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求职心理问题类型分析及其对策

2015-10-21杨婷陈丰

2015年37期
关键词:大学生

杨婷 陈丰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本文从当今就业形势出发,对大学生求职心理问题类型进行分析;并通过类型分析,研究出现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类型的缘由,把握当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心理问题。以期为大学生求职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调适,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求职心理

一、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

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它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通过就业,一个人才能获得收入、安居乐业、实现价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1]。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成了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需要高校长期花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2016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770万,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加上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大,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

二、 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类型

无论就业形势多严峻,就每个具体的个人的而言,求职期间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往往影响着其求职成功与否。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于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呈现多样性,交叉性,反复性等特点。为深入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需求和就业定位,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对2016届毕业生求职心理问题的调研活动,根据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可将大学生的求職心理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妄自菲薄型

这种类型比较常见,他们由于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地学习自身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更没有认真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求职时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在求职面试时缺乏自信,面对考官不敢充分展现自我优势。通过调查,近30%的被调查者呈现出这种心理问题。有的因为自己专业冷门、学历层次不高、长相普通等原因,在择业过程中,他们往往是自我评价低,自卑心理强,缺乏竞争勇气,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人际交流水平低下。因此针对这类学生,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认识和学习,树立自信,也不过分贬低自己。

(二)狂妄自大型

这种类型呈现的特点就是大家俗称的“眼高手低”。调研发现,这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党员,学生干部,成绩优异等优势,自恃能力水平高。通常这类学生往往表现出容易脱离实际、追求大城市、高职位、高薪水,求职竞争中渐渐迷失方向。但又通常表现出受挫能力较差,不能接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如果未能如其所愿,往往出现情绪低落,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现象,这对这类学生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自由择业的人才交流模式固然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广阔平台。但是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因自身的些许优势而存在自负心理。在这种优越感心理支配下,择业时“挑肥拣瘦”,不愿意从基层的工作开始做起,不能正确审视定位自己,造成了被剩下来的被动局面。

(三)随波逐流型

这类学生往往就业观和价值观受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气质特征和优缺点等。数据显示,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想去“北上广”等中心城市,追求热门的行业和职位。实际上是,没有把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殊不知暂时不够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更需要人才,机会更多,前景更广阔。同时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由于人格尚未完善和成熟,对社会缺乏理性的认识,在大学期间缺乏对社会的实践,容易受社会、家庭、朋友的影响,缺乏个人主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问卷“你选择工作主要受来自哪方面影响”一题的回答上,大部分学生选择受家庭和朋友的影响,这表明目前学生求职的随波逐流的盲目从众心理较严重。因此,这类学生坚持“从众导向”原则,别人找什么工作,自己也跟着去找什么工作,根本不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更不去分析社会的需求和将来的发展,这本身是对自我的职业生涯不负责的表现。

(四)满不在乎型

这类学生与上一类学生不同,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没有目标,缺乏规划,总是在徘徊中等待机会,在求职过程中总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无心理和就业准备,导致许多就业机遇就从身边擦肩而过。

大学生要具有积极的竞争心态和独立意识。从社会方面看,个人获得某种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竞争与选拔的过程。这就要求毕业生做好主动参与竞争的心理准备,提前培养自己进入社会或者职场的勇气和才能。只有积极的竞争心态和独立意识才能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双向选择和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等新的就业机制逐渐为社会和广大毕业生所接受,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和当前减员增效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必须以积极竞争的心态迎接就业挑战。[2]

三、大学生求职心理类型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变革的原因

(1)社会思潮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带来的经济发展,与之相对应的精神文明却稍显滞后。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受这些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一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怕苦怕累、只顾追求享受、唯金钱至上。同时公务员考试的持续升温,反映了社会官本位思想愈演愈烈。调研发现,毕业后,有近半数都会倾向于选择稳定且轻松的工作,追求社会地位、权力,逐渐丧失作为独立人格个体所具有的价值需求。转型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造成了大学生在求职中各种随波逐流的心理。

(2)就业竞争机制存在缺陷。一方面。在部分招聘中,依然存在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在调研中,学生认为求职成功主要受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影响,女生则主要靠外貌长相影响,个人能力次之。目前社会对“富二代”、“官二代”的心理仇视就是一种对变相的社会现象的反映。另一方面有的企业依然存在性别歧视,对女大学生故意抬高门槛或拒之门外,降低对招收男生的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女生的就业空间,不利于整个就业市场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高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许多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就业指导课程的不重视。现实操作中,当下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的授课多由缺乏经验的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担任,无证上岗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近年来各高校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的证书的考试,但远远没有达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要求。

(2) 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性。从招聘市场来分析,社会更青睐具有实操能力的人才。而高校原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导致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招不到人才”的尴尬局面和矛盾。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普遍感觉“学非所用”。

(3) 教师教学做不到与时俱进。教师教学依然采用偏传统的授课方法,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到知识。课后教师又与学生鲜少联系,互动较差。另外,老师自身不深入企业和市场,也就无法了解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又怎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呢?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这是未来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自身原因

(1)自我评价不准。

求职的过程,是大学毕业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适应社会的过程。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往往不能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劣势,要么狂妄自大,要么妄自菲薄。全面地认识自我,客观地对自身的性格特征、专业能力、择业定位、特质专长等进行正确的评价,是摆在毕业生面前的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职业准备不足。

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过度放松自己,荒废了学业。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了解,没有认真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类学生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求职,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逃避等等。还有的学生只知道埋头苦读,表现出在大学中从未参加过社团或学生会实践活动,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缺少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精神。

四、解决大学生求职心理问题的对策

1、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由于目前就业竞争日趋严峻,大学生在择业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专业、特长,又要把握就业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理想的职业和岗位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选择取“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措施。先确定一个职业,在工作中学习,增加工作经验。在大学中,我们就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状,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要求有机结合,大学生也要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需要,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积极到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就业,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等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正确认识自我是前提和基础。正确认知自我,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对成功和失败的及时归纳总结,在总结中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因此要引导与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明白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适合何种性质的工作,分析社会贡献度。实事求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更高的需求。[3]

3、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

学校应不拘于传统形式,努力为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指导和培训。如组织“模拟招聘会”、模拟面试,让学生尝试职场;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与在校生交流职场经验,让学生提前了解到就业的严峻形势,积极主动地提升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目的的寻找工作。充分利用就业服务网、QQ群、微信等平台,及时的将各类用人信息公布在网上,实现信息共享。此外,创新形式,通过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等,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创业制度和政策,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等,从而帮助学生整体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4、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指导。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调适就业心理,端正就业观念。就业心理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我。就业观念关键在于摒弃陈腐、及时更新和转变。学校除了引导大学生着眼现实,正视自我,不盲目攀高,及时把握机会,练好内功之外,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与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才能真正具备求职竞争力,找到理想的工作。(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

吉安市社会科学“十二五”(2015)规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武永花,薛倩.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及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13(2),69—70

[2] 杨军,万建国,刘保谦.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教程[M].第110页.

[3] 何群,李志斌.當代大学生就业求职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3(3)

[4] 潘文庆,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4(4)

[5] 张燕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心理误区及其调适——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

[6] 大学生求职期阶段性思想焦虑及其化解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4(11)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