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大林继任者们的政党观探析

2015-10-21陈媛

2015年30期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

陈媛

摘 要:斯大林逝世之后,前苏联的执政者们如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大体上继承了他的政党观,并未对苏联本国的政党制度做出本质上的改变。而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他几乎全盘推翻了斯大林的政党理念,使得前苏联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一党独存制度,走上了多党制的道路。

关键词:前苏联;一党独存;政党制度;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开始改变外交政策,缓解冷战时期紧张的局势。在1956年召开的苏共十二大上,他提出了“三和”理论,即“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和平共处”,意思就是,“两个体系的和平共处”、“防止现代战争的可能性”、“不同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他说:“和平共处不仅意味着两种制度之间不进行战争,而且还意味着两种制度之间在经济方面进行和平竞赛,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进行具体的合作。”①由此看出此时的资本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已经让赫鲁晓夫认识到苏联必须要与资本主义制度国家成为两个并行的世界。赫鲁晓夫还曾在一次外交招待会上扬言要“埋葬”西方资本主义。然而在后来他又不断的辩解称,“我说过,从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要被埋葬,共产主义将代替资本主义。你们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而我也不同意你们的看法。那么,我们怎么办呢?必须共处。”“我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太大了。”②由此可见,此时的赫鲁晓夫比斯大林时期对世界革命的前景更加不抱希望。

可以说,赫鲁晓夫已经认识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病,上台之后也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这些措施仍旧是在斯大林模式这个框架之内作调整,并未触及到根本。从政党理论方面来看他提出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在1962年,决定以生产原则为基础,自下而上地改组党的领导机构,将苏共分为工业党和农业党来分别管理。尽管事实证明这项改革措施破坏了苏共的统一领导,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和投机行为,是赫鲁晓夫改革中最不成功的一项措施。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项改革也是一项进步性的措施,因为相对以往苏共一党独存禁止党内有任何其他派别存在来说,这项措施允许了党内派别的存在,是对斯大林模式中的一党独存制的一个冲击。另外一方面是他提出的“和平过渡”理论,即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国家的建立可以依靠自身生产方式的优越性来实现,并不一定要通过暴力输出革命、或者对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内政进行武装干涉来实现。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表明苏联已经从以前的高压政策变为允许一定程度上的各存己见。这就为西欧各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合作提供了政策可能。

勃列日涅夫上任后,特别强调稳定的重要性,以改变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1977年,他进一步阐述说,“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是从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道路上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③可见,此时的勃列日涅夫已经对过去那种自下而上的革命失去了兴趣,他的重心是如何稳妥、和平的过渡到共产主义阶段,而不是布尔什维克曾经的信念——世界革命。可以说,随着资本主义越来越呈现出的欣欣向荣之景,布尔什维克当初坚信的世界革命前景对于苏联领导者们来说已经越来越远了。

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甚至还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这就使得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的首要任务应当是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然而遗憾的是,勃列日涅夫并未能取得关键性进展。甚至在政党理论方面还出现了倒退,赫鲁晓夫时期还允许党内其他派别的存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又废除了这一做法,取消了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关于干部按比例定期轮换的硬性规定,又恢复了传统的斯大林时期的权力集中和僵化,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又出现了。

勃列日涅夫之后,经过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短暂的执政,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的政党理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他提出“除了改革别无出路”的口号,强调改革是苏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小修小补无济于事,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最初戈尔巴乔夫实施改革的重点是经济领域,但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开始一两年后,遇到了一些阻力,并未看到成效。为此,从1988年苏共地市级次全国代表会议起,将改革的重心移向了政治领域,将政治体制改革提到首要地位,提出“有内容充实的和无条件的民主,有概无例外的法制,有大小各方面的公开性”④,力图以此来消除改革的阻力。这种“民主化”和“公开性”导致了形形色色的政党、阵线、运动的涌现,它们公然挑战苏共的领导地位要求和苏共轮流执政。虽然直到1989年底戈尔巴乔夫还在强调一党制适合苏联的国情,认为多党制的主张是“无稽之谈”,但在严峻的局势面前他只能选择退让。1990年,由苏共中央二月全会提出并经7月党的二十八大确定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在事实上认同了反对派的要求,戈尔巴乔夫说,“党的地位不应当依靠宪法来强行合法化。苏共自然要为取得党的执政地位而斗争,但是这样做要严格限制在民主程序范围内”⑤,这就明确站到了多党制的立场上。1990年3月召开的非例行的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摈弃了宪法第6条,规定公民有结党的权利,确立了多党制的基本原则。1991年12月苏共解散,苏联解体,多党制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独立国家所坚持和继承。(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注解:

① 赫鲁晓夫言论:第七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

② 王正泉.赫鲁晓夫两大“政治笑柄”.百年潮.2008年第1期

③ 俞邃.苏联改革引起的若干思考.苏联东欧问题.1991年04期

④ 尧凌珊.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文件和评论[C].新华出版社.1988.99

⑤ 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编译组.苏联问题资料.[M]東方出版社.1990.36

猜你喜欢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去世
90岁的戈尔巴乔夫:“再就业”100次也难摆脱孤独
戈尔巴乔夫自称新书是“大杂烩”
戈尔巴乔夫退休后的“生计问题”
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差评骤升
为赖莎而唱
二十年后看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政界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有关1991、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的民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