对仗,但在英语有平行结构(parallelism)比如“A little labor,much health”,句子前后都是名词,而且“a little”和“much”也产生了对比,表现了劳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再比如“The good seaman is known in bad weather”,这里也是通过形容词“good”和“bad”相对比增强表达效”一样通过数量短语结构的对比增强表达效,这里的“ounce”和“pound”也是少和多的对比。再如“Be swift to hear,slow to speak”“Seeing is believing”就是英语比较特殊的地方了,用动词不定式结构和动名词形式形成平行结构,因为英语有形态变化。

英语谚语经常用名词或名词化的表达,而中文谚语喜欢用有谓语的短句。比如英谚“Reckless youth makes rueful age.”譯成中文我们会说“少年放荡,老来悔恨”,reckless youth 是形容词加上名词,起的是名词的作用,而少年放荡是主谓结构,是一个短句子,我们不会把原句翻译成“放荡的少年造成了悔恨的老年”,至少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翻译。再如“Money spent on the brain is never spent in vain”,我们翻译成“花钱求学不会白花”,而不是“花在脑子上的钱不会白花”。这里的“spent on the brain”是修饰名词“money”的定语,相当于一个定中结构,而“花钱求学”确是一个动作意味比较强的短句,再说“the brain”也是一个名词,但换成中文确是“求学”。再比如英谚“Years know more than books”,中文也有意义相似的表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里years对应的就是“躬行”,books对应的就是“纸上得来”,“years”和“books”都是名词,而“躬行”和“纸上得来”都具有动词意味。

英语谚语和中文谚语都有高度的概括性。谚语包含的寓意深刻,但是要方便人们使用,所以很多情况下就要求能省则省,力求用最简洁,最紧凑的语句表达最丰富好的含义。就比如“上山容易下山难”,“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两句是蕴含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中间但是中间没有停顿,也没有一点多余的如虚词之类的成分。英语被认为是形合的语言,连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英语谚语中,我们却发现许多不合英语的语法规范的情况。比如“Other times,other manners”这句谚语就只有两个名词,没有动词谓语,也没有连词,意思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再比如“Now or never”,直接就用两个副词体现时机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谚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口语色彩明显,谚语是从人们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也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所以不必严格的与书面的语法相吻合。

四、结语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英语谚语和中文谚语在语音、词汇以及结构方面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色,了解这些共同点和特色会给我们的汉语、英语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永晨.汉语“双声、叠韵”与英语“Alliteration ﹠ Assonance”的跨文化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22-25

[2] 黄莉萍 汉英数字谚语翻译比较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2,33(3):132-134

[3] 卢晋.英语谚语2000[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4] 罗圣豪 论汉语谚语[J].四川大学学报,2003,(1):62-70

[5] 周植荣.谚语特点的文化-美学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3):74-78

[6] 朱红.浅论英汉语法结构差异及其翻译[J].芜湖联合大学学报,1998,2(1):41-42

猜你喜欢

语音词汇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论结构
魔力语音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