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动内需关键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15-10-21辛潮

2015年37期
关键词:内需社会保障消费

辛潮

摘 要:我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依赖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模式运行,这种利用我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实施的发展模式的确在最短时间内拉动我国GDP总量的不断上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战略转型期的来临,这样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方针,而提高人民消费能力,正是增强国内消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内需;消费;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以来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发展,GDP总量不断上升,但是这种快速发展很大比例是由投资和出口带动的,投资带动主要包括通过政府主导的基础投资建设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吸引的外商投资,出口带动主要通过利用我国数量庞大而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出口导向型加工业,这种发展模式使我国走上了一条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

这种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带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特定时期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使我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发展方式的弊端也开始展露出来,无法持续进行下去,并且开始制约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07年,中国共產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由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等方针,而提高人民消费能力,正是增强国内消费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在中国经济进入战略调整期的今天更是尤为重要。

一、 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缺陷和提高国内消费需求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拉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这两驾马车的拉动效应也都得益于我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即数量巨大且成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与之相反的是,国内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却长期处于低水平。在经济保持着极高的增长速度的同时, 消费率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1978年,我国的消费率为62%,但到了2007年消费率却下降到不足50%。随着投资和出口的疲软,国内消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缺陷。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较为低下时,利用我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实施的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带动的发展模式的确在最短时间内拉动我国GDP总量的不断上升,基础设施环境和工业化水平可获得较快的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应当说,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发展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靠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经济的持久发展的。

首先,这种发展模式有自己固有的缺陷,本身维持经济的持久发展;第一,它使国民经济过于依赖国际市场,使我国的经济极易受到海外波动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安全;第二,过于依赖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以及过于依赖廉价劳动力成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点,企业引进、发展先进技术和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的意愿不强烈,导致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低下;第三,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国内消费水平的提升,这进一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我国经济现在面临着经济结构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当下,这样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久了,因为,过去所依赖的维持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管是投资、出口、还是人口红利现在都出现了萎缩现象,刘易斯拐点的来临使人口红利萎缩,引进外资困难,出口优势减少,贸易顺差缩小;还有,之前的过度投资也使现在的投资空间并不富裕。

要想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带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无疑是最为急迫的转变之一。

二、拉动内需的中心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人民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使人民受益于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才能进一步发展。拉动内需,仅靠政府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是不够的,必须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高才能得到有效的购买力,才能形成可观的国内市场以使商品转化为企业利润和社会财富。我国的个人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拉动国内需求的核心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难点也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部分并没有转化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很长时间内滞后于GDP的增长速度。

首先,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横向对比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83年的56.5%下降至2005年的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欧美国家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平均为50%左右的水平,中国工资占GDP的比例在国际上是偏低的。

其次,我国收入分配失衡,政府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的速度,更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的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288上升至2014年的0.469,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

第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健全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足,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医疗、住房以及教育事业相继产业化,然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却非常滞后,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率低,城乡二元差异严重,保障的水平也明显较低,这些都促使居民增加自己的预防性储蓄来预防未来的不确定性支出,使中国的储蓄率长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严重降低了中国的国内内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和购买力水平已经成为防止中国滑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提高人民购买力,扩大内需的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以提高城镇居民工薪收入,扩大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如增大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农民收入,要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的转型发展,还要落实“三农”政策,提高对农业生产补贴、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扩大农民收入渠道等。

其次、深入收入分配改革,促进社会财富的平等分配,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健全补贴和保障制度,加强政府建设,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廉洁政府等。

第三、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第四、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推动中国医疗、住房、教育产业的改革,减轻人民负担,减少预防性储蓄水平。

最后、要引导居民的消费习惯,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加大居民的消费倾向,降低居民储蓄水平。(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颖,梁军.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与财政政策转型[J].贵州社会科学,2009(1):103-107.

[2] 尹华.政府利用居民消费拉动内需的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6):31-35.

[3] 李琼英,宋马林,杨杰. 社会保障支出与拉动内需—对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深入探讨[J].统计教育,2009(9):16-20.

[4] 李义平. 论注重内需拉动的经济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9(4):67-70.

[5] 卢有红,彭迪云. 中国内需拉动的关键难点与破解新思路[J].现代经济探讨,2019(7):34-38.

猜你喜欢

内需社会保障消费
政策宽松边际加力 兼顾扩内需与产业升级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新消费ABC
浅析中国公款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