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建人”永远是年轻——专访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首席顾问史学斌
2015-10-21
本刊特约记者 周 怡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2015年年会暨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有11名同志获得了“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被业内尊称为“史老”的协会首席顾问史学斌同志就是这11人中的一位。会上,史老代表“突出贡献个人”作了简短的发言,当他说到“我在化工基本建设行业工作了一辈子,始终热爱我们这个行业”时,全场响起的掌声打断了他的讲话,简单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掌声是与会者向史老个人表达的感谢与热爱之情,也代表着全行业向从事协会工作的历届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长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工作表示的崇敬之意。会场的气氛让人感动。
会后,在一个初冬的上午,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来到史老的家中,聆听他谈协会的历史、谈化建人的奋斗、谈行业的精神、谈未来的发展。通过采访,我们对整个化工基本建设系统发展的历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行业今后的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对化工建设者多年来艰苦奋斗所形成的行业传统和精神则增加了更多的感动。
史学斌先生荣获“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突出贡献个人”奖并发言
1 谈队伍,感受光荣与温暖
“我们拥有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工程建设队伍,这支队伍构筑了中国化工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基础,并将中国建设成为当今全球化学品的第一大国。也正是这支队伍成为我们协会服务的对象和会员的基本力量”。史老谈到协会成立30年来化工基建队伍为行业、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时,话语间透露出由衷的自豪。
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成立以来的30年,正是我国化工和石化行业突飞猛进的30年。1984年,中国的化学工业总产值为465.6亿元,而到2013年,这个数值已经达到13.3万亿元,其中化学工业为8.1万亿元,从数字上看30年翻了174倍;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增长也达到10倍以上。行业主要产品,以协会成立之前1978年的数据加以比较,乙烯,1978年的产量为45.9万t,而2014年达到1704.4万t,增长37倍;合成氨,1978年产量为1184万t,2014年达到5699.49万t,增长4.7倍;氮肥,752万t对4651.65万t,增长6.2倍;磷肥,200万t对1669.93万t,增长8.5倍,原油加工量,9291万t对5.03亿t,增长5.4倍……一连串靓丽数字的背后饱含着几代化工建设者奉献的智慧和汗水。这是国内化工建设队伍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是所有“化建人”共同的骄傲。
化工基本建设企业历史沿革名称对照表
谈这30年的历史,免不了谈到“化建”企业的沿革。史老的介绍中解答了我们心中多年的许多疑问,比如,为什么没有“十五化建”?其实在1964年原化工部成立基建总局时,对全国的化工基本建设队伍进行了统一管理,当时成立的有9家设计院和13家建设公司。1984年国家进行“兵改工”时,将原来从事化工建设的工程兵部队划归到化工部进行管理,将原“801大队”组建为十四化建,“802大队”组建为十五化建。随后不久,化工部矿山局的施工队伍与“十五化建”合并,由于两家企业在合并中是平等的,所以将新的企业命名为“十六化建”,而“十五化建”的名称就不再使用。
还有,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过去是“十化建”,成立于1970年。但为什么在排序上比其他在1964年成立的“十”字头的化建建制编号更靠前呢?原来最初的“十化建”成立在宁夏,后建制撤销,队伍划归到当时的石油部管道局,名称一度不再使用。1969年为了建设齐鲁乙烯工程,化工部从二化建抽调一部分人员在山东淄博组建新的建设队伍,于是又恢复了“十化建”的名称。
当初的这些“化建”队伍经过几十年的历练,目前已经都成为国内建设领域的骨干企业。听着史老将每家企业的历史娓娓道来,倍加感到温暖。
2 谈发展,重温自信与自强
在与史老交谈的过程中,另一个让我们明显感受到的是他对化工建设企业近些年取得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力的提升表现出的由衷的欣慰。目前,在工业施工安装领域,无论在石油化工行业内外,几乎没有什么专业能够对化工建设企业构成难点:再罕见的材料我们都能焊接,再精密复杂的设备我们都能安装,再先进的控制系统我们都能调试,再重再高大的反应器我们都能吊装。“化建”队伍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化中国的重要保障力量,放之全球也足以和任何对手相比拼。
史老长期担任化工部建设协调司司长,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成立后,先后担任协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首席顾问,正如他所说:“我在化工基本建设行业工作了一辈子”。“化建”队伍发展进步的进程与他的工作密切相关,而这一进程之初的艰难他更是亲身经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带队到某些发达国家的知名工程公司进行考察,就工程施工问题洽谈合作事宜。当时他们都认为我们施工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虽然他们在洽谈中很有礼貌,很客气,但是对我们提出的工程承包和合作的意向都回绝了。这反而激发出了我们的勇气:一定要干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
一边是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一边是国家建设的迫切需求。“化建”队伍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学习现代工程知识,通过13套大化肥、4套乙烯引进项目工程建设的洗礼,迈上了建设水平快速提升的轨道。
史老谈的另一个例子更让我们印象深刻。1985年孟加拉吉大港CUF化肥项目施工时,项目合同是在5月21号签订的,而业主要求必须在6月8号把直径超过4m,重量超过260t的二氧化碳吸收塔和再生塔安装就位,而我们的施工队伍和施工设备此时还未到达现场。业主的态度是:如果能完成这个吊装任务,我方承担的工程任务就可继续施工,否则就要安排的一家公司接手。“13套大化肥我们都干完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史老代表中方签下了合同。吊装那天的施工现场有上千人围观,其中就包括准备接手的那家欧洲公司的代表。而我们的化建施工队伍那天表现得异常完美,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稳稳当当地将二氧化碳吸收塔就了位。见此情景,欧洲公司的代表默默无言地转身而去。“吸收塔的第一颗地脚螺栓螺丝就是我拧上的。”史老在讲到这里时,当时的豪气溢于言表。
从同国外公司合作被拒,到走出国门与国外公司同场竞技赢得合同,这两个事件相隔仅仅不到10年的时间。我们不禁为“化建人”的勤劳、智慧赞叹,更为他们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所折服。
而1990年代中期的化工部撤并以及“经济过热”导致的基建压缩,使得企业第一次感受到了市场的残酷,发展的脚步几乎终止。当时的“化建”队伍突然发现“没有部门领导了”,生存成了最紧要的、直接面对的问题。“困难面前,我们靠的是自强不息,靠的是坚持,坚持创新发展。”看如今化建企业市场的占有率、企业的规模,更能体会史老所说那个时代“自强”的宝贵。
市场的无情更显协会这个“家”的温暖。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诉求,沟通市场信息,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这种抛开功利的真诚服务,使协会成为了企业的“家”。正是这种“家”的感觉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向协会靠拢,如今,协会的会员单位已经达到460多家,涵盖全国与化工施工有关的工程公司、施工企业、建设单位、专业公司、劳务公司、设备制造、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大专院校。协会持之以恒、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使自身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行业中拥有着崇高地位。
自信、自强的企业,自信、自强的协会共同造就了行业的自信与自强,谱写出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3 谈精神,增强斗志与信心
“史老,您说我们化建人是不是更聪明?因为市场上总是有人说如果没有各种保护,在竞争中一定是化建赢得合同。”和史老交谈非常愉快,使我们居然脱口而出一个这样的提问。
“哪里的话。”史老笑着回答,“说到特点和精神,我觉得我们‘化建人’最应该提的是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只要坚持这个精神,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说到目前行业遇到的困难,史老为我们做了仔细的分析。当前许多建设企业工程任务在减少,新签合同在降低,其原因可归纳为7条:市场需求增速下降、产能过剩矛盾历史性凸显、国际能源结构改变、国内技术储备不足制约行业转型升级、安全环保要求日益提高、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和国际竞争更趋激烈。除了前面两条对工程建设是负面的之外,其余几条实质上是对工程建设利好的。
不必盲目悲观的更重要原因是,经过多年的市场打拼,目前企业抗风险能力已经大大增强。“我们行业的工程建设企业经历过多次的市场起伏,应对市场变化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方法,提前做了积累和准备。这和1990年代匆忙上阵面对市场的情况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企业将会表现的更加从容。我们的技术能力、装备能力、管理能力近年得到巨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在传统建设市场上保持着优势。在行业外市场开拓方面,我们的进步很大,正朝着向全社会提供工程服务的目标迈进。‘走出去’同样卓见成效,我们‘化建人’已在海外承建了很多项目,在国家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后必将增大我们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份额。此外,我们的企业普遍采用了现代企业制度,行为方式上更加规范,更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这是我们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我们能够战胜困难的最重要的因素。”史老的话里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在前几天的大会上,协会领导在发言中有句话是指我们协会成立30周年的:30岁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一个单位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而且是一个承前启后、孕育成功与成熟的关键阶段。这句话对于我们的企业、行业同样适用。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工作把中国建设成为了世界第一化工大国,而这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点,距离化工强国的目标还有更长的路途要走。我们“化建人”,包括所有的协会成员企业,还要成为面向全社会的工程服务商,成为全球‘中国建造’的主力军,这些方面我们只是刚刚起步。在这些目标面前,我们的企业和我们协会都还很年轻,都处在孕育成功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市场的起伏永远存在,而建设项目同样永远存在。只要我们‘化建人’继承和发扬行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不断发展、科学发展,我们就能够向着目标,向着成功不断迈进。”
听着史老的讲话,我们突然有了一种新的感悟:有大志的协会,永远年轻;有大志的企业,永远年轻;有大志的“化建人”,永远年轻。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