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在创无邪高校中的有益做法

2015-10-19陈蕾

科技视界 2015年29期
关键词:邪教高校图书馆

陈蕾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内邪教侵入的严峻形势,对大学生参与邪教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加入邪教的严重危害性。在这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的特点,阐明了创无邪校园中,图书馆的优势以及对几点有益做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邪教;高校;图书馆

1 高校校园反邪教形势严峻

1.1 邪教现状

刑法第三百条指出,“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在当今社会,它和黑社会、恐怖主义并称为世界三大毒瘤。在精神领域的摧残中,邪教无疑是精神污染公害中的首害。它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扰乱秩序、摧残心灵、坑害民众,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邪教不是哪一个国家的特殊现象,也不是哪一个民族的变异行为,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毒瘤。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邪教组织有3000多个到1万个左右,信徒有数千万人至亿人,蔓延迅速。世界上危害和影响较大的邪教组织有:美国的“人民圣殿教”、“大卫教派”、“天堂之门”、“上帝的儿女”,瑞士的“太阳圣殿教”,日本的“奥姆真理教”,印度的“奥修静修会”、韩国的“天尊会”,乌干达的“恢复上帝十诫运动”等。我国自建国以来,曾被政府公开取缔处理过的邪教有“一贯道”、“被立王”、“主神教”、“呼喊派”、“法轮功”等。[1]它们在政府的高压打压下,转入地下,不断改头换面,它们打着救世主的旗帜,不断蔓延,不断扩大自己的发展土壤。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即使邪教组织再伪装、再美化也无法掩盖它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的属性。所以一直以来,政府不惜余力打击邪教,阻击它的发展,切断它的发展脉络。但是由于它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某些原因,实际上,邪教存在的文化土壤仍未消除,它至今仍旧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着,山村、贫困的山区、城市社区等都有他们潜伏的身影。

最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它们把魔爪从偏远山区伸向城市,伸向了纯洁的校园,从伸向无知妇女,到把正拥有大好青春的知识青年作为它们极力争取的目标。邪教组织正逐步向高校渗透,大学生、教师,甚至知名教授也参与邪教活动,出现了邪教成员年轻化、知识化、高学历化的趋势,这的确让我们痛心不已。邪教组织针对大学生好奇不成熟的心理,不择手段,花言巧语,恐吓利诱把他们拉入泥潭,深陷其中,不得自拔。严敏,某高校大学生,因宣传邪教信息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

1.2 大学生参与原因分析

第一,心智不成熟。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刚经历高考,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这是一批困倦了多日的小鸟,终于有一日飞出牢笼,飞出家人的约束,前所未有争取自由,争取独立的血液在身体里澎湃。大学生以前的生活除了学习很少有社会生活的经验,对于邪教人员所鼓吹的,信奉的内容缺少辨别的能力。在受到邪教成员利诱时,抵挡不住诱惑。在遭到邪教成员威逼暴力对待时,缺少解决的方法,即使已经意识到危害性时,由于性格的软弱和刚入世的单纯,使得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很容易陷进别人有心挖好的陷阱里。

第二,好奇心强,人云亦云、盲目跟从。笔者针对学校学生信仰宗教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发现他们信仰某些教的起因有受到学生身边亲戚的影响,也有受到他们的同学的介绍,很少是因为他们本身对宗教有浓厚的兴趣。只是因为好奇,因为朋友情谊,就稀里糊涂的加入了邪教。再加上现在邪教发展成员的途径越来越多样,网络、邮件、电话、微信等全面地渗透进日常的生活中,这使得那些单纯缺少辨别力的大学生,加上好奇,加上大学生活精神世界的空虚,让他们深陷泥潭,不得自拔。

第三,对宗教概念不清。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它宗教均为民族性和区域性宗教)。中国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很多大学生,他们对宗教信仰的政策,以及有关于佛教、道教、基督教等一些主要教派的基本知识不是很了解。对于怎么区别宗教与邪教,他们也都无法说清。而现在很多邪教就是打着宗教的幌子,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模糊与宗教的区别。对宗教的理念进行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为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高度神化自己的教派,对成员实行精神控制。而缺少辨别能力,缺少专业的宗教知识的大学生就成为了邪教的高危易感人群。

第四,无力处理自身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从单纯以学习为主的高中生活过渡到大学生活。除了适应学习内容的变化外,人际关系,专业喜好,业余生活等等,他们都要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才能比较好的进入大学生的角色。在这个过渡期,他们会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些心理怯懦的,情商不高的学生就在这个适应期出现很多问题。往往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失落感会让他们产生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他们逃避现实,寄希望于邪教活动,在那里寻求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

1.3 大学生加入邪教的危害性

第一,邪教组织传播途径更多样。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邪教组织从以往张贴小广告、拨打匿名电话等方式转向互联网,把网络作为他们传播发展的重要方阵。发送匿名信件,建立非法宣传网站、安装恶意插件等。大学生的加入,利用大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知识,和吸收新知的便捷性,都会使得邪教组织的传播和活动变得更为隐秘,更广泛,更具有杀伤力。高水平人才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家对反邪教查处的难度。

第二,大学生的群体效应。前文已经分析过,大学生血气方刚再加上生活经验欠缺,缺少是非辨别力,使得大学生更容易互相影响,一个学生参与邪教很容易带领一大批学生的加入,这个辐射影响不容小觑。再加上他们集体生活,远离家庭,老师也不可能24小时跟随。这给他们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如果不遏制他们,让他们暗流涌动的后果是不敢想象的。

第三,社会不安定因素会加大。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的保证,如果因为邪教的侵害,那么原本建设祖国的新兴力量会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绊脚石,他们所学的知识也将成为制造社会恐慌,不安的利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让他们远离邪教,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为了维护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我们的国家能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

2 图书馆开展反邪教活动的优势

2.1 图书馆服务对象广

高校图书馆是面向全校师生读者的,她的服务对象就是他们,图书馆制定的任何政策、制度、目标、任务都是围绕他们而制定的。和学院相比,在反邪教中,图书馆辐射的面会更广,受众会更全。学院面对是仅仅是该学院的学生。同样的举措、同样的宣传在图书馆,也会因为服务对象广,而取得的效果也会更明显。针对大学生的群体效应,图书馆反邪教的力量也会几何倍的增加。图书馆可以与学院结合,集结优势力量,进行有针对的反邪教活动开展。

2.2 反邪教途径多样

在图书馆的读者都是流动的,读者也喜欢去图书馆看书学习讨论,在图书馆营造良好氛围,构建无邪校园活动,会来的更容易,再加上图书馆自己能采书,能布置宣传栏,也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因此要发挥出图书馆的良好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辐射整个校区,从而创建成一座无邪高校。

3 图书馆防范邪教几点有益做法

3.1 开展万人签名 ,营造舆论氛围

毛泽东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2]

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搞乱一个社会,往往是先从思想阵地打开缺口的。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

利用图书馆在学校处于中心的地理位置,开展“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谱写动人青春”的动员大会,设置长条幅标语,号召全校师生参与签名,表达拒绝加入邪教的决心,禁止在校园内开展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营造全民拒绝邪教的氛围,给已经加入邪教的同学敲响警钟,也给正在彷徨的学生以提醒,给涉世未深的学生以教育。营造正能量的舆论导向,若是在签名会现场,有曾经误入邪教的学生做事件回顾报告那效果会更赞。

3.2 全方位营造宣传氛围

邪教组织宣传方式一般比较隐蔽,见不得光。“邪教宣扬的思想观点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某种媒介来传递,才有可能让民众成为受众,在思想上产生可能的碰撞或共鸣。”[3]而我们则理直气壮,站在阳光下,就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方位的营造宣传氛围,抢占宣传阵地。图书馆可以和学校宣传部等结合,首先设置标语,制作条幅,在图书馆大楼正面悬挂,让读者一进入图书馆,首先看到宣传条幅,从心理上被动接受教育。另外利用图书馆橱窗一角,详尽地介绍有关邪教与宗教的区别,以及邪教的真实面目等相关知识介绍。其次可以找印刷厂,把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制作成简单的宣传页或是宣传手册。每一个进入图书馆的读者人手一份,全方位的将反邪教知识推到大学生面前,俗称头脑风暴,给学生筑起坚固的舆论墙,在图书馆主页上也可以推入相关介绍文字,使得每一位浏览图书馆网站读者在无形中接受了精神的教育,营造浓厚的崇尚科学氛围,不给邪教留任何空隙。

3.3 反邪教书目推荐,开展图书漂流

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的优势,开辟专门的读书区域。向读者推荐反邪教书目。共青团中央近日就推出了“崇尚科学拒绝邪教”图书专榜。比如中国社会出版社的《暗访巫医——巫医骗术揭密》和《神功内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清除邪教再生的土壤》、红旗出版社的《哲学通俗读本》、新华出版社的《揭批“法轮功”邪教》、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当代无神论教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拒绝邪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伪科学爆光》和《伪科学再爆光》、九洲出版社的《拒绝邪教》、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透视邪教——解剖法轮功》、学林出版社的《谎言重复一千遍》、江西美术出版社的《破除迷信拒绝邪教》、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破除迷信问答百题》及济南出版社“科学与信仰丛书”等总共15种图书。

图书馆可以利用文献资源中心的特点,开展反邪教图书展,“崇尚科学、拒绝邪教”的图书漂流等活动。让读者进一步了解邪教的本质与危害,树立强大的精神壁垒。

3.4 吸收大学生力量。

邪教组织发展大学生成为他们的成员,我们也应该将大学生拉入到反邪教的队伍中去。我们做的不仅仅教大学生拒绝邪教,更让他们成为反邪教的中坚力量。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发挥出他们的所长,比如吸纳网络技术人才,建立网络防御系统,筛选屏蔽非法网络,切断邪教传播阵地;同时建立我们自己反邪教网,抢占宣传阵地,引领正确的网上舆论导向,不给邪教组织任何机会。也可以吸纳相关的宣传人员,利用学生广播站,文学社撰写文章稿件发表自己内心感悟,用自己的真实体验,感悟唤醒身边那些仍执迷不悟的同学们。

3.5 开展丰富活动,吸引大学生走进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八条明确规定:“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们教育宗旨是“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些真正被邪教组织洗脑的大学生们不是很容易就被感化的。我们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和邪教组织进行拉锯战。让学生们动起来,学起来,精神世界丰富了,不空虚了,那么邪教就没有它生存的空间了,因此利用图书馆本身的特点,尽可能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业余文化生活。比如周末馆影院播放《识破邪教“全能神”》警示教育片、每周清晨经典朗诵会、我爱发明创意比赛、书画展、演讲比赛、揭秘科学讲座等等,给大学生们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自在,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在活动中,在人与人交流中,大学生们才会不逃避社会、不逃避自己,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多彩的现实世界,那么邪教就没有空子可钻了。即使邪教组织虎视眈眈地盯牢大学生,但是大学生坚实的精神壁垒会让他们无功而返。

高校是祖国的灵魂,因为那里有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我们绝不允许邪教在高校、在大学生面前心存歹念。面对邪教,我们义正言辞,请滚出高校,请远离我们大学生!我们需要一个无邪的纯净的校园。

【参考文献】

[1]http://lqpa.luqiao.gov.cn/articleShow.aspx?cid=10&sid=53[OL].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摘[M].人民出版社,1996(194).

[3]吴东升.邪教的秘密——当代中国邪教聚合机制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13).

[责任编辑:侯天宇]

猜你喜欢

邪教高校图书馆
盘点2022年世界邪教劣行
远离邪教要幸福就要奋斗
图书馆
张健的传销邪教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邪教与宗教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