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冠华:男耕女织的实验

2015-10-20王燕婷

大学生 2015年20期
关键词:共识手工家园

王燕婷

1989年出生的唐冠华,过耳的长发,粗布麻衣。高中便退学创办了一个多媒体设计工作室,2007年涉足当代艺术创作。他的朋友评价他“既年轻又不年轻,既超常也足够普通”。在某网站的词条上,他有着“影像、装置、行为艺术创作者、多媒体设计师”一专多能的专业背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是因为一个叫做Another Land的家园计划。

2009年唐冠华发起家园计划,这个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共识社区。在国内,“共识社区”的概念最先由他定义。所谓共识社区是指有共识的某类群体自发组成的独立生活社区。目前,家园计划正运行着五个项目,分别是中国自给自足实验室(CSSL)、青岛家园民间手工文化交流中心(Another Center)、另一个工程(Another X)、独立之道(Independent Life Way)和共识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ies)。

自给自足生活实验室

唐冠华出生在一个家境相对殷实的家庭。17岁那年,偶然中他了解到一位名叫约翰·西蒙的英国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起了自给自足运动,并且出版了一本名为《自给自足手册》的书。这位英国人成了唐冠华的启蒙老师,他在心中规划了一个蓝图。20岁那年,他决定将计划付诸行动,修建一个自给自足生活实验室。

要实现自给自足,并不是画饼充饥。在家园计划刚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唐冠华只身来到青岛崂山清凉涧,为筹备建立实验室做准备。这处坐落于林间的天然模拟生活区离城市不远,坐公车四十分钟就能到达。第一年,他无视所有质疑的目光,如同一个野人一样出没在山上。唐冠华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居住”。实验室第一栋两层楼的房子是唐冠华和1000多名志愿者共同修建完成的。单层面积28平米、总共56平米的房子所用的建筑材料在山上就地取材,用石头、石块和木头架构起了房子的框架,然后用稻草、芦尾、泥沙做填充物。为了提高保暖性,唐冠华和志愿者一趟一趟地往山上运送废弃塑料瓶,总共用了一万五千个废弃瓶子修建了压缩隔热墙。虽然房子还达不到冬暖夏凉的高级标准,但起码能够遮风挡雨抗晒耐寒。“刚刚建成的房子简陋得一度让人以为是危房”,唐冠华笑着说,“我们让十几二十个人站在二层楼里做实践,如果房子不塌就可以住人了。”这栋房子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才修建完成。基地里的这栋小破房子及一块不到三十平米的小菜地就是家园计划最初的财产。

男耕女织的实验生活

在唐冠华上山一年后,老婆邢振也辞去了朝九晚五的投行工作,加入了家园计划。在房子完工的时候,唐冠华盛情邀请老婆上山居住。没水、没电,在山上度过了第一个夜晚,当她躺在用棕榈叶子做成的垫子上,睡在用自己的双手缝制的大蚊帐里,听着虫鸣入眠,邢振的恐惧消散了。在家园计划里,唐冠华将自己和老婆设定为实验室中的实验样本,他们在山谷中实地进行自给自足的生活,亲手制作生活中所需的一切必需品,从房屋建设到清洁能源,从种地养鸡到手工制造,同时观察记录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周期结束之后,两人会将集结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自给自足实验室并与相关专家立项研究解决问题。

唐冠华夫妇在模拟生活区里与其说是在生活,不如说是在工作,但两人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唐冠华的工作方式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原始人,思考诸如石头该怎么样才能劈好,然后垒到房子里。而邢振的方式则是四处游学,这是一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知识的途径。第三种方式则是查阅各种资料,比如网上的资料或者是现有的书籍。随着两人独立生活的延续,问题也一个个接踵而来。一天邢振起夜的时候,发现上厕所成了一个问题。第二天,她告诉唐冠华“我们需要建一个厕所了。”在邢振还未上山之前,唐冠华已经在山上住了一年,但他从未考虑过上厕所这个问题。唐冠华挂着招牌式的笑容谦逊地说,一开始有粪便就地解决,然后埋了它。后来时间长了没那么多地儿了,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唐冠华开始着手搜集修建厕所的资料,他发现不需要冲水的旱厕在山上最为实用,因为山上本就缺水。唐冠华又集结了一批志愿者开始了厕所的修建工程。为了达到环保及废物利用,他想出了分集式的便桶。将尿液和粪便分开收集,然后用草木灰或者是木屑覆盖排泻物,这样就没有异味了。最后储存的粪便还可以作为肥料,既解决了上厕所的问题同时还收集了农作物的肥料,一举两得。

在实验室的前两年,唐冠华与老婆主要进行的是养殖和种植的实验。他们既养过羊也养过鸡,见证了羊的生产过程,也实验习得了“赵汉珪自然农业养鸡法”。养鸡这个实验项目耗时近两年,邢振每天统计鸡生了多少个蛋以及鸡蛋的消耗量,最后总结得出一个家庭需要多少只鸡。一个两年的实验项目当然不仅仅只是统计数据。他们还细化到鸡下蛋的高峰期是在哪一段时间,如果鸡蛋吃不完怎么储存;在下蛋的低谷期,蛋白质可以从哪里摄取。他们还根据生活的需要种植绿色蔬菜,主食则种些土豆和玉米。没有了现代的生产工具,他们想方设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经过多次实验将农耕升级为没有连作障碍的农作物栽培体系。夫妇俩一次次地探索,不断尝试着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方式。

在青岛崂山的实验室中,唐冠华夫妇与一众志愿者完成了多个生态实验项目,包括手工废旧塑料袋压缩隔热墙、雨水收集过滤研究、天然手工皂研制、手工混凝土配比实验、生态厕所设计、造盐、制酱、发电等各种各样的实验。唐冠华说,他们尝试过不下五十种实验,但只有一半左右成功了。在家园计划的官方网站清楚地陈述排列着所有的众筹项目,既有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也有已经完成的实验成果。

“共享”才是核心

2015年,家园计划进入了第五个年头,自给自足实验室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唐冠华从未忘记建立共识社区的初心,也是他想通过共识社区达到的终点,那就是共享和公益。唐冠华希望在家园计划实施的五年内,逐一实践从建筑、能源、农业到油、盐、酱、醋、糖等日用品的简明制造方法,并将这些方法也整理编撰成一本书,取名为《生活必需品自给自足手册》。

然而唐冠华并不满足于仅仅通过书籍来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成果,他深谙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从新浪博客到自制官方网站,从微博再到微信公号。在家园计划的博客中,所有的文章都按自己的主题分门别类。访客可以轻易地按照建筑、能源、植物、动物、环境、日用品、食品、生活、观念、消息、土地等不同的类别搜寻所需的信息资料。

尽管唐冠华每天都做着粗重的活计,但他仍然没有放弃艺术创作的热情。2015年,他创立了《独立之道/INDEPENDENT LIFE WAY》系列短片,全片由20集定格动画短片构成。动画定格的制作方式虽然简朴,但也新意十足,生动有趣地阐述了如何在森林中亲手制造建筑、能源、食品、日用品。在第四集《面食》中,三分钟的短片讲述了制作馒头的完整过程。导演用看不见的双手制酵、和面、发面、切块、蒸馒头。实验成果看似简单,但是学习制做馒头的实验过程却并不那么容易。唐冠华和邢振用了不下百斤面粉来研制发面用的酵母。唐冠华说,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研发酵粉。有时候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发酵物发霉变臭;有时候用量过多,发酵物胀大成了石块。尽管每个食品商店里都可以轻易地用流通货币买到做馒头的发酵物,但是他们希望能够自己研发并将制作方法免费分享给大家。当香甜绵软的馒头被最终制作出来的时候,唐冠华说,那样的馒头异常美味。

唐冠华在网络上进行文字、图片和影像分享,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组织各类分享活动。打通线上,串连线下,连最时尚的O2O模式也被他运用到信息共享的过程中来。2014年他成立了青岛家园民间手工文化交流中心。这是民政部许可成立的民办公益组织,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及民间手工艺的传播、交流。邢振在这个项目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唐冠华身上的粗布麻衣就出自于邢振的双手,活脱脱一个织女的形象。她还在实验室中学会了制作植物油手工皂、手工鞋子、茶籽粉清洁、手工纸、手工针织。崂山上的实验室里常常举办各种工作坊,邢振亲自教授慕名而来的志愿者各类手工制作的方法。

在中国的云南,共识社区也在慢慢生根开花。近几年来,唐冠华与邢振去过中国无数个城市和乡村,探寻适合建立共识社区的土地。他们也考察过国外主张自给自足的共识社区,最终选定云南大理,并将社区取名为“三炮岛”。他和朋友在大理苍山脚下银桥镇鹤阳村租下15年的房屋和土地,开始营建共识社区“三炮岛”。

如今唐冠华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他不仅要继续实验、修建社区、完善家园计划,还要接待到访的志愿者,每天在网络上记录社区的修建进程和各项线下活动的宣传。唐冠华说:“家园计划并不是为了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活方式,而是为了吸引有同样理念的人。我们尊重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我们也为有想法的人提供另一种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共识手工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寻找失落的家园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绿家园
别让“PX共识”在爆炸中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