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车站建筑形态的自明性与差异性

2015-10-21吕虹夕巢庭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一景号线车站

朱 婷 吕虹夕 巢庭悠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10005,杭州∥第一作者,助理工程师)

地铁车站建筑形态的自明性与差异性

朱 婷 吕虹夕 巢庭悠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10005,杭州∥第一作者,助理工程师)

从地铁车站建筑的特性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地铁车站建筑现状,分析车站建筑形态的自明性表现,总结分析营造车站建筑的差异性的三种典型处理手法,探讨以可持续设计观念来实现车站建筑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地铁车站;建筑形态;自明性;差异性

Author's address Hanjia Design Group Co.,Ltd.,310005,Hangzhou,China

地铁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是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城市发展的标志和城市文明的象征,地铁逐步成为城市形象的名片。地铁车站建筑多设于城市交通便利处,人流量大,位置明显,其造型设计直接影响城市外部空间。地铁车站建筑是地铁交通与城市外部空间直接或间接产生互动的“媒介点”,是推进周边地区体系化发展的催化剂。

1 地铁车站建筑的特性解析

地铁车站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一种静态交通设施,也是乘客在地铁线路上能直接接触到的建筑空间,在使用上和观感上对乘客有直接影响。地铁车站建筑与其它公共建筑空间不同,有其独特的属性:

(1)形体的简单性:为有利施工,其主要形体相对简单完整;

(2)空间的封闭性:具备地下建筑固有的封闭性,缺少自然光线和通风条件,要通过人工采光和机械设备通风;

(3)主要功能设备线性布设:车站主体功能沿着轨道做线性布设;

(4)使用者的公民性:使用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以及阶层,地铁建筑带有显著的公民性的空间特质;

(5)汇集效应:地铁车站是一种“大众空间”,吸引大量人流,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伦敦地铁海报以漫画手法生动表现了地铁的磁吸作用(见图1)。

常见的地铁车站类型有高架式、地面式和地下式。车站采取何种布局取决于以下几个基本因素:①预估列车将负载的乘客数量;②车站建造相关费用;③相关基础设施所限制的现实约束;④社会的经济效益。任何由轨道交通服务的城市中同时具备高架、地面、地下三种车站类型也是很常见的。

图1 伦敦地铁海报

2 地铁车站建筑形态现象的混乱

我国于1969年10月在北京建成第一条地铁。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内地已有16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线路总计67条,运营车站总数1 330座。在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进程中,大工业生产和现代主义建筑的普适性被许多人认同为现代化的标志而得到广泛重视。这种现象也折射到地铁车站建筑上,在现有的轨道交通线路上,不同线路的车站建筑形态有着很多的相似性,辨识度不强。建筑造型简单机械复制,使得建成的车站建筑造型千篇一律,如广州地铁1号线工程出入口建筑形式繁多,造型一般,缺乏个性,识别性差。而缺乏创新和艺术性想象的空间设计使乘客产生单调和乏味感,更无法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地铁线路上建筑的趋同化,模糊了地域的特征和限制,也失去了建筑本体的意义。而建筑的趋同化现象则导致另一种建筑现象——怪异化的出现。为避免相似性及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建筑师追求建筑造型的视觉冲击的多样,采用过多的建筑手法堆砌,却忽视其内在的相关因素,导致车站建筑出现怪异化的倾向。

目前我国地铁车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原因是我国在地铁车站建筑塑造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另外还有部分经济和社会因素。地铁建设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高,导致地铁车站在美学方面不如主导的交通运输功能重要,侧方面约束了地铁车站在美学方面的追求。

3 地铁车站建筑形态的自明性表现

自明性是建筑或空间或城市与众不同的特征,是让人们可以分辨和记忆的特质。随着地铁建设的日益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城市之中的地铁建筑形态的重要性,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和空间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建筑师与规划师的重视。由此带来的地铁车站建筑自明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地铁建筑形象的转变

地铁出现之初,其建筑形态不是地铁设计的基本内容。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地铁才逐渐摆脱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艺术价值逐步显现。从地铁建筑角色转向的历史过程来看,地铁的转变是历史性的自发性色彩较浓的转变。如世界上建设最早的伦敦地铁,从早期的砖石拱形结构,到中期的铸铁与毛玻璃建材,再到现代的钢化玻璃站台,一系列的地铁建设转变蕴含着城市转变的气息。世界各地均将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化来建设,纵观世界地铁车站建筑形态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不同城市的经典设计往往彰显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见证城市建设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折射当地城市的人文历史和建筑师对城市文化的理解。

3.2地铁建筑文化符号的凸显

国外地铁车站在建筑设计方面更注重协调地域环境、表达人文内涵、体现个性化等,地铁的建筑形象从实体状态逐渐转向文化符号状态。地铁建筑显示的文化符号意义主要表现在:快捷便利的城市文化象征性与发达社会的经济象征性。其文化代表性在社会发展的地位不断提升,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城市将地铁文化作为推动城市发展和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途径,例如,北京地铁6号线用地铁建筑表现“京文化”,在不同的站厅展现城市区段所特有的文化特点;英国伦敦在2013年初发行了一系列地铁纪念邮票(见图2),以庆祝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运行150周年,该系列邮票不仅收录伦敦第一代蒸汽动力的市区地铁,还纪录了伦敦金融城中心金丝雀港地铁站的落成,以探索英国在世界文学、工业、体育和现代社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图2 英国皇家邮政2013年纪念邮票

3.3建筑大师的角色介入

很多城市地铁选择建筑大师独具特色的建筑作品。从早期的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 Partners),到后来理查·罗杰斯(Richard Rogers)、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等建筑大师,已有不少建筑师开始参与到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行列。

2013年,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战胜汉宁·拉森(Henning Larsen)和HOK等著名事务所后,赢得了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阿卜杜拉国王金融区设计一座新地铁站(KAFD地铁站)的机会。建筑整体造型是一个网格状的波浪表皮——由一系列反正弦波组成。建筑图案花纹的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沙丘,交错的正弦波通过不断

的重复,为该建筑增添了灵动流畅的感觉(见图3、图4)。KAFD地铁站共4层,有6个站台及2个地下停车场,最大化地利用了内部空间,避免了拥堵现象的发生。地铁站外观呈三维立体构架结构,这样的外观设计减少了太阳热量的吸收,同时几何形外观将该地铁站与周边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当地政府期待KAFD地铁站能效仿“古根汉姆效应”,不仅作为交通枢纽,而且也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公众集会场所,借此推动首都旅游业的发展。

图3 KAFD地铁站透视效果图

图4 KAFD地铁站内部效果图

4 地铁车站建筑形态差异性处理手法

地铁介入城市后有助于城市区域的重塑,影响结果是必然会出现地铁站和街道、建筑之间的新型关系。这其实是人的流动、集散与空间发生新的关联。在处理地铁建筑与城市区域的关系上,建筑师应被鼓励充分运用想象力和建筑技巧,以获得最佳解决方案。车站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单纯技术上的标准要求,还应有创造性地运用可利用资源,以帮助车站建立独特的个性。在整体车站建筑规划上,沿线的地铁车站建筑通常采用一线一景,一站一景,几站同貌、风格统一等设计手法。

4.1一线一景

我国内地地铁沿线整体建筑风格目前普遍采用一线一景式的做法。设计先从城市整体形象着手,确定每条地铁线路形象的标志性,然后对同一地铁线路上的不同站点采取标配化的策略。该方法具有设计成本低、周期短、后期维护方便等优点。全线统一式使得不同站点的地铁建筑形式呈现出系列化的特点。从区域关系和城市角度来说,标准化的处理手法使得地铁车站建筑难以融入周围的区域环境。一线一景的地铁建筑形态与相对复杂的城市空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地铁车站建筑孤立于区域环境,缺少人文内涵。

4.2一站一景

在营造车站建筑可识别性上,通过结合所在区域文化和城市特色,对地铁车站建筑布局和空间设计进行具体优化,用不同装饰材料来体现车站特色及站点之间的差异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站一景,借此创造出各站区不同的特性及空间风貌。武汉地铁2号线车站采用一站一景的处理方式,各车站结合车站周边环境、地理、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素材,力求突出江城特色,在塑造车站个性上,通过地下车站主题来反映各车站所在区域的地上空间印象,如在汉口火车站,主题雕塑《黄鹤归来》象征武汉以开放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而在宝通寺站,则以菩提树雕塑墙和艺术山水营造“宁静致远”的意境,与所在街道上宝通禅寺的寺庙文化相得益彰。一站一景意味着每个站的装饰都是个性化的、非标准化的,采用的装修材料都不一样,将造成后续维修、替换等经济成本的加大。

4.3几站同貌,风格统一

地铁车站建筑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从辩证的角度看,采用一线一景的设计思路,孤立地看待车站建筑,必然造成地铁车站建筑与城市空间的矛盾冲突;但全线采用一站一景的设计思路,则会有工期延长、成本费用高昂、后续维修难等问题。本着整体、普遍联系原则,从经济和社会方面,将上述两种做法做折中处理,提出几站同貌、风格统一的理念。即在强调同一线路的统一性原则上,兼顾车站共性和地域个性特点,突出重点车站,非重点车站则标准化,实现一线一景与一站一景的最佳组合效果。例如,北京地铁5号线在标准站出入口上采用“都市回廊”的标准形式(见图5~图7),材质与色彩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定;重点车站与城市周边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如雍和宫站的宫墙出入口和大红柱(见图8),与雍和宫的文化基调相呼应,颇具皇家风范。建筑师将城市地上空间的印象移植到地铁线路对应的车站空间里,不同的站厅展示着城市不同区段所特有的文化特点,很好地表达出时代与地域特征。

图5 北京地铁5号线出入口建筑元素

图6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

图7 北京地铁5号线北新桥站

图8 北京地铁5号线雍和宫的大红柱和宫墙

5 结语

地铁将人的生活空间扩展到传统生活空间以外的地下空间,这就要求地铁设计尽可能做到对人的关怀及对区域环境的关注。在营造地铁车站建筑的自明性与差异性上,设计师要做到各元素连贯性与多样性的平衡,从经济、实用、舒适、艺术和环保等角度努力追求先进的技术,寻求人性化设计的方法,做到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紧密结合,创造反映地方价值和特色的建筑。

[1] 卢济威.轨道站地区体系化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学刊,2007,162(2):32.

[2] 杨子葆.世界经典城铁建筑[M].北京:三联书店,2006:172.

[3] 褚冬竹,付剑桥.城市环境敏感地段的“建筑·交通一体化”设计策略初探[J].华中建筑,2010,28(7):95.

[4] 赵晟宇,阮如舫.通过车站设计提升地铁公共艺术主题——以台湾高雄捷运美丽岛站和中央公园站为例[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11):6.

[5] 张磊.“一线一景”的设计思考——北京地铁8号线车站室内设计[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S1):44.

[6] 吴京华,缪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5):16.

Identity and Diversity of Metro Station Architectural Form

Zhu Ting,LüHongxi,Chao Tingyou

From the angl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way station building,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tatus of station buildings in China,the expression of railway station identity is analyzed,three typical handling techniques on the diversity of subway station construction are summarized,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sign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combining technology and humanism.

subway station;architectural form;identity;diversity

U 231.4

10.16037/j.1007-869x.2015.07.005

2013-10-12)

猜你喜欢

一景号线车站
车站一角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我最喜欢的家乡一景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一路一景”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探析
撤地设市20年之城市建设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车站联锁仿真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地铁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