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五真”要义

2015-10-20葛家梅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合作学习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学课堂之中,毋庸讳言,在具体操作层面却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本文结合历史课堂教学从真合作、真问题、真讨论、真展示、真评价等五个方面,试图解决合作学习中的伪现象。

【关键词】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真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4-0063-02

【作者简介】葛家梅,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江苏如东,226401)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在当前教学改革实践中,合作学习存在规则不明、简单互动、插入形式呆板、低效高耗等问题,因而改变小组合作中”为合作而合作“的伪现象,解决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合”而不“作”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我的历史课堂坚持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关于合作学习的“五真”要义,在教和学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实践证明,课堂生态明显改观,课堂质态明显提升。

一、真组合,凝聚组内合力

合作学习从来不是简单的互动,而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帮助,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小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践中,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指导思想构建小组,但运行中我们明显感觉小组构成犹如拼盘,缺乏核心的小组文化。所以我用共同体理念指导历史合作小组的构建,提出小组构建三原则:(1)组长是灵魂人物,要极具责任感,善于协调和分配;(2)组内成员要互补,有团队精神,合而不单;(3)组间要基本平衡,分而不离,竞争基础上合作共赢。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班历史合作小组初步形成小组固定搭配,但因为学生对每段历史的兴奋点和实际了解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根据任务进行动态的调整,但要符合小组构建的三个原则。在“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和特长以及走读生、寄宿生的不同,分为图片资料组、视频资料组、调查访谈组等,以组为单位,围绕学习任务分组行动。我在学生自己组合的基础上提出更科学、公平的调整建议。这节课上表现出的和谐、快乐氛围让我感受颇深,在小组构成上把握好民主集中的度,更利于增强组内凝聚力和归属感,更有利于合作的深入开展,有着合作文化的小组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合而不散”。

二、真问题,激活思维动力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苦恼的是感觉学生喜爱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究其原因,我发现我的问题设计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于是我从问题设计入手,着重解决问题设计中“真疑惑”之处,旨在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我的问题设计原则是:(1)问题围绕重难点展开,要有情境;(2)问题不能过易,使合作有必要;(3)问题有一定的梯度,使合作有可能。

在“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课中,我原先设计了12个问题,后来发现繁而无用的问题注重的是学生的识记而不是思维能力。在“一五计划”部分我把4个问题简化为1个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你知道东北工业基地是怎样形成的吗?体现了“一五计划”的哪些特点?这个问题就突出围绕“一五计划”的核心——发展重工业而设计的,需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更加聚焦,历史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他们真切感受到历史丰富的内涵。

三、真讨论,彰显个体活力

如果评价一堂课的生态就看有没有讨论,就会产生“为讨论而讨论”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问题不“真”之外,缺乏高效的互动习惯是产生无效讨论的重要原因。为去除假讨论,教师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这里探究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然后要考虑讨论的时间和时机。我认为,讨论前要有独立思考;讨论时组长要调控,让每个人都要发言;交流时要善于倾听、表达。

在这节课而言,学生本身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这段历史不熟悉,所以我把这场讨论安排在小组展示之后。学生对这段时期的评价褒贬不一,在讨论中,我根据学生的疑问不断疏导、相机点拨。在这过程中,我听到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历史的核心思想也自然而然地被激活了。因此寻找“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讨论,是最大程度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核心环节,也是合作学习的核心要义。

四、真展示,凸显合作内力

看合作学习效果如何,主要看展示环节,因为展示显示的是合作的内功。但一开始我发现我们的课堂展示是无序和缺乏深度的。后来我在学生讨论时充分巡查,全面了解学生探究的问题和方法,在交流时我有意识地归纳出他们的探究类型,展示时也分类进行,课堂有了梯度性和层次性,学生在互相展示、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中产生了“共生效应”。基于此,我制定的展示要求是:(1)展示内容要充实;(2)展示对象要有代表性;(3)展示形式可多样。

这节课我让学生用小论文的形式来展示合作成果,因为写小论文更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结果我发现最大的进步是展示“有料”了。特别是三个调查组的展示成了这堂课最深的记忆。他们展示的是人们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时代记忆,是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任务的。一小组学生采访的是一位农村的奶奶,她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就是“饿”:当时公社要求生产大队建大食堂,一开始有米饭有鱼有肉,可是过些时候,连稀饭都成问题了,加上自然灾害,整天就是饿。一个组采访的是一位街道退休干部,他回忆当时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钢铁产量要赶超英美,家里的锅、铁都送到街道的土高炉中炼铁,却只炼出一堆废铁,让大家痛苦不已。一个组采访的是一位退休老人,他是油田工人,1959年国庆10周年,大庆油田开始筹备建设,老爷爷也加入到建设大军,工作很苦,但大家一点都不嫌累,浑身有劲儿,一心想脱掉“贫油国”的“帽子”。这些展示让大家“神入历史”,也彰显了学生的多项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历史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历史活动经验。

五、真评价,增强师生实力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评价陷入一种“点点头、鼓鼓掌”的尴尬境地,评价如同鸡肋。我一直致力于建立历史课堂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形成性评价,适应学生思维需要,促进其思维发展。经过摸索和课堂观察,我初步形成了关于课堂评价的几点体会:(1)重在鼓励,不随意批评;(2)重在引导,不把答案标准化;(3)重在过程,不只关注分数。

在教学“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课中,有名学生在“历史反思”环节讲到“要是按欧美模式发展可能更好”,引起班上一阵嘘声。于是我通过“(1)对历史问题的看法要符合国情和历史情境;(2)要多角度评价问题;(3)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辩论”的方式进行引导。通过学生的观点展示和教师的反思,结论更全面,更有思辨性,这样既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又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以史为鉴,提高了这节课的质态。从他们眼神的互动中,我感受到了激励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力量。

在评价中,如何引导学生真理解、真内化别人的展示,我们要善于因势利导,比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转述一下他的观点吗?”“你有没有补充?”“你还有什么困惑?”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中,收获的不仅是思维困惑点的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更是精诚合作的共识、共享、共进。

小组合作学习贵在一个“真”字。在学习共同体理念支撑下的合作学习让我们不仅真实地收获了考试数据的惊喜,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团队精神、综合能力的提升。我认为,我们的历史课堂不仅仅在为适应高考而改革,更在为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着积极的、有意义的努力。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合作学习
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浅析中职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