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自然专访台湾著名摄影家彭大利

2015-10-20北寒

旅游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摄影家协会胶片摄影家

北寒

Q:彭先生,是何时接触摄影的?在退休之前,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A:我从1971年开始接触摄影。在退休之前,我一直从事国土法律工作,并开了一家事务所,主要涉及土地法、遗产继承、民事诉讼以及私人的法律部分等。

Q:我看您的作品题材很丰富,但主要以生态、风光为主,为何喜欢这样的题材。您在创作此类作品时,是怎样的心态?举例给大家分享一下。

A:在摄影上,我共有11个项目同时在拍,生态摄影,比如鸟类摄影,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项目。鸟类摄影是在我较为年轻的时候开始主攻的一个专题,一直到现在我还在坚持拍摄。从“开禁”到现在,这个专题我已经坚持了24年。在这24年中,有5年的时间专攻鸟类,尤其在夏天,此外,也有一段时间因为居住环境和办公环境的改变,停滞了一段时间。

我十分喜欢拍摄大自然。在台湾,适合一年四季长期拍摄和经营的题材,我选定了之后,会一直坚持去拍。边拍边淘汰,保留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比如,我在拍观音山的时候,先后去了200多次,这是从十五六年前就开始坚持的事情。观音山在台湾不是很起眼,没有太特别的风光,拍摄它就需要对季节、天气和色彩做到准确把握。比如,什么季节会出怎样的天气,会有怎样的色彩出来,都要明白的。为了完成这个专题,我坚持了近20年。

再有一个专题就是“水·石”。如“海浪和礁石”,这属于北海岸的风光,我会不定时地去拍。特别是在10月份,东北季风强烈的时候,在台湾东北角海岸线上,海浪会拍打上来,加上秋高气爽的天气以及强烈的阳光,海浪会呈现成金黄色,非常好看。这应该都属于风光范畴。

如今,我们整天处在都市森林中,每日见到的除了高楼就是车流,生活枯燥无味,压力很大。所以,我们就需要走出去,到外面去看看,同时还要将外面的优美的风景和良好的生态带回来,在愉悦自己的同时也能感染他人。你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大自然里一切美好的事物,它们能带给你感动,也能带给你启发。这就是一项快乐,尽管你在拍摄时是很辛苦的。

Q:在您看来,当前两岸摄影界在摄影风气上有哪些差别?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A:说实话,当前台湾摄影师用的相机等器材是赶不上大陆的。前几年,我参加“国新办”举办的一次百名摄影师看西藏和新疆的活动。在活动中,我看到很多摄影师用6×6、617或者8×10等大相机,还有的用数码中画幅相机。这或许跟摄影客观条件有关系,大陆有大景,所以就需要大相机,台湾缺少大景,多半用到120的相机就差不多了。我也时常用6×6画幅拍摄,并且一直坚持着拍胶片。胶片拍摄和数码相机拍摄不一样,因为你的胶片数量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无限制的去拍摄,这就要求你有更高的素养,做到一击必中。此外,如今胶片摄影在速度上、数量上赶不上数码相机,所以这能培养人“慢摄影”的习惯。

Q:您认为两岸就摄影交流来说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A:在2001年前,两岸摄影界还没有对口交流。2001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次打开了两岸摄影界交流的窗口。当时,我正担任中华艺术摄影家学会理事长,这个协会由郎静山创办,我是第三任理事长。正好赶上两岸经济、文化等对口交流的时期,中国摄影家协会也给我们发来邀请函,希望能开启对口交流。接到这个函后,我们十分重视,义不容辞的全力配合以达成这个项目。从那年起,两岸摄影家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当时,我们申请了在“国父纪念馆”开海峡两岸首届摄影年展,我邀请到了萧万长来此揭幕。后来,我们又接着办了一次中国摄影家协会推荐来的周庄摄影展。此后,中国摄影家协会带队来了不少摄影家,我带着他们走遍了全台湾。从此,我们彻底打破了以前的冷淡状况,以后双方交流越来越密切。

野柳蜡烛台   2011年10月拍摄10月份台湾东北季风强烈,海浪涌上烛台。在下午四时斜光照射下,山脉与海景相映,产生色彩、光影之美感。

其实,在之前摄影交流还属于“禁忌”,但我就想促成这个事情。在当时,台湾内部还有些意识形态的问题,都不愿意主动跟大陆交流,都怕被别人冠一顶“红帽子”。我就想,我也是中国人,我的祖籍是四川的,所以在促成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没有顾忌,不去在乎,没有太多的心理包袱,我相信我有这个能力将对口交流做好。不论是“红帽子”,还是“蓝帽子”,大家都要明白,这是中华民族的帽子。文化归文化,政治归政治。不要让一些文化交流,都受到政治牵扯,所以我就想,这没什么啊,一定要打破这个僵局。后来,交流促成了,我就发现好多人在积极靠近。现在大陆这边,我每年都要来几次。如,前些年中国文联的文代会,中国摄协全代会等都会邀请我参加,此外,大陆这边的很多展览也会邀我出席,印象较深的如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等承办的第五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再就是巴林左旗国际摄影季的活动也很好。大陆的很多省份我都去过,各有特点,很难说哪些地方会更好。

Q:您对“摄影”有怎样的理解?你对当前年轻的摄影人有怎样的寄望?

A:摄影在我看来,一种属于群众摄影,一种属于商业摄影,还有一种属于组织摄影。这三种摄影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和代表性。因其活动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在这三种摄影中所表现的风格也不一样,所以要求也就不同。在摄影,我认为最有影响力两大块,即组织方式和群众参与。

对于当年的年轻人,我建议是年轻人要跟随潮流的。如今已经进入数码摄影时代,年轻人要积极地去接触、认识和熟练创作。同时,数码创作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能给年轻人在尝试创作时,提供更多的便利和空间,以及更为丰富的创作力。当然,如果喜欢拍胶片,自然这其中的乐趣,只有深入了才会知道。

猜你喜欢

中国摄影家协会胶片摄影家
No.8 胶片复兴使柯达公司产量翻两番
沃野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作品一
旺久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