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麦20小麦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2015-10-20白和盛杨建春
白和盛 杨建春
摘要:介绍了扬麦20的特征特性、相关标准的制定及其扬麦20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规模、实施途径、效益、组织形式。
关键词:小麦;特征特性;相关标准;标准化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S512.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5-0107-02
小麦是江苏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200万hm2以上。近年来,扬麦系列小麦品种在江苏省淮南麦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程顺和院士为首的科研创新团队,继扬麦5号、扬麦1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又相继育成了扬麦10号、扬麦11号、扬麦12号等小麦新品种。扬麦20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定名,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熟期早、大穗大粒等优点,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淮南麦区迅速推广应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有助于推动该地区小麦生产水平提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1扬麦20的特征特性
扬麦20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9年采用扬麦10号与扬麦9号进行人工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0002,并申请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申请公告号CNA007969E。该品种具有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纹枯病,抗倒性强,耐寒性好,品质优良等优点,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省及安徽省淮南地区、湖北省中北部、河南省信阳市、浙江省中北部地区种植。扬麦20春性,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早熟1d;株高86cm左右,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结果显示,扬麦20平均穗数分别为429万、432万穗/hm2;穗粒数分别为42.8、41.0粒;千粒质量分别为41.9、41.0g;籽粒容重分别为794、782g/L;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10%、12.97%;面粉湿面筋含量分别为22.7%、25.5%;沉降值分别为26.8、29.5mL;稳定时间分别为1.2、1.0min。2008-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较对照增产明显;2009-2010年生产试验结果显示,较对照品种增产4.6%。2扬麦20相关标准制定
农业生产实施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农业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手段。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标准化。2011年扬麦20已开始在长江下游地区推广应用,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国家要求,先后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225-2012《小麦品种扬麦20》、扬州市地方标准DB3210/T1307-2013《扬麦20生产技术规程》、DB3210/T1308-2013《扬麦20繁种技术规程》,《扬麦20原种生产技术标准》正在制定中。扬麦20相关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扬麦20种子的生产经营、促进扬麦20推广应用、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增强江苏省淮南地区弱筋专用小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扬麦20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3.1示范区建设的地点和规模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政府签订了700hm2左右的土地租赁协议,第一承租期为18年,以江都区小纪镇建设的万顷良田(小纪镇纪西村、竹墩村、高徐村、富民村、纪东村、迎新村)为核心,每年繁育种子400hm2,扬麦20生产示范0.33万hm2左右。
3.2以种子繁育为主体,推进扬麦20系列标准实施
建立以扬麦20种子繁育为主体,与扬麦20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有机结合的标准化示范区。严格按照《小麦品种扬麦20》品种标准监督检查品种提纯复壮,坚持采用株(穗)系(行)选优提纯法,确保基础种子与育种家种子基因型保持一致。按照GB/T17317-2011《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检查种子质量。按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种子加工、精选、包装、质量检测,保证示范区种子纯度、质量。实施扬州市地方标准DB3210/T1307-013《扬麦20生产技术规程》、DB3210/T1308-013《扬麦20繁种技术规程》等。
3.3标准实施的主要途径
3.3.1加强技术培训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应当注重对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标准化示范区农民的培训,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作为农民的培训平台,2年来共培训乡村农技员、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及示范区农民500余人次。注重“农技与农艺相结合,普训与入户相结合,专题讲座与现场操作相结合”。
3.3.2为标准化种子生产建设配套的保障设施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在小纪镇征用了3.33hm2土地建设稻麦种子研发中心。现已建设种子加工厂房、仓储等配套设施近3800m2,配套种子烘干设备24台套,加工生产线2条。3000m2实验楼已经建设完成,现已投入使用。
3.4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措施
3.4.1组织形式成立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专家、项目执行专家、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设核心技术完善组、配套技术集成组、生产示范推广组、监督检查组。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及示范区乡、村级分管领导和农技、企业业务骨干联合实施。
3.4.2运行机制根据总体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指标,将任务落实到职能组,实行目标管理。对示范区乡、村按照承担任务及示范实绩配备项目资金。建立健全农机服务合作社、植保专业队、农技推广专业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种子繁育合同以及服务合同。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跟踪考察考核及阶段性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将示范区工作环环扣紧、上下联贯、左右互动,提高实施力度、效率,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4.3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具有稳定性、朴实性、实用性等特征,是联结科技与生产的“传导体”。培育科技示范户,不但能帮助示范户致富,而且通过示范户的带动与辐射,周围群众能很快掌握科技成果。扬麦20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培育了10个科技示范户,最大的科技示范户种植面积80hm2,最小种植面积也有16.67hm2,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了扬麦20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促进当地农业科技进步、农民致富、农业增效。
3.5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效益
扬麦20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项目区农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扬麦20标准化示范区建成后,小麦平均增产6480kg/hm2,较项目实施前增产495kg/hm2。
4.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
通过扬麦20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构建了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形成了农科教单位农业专家科技服务团队+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村级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动力之源,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有力抓手。应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