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麒派艺术成就根源探究

2015-10-19贾瑞红

上海戏剧 2015年10期
关键词:周信芳京剧艺术

贾瑞红

20世纪初,南派京剧风靡全国,一批南派京剧表演艺术家脱颖而出。周信芳便是其中最杰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成就斐然而独树一帜,创建了遍行全国的“麒派”,为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近代化进程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通途。

作为麒派艺术的创始人与集大成者,周信芳的演剧风格、艺术成就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更有些人以刻意追求外在形似和剧目数量而自诩掌握了麒派真谛者。因此,探究周信芳艺术成就的根源所在尤为重要。任何艺术家在艺术成长道路上,勤学苦练是必须的基础,一代大师周信芳亦是如此,同时,诸多因素的具备更是不可或缺。

旁及数家 师承百家 自立一家

周信芳幼年在北京学戏,曾在喜连成搭班,受到谭派艺术丰富营养的浓郁熏染,他还吸收了汪桂芬的气势浑厚和孙菊仙的悲壮慷慨,并把三大宗师的艺术熔于一炉。同时,长时期在上海演出,他从潘月樵、汪笑侬等前辈处接受了民主戏剧的思想,同与徽戏关系密切的王鸿寿长期合作,学会诸多名剧和徽剧朴实明快的表现方式,他还借鉴了花旦冯子和、花脸刘永春等的表演方法……他身处南方,却是南方知名演员中去北方演出最多、时间最长、合作最广、对南北京剧艺术交融最有成就的艺术家。周信芳传统根基深厚、艺术视野广阔、演出经历丰富,这些构成了他艺术成就最坚实可靠的基石。

周信芳喜欢观摩各种类别的戏曲、电影、话剧,他的艺术记录里,随便翻阅一页都可看到这方面的记载。在他看来,任何艺术样式都是相通的,可以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他自己的剧目中,《徐策跑城》、《扫松下书》、《刘唐下书》、《斩经堂》等移植自徽剧,《义责王魁》改编自苏州弹词。他对昆剧评价很高,鼓励京剧演员多学昆剧。建国以后,他更是抓紧一切机会接触和观摩其他戏曲剧种。1958年七省巡演之际,他在湖北观看汉剧《琵琶词》、《秋江》、《棒打春桃》;在四川观摩川剧《拾玉镯》、《杀惜》、《情探》;在甘肃欣赏秦腔《貂蝉》……通过对不同戏曲样式的学习和研究,周信芳深刻体会到:不同剧种享有各自特色,京剧简练明快,而细腻不足,地方戏生动亲切,却略过繁琐,可相互借鉴以为己所用;要不断扩大艺术眼界,交流艺术经验,才能使京剧事业日益活跃;京剧演员要时刻要求自身加强技术锻炼,特别是一些繁难性技巧,以展示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为了以身作则,在我演出时,遇到‘吊毛等繁难的技术动作,我坚决不肯改变或降低规格;相反地,在某些技术性特别强的剧目(如《徐策跑城》等)里,通过观摩借鉴,我更加强和发展了我的舞蹈动作。”他酷爱电影,每有新片从不错过,一些经典作品更是反复观摩。他熟悉诸多国度的电影和演员,从他们身上学习演技、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创作演出。他将美国影星考尔门的表演借鉴到宋江刺杀阎惜姣时的身段和内心展现,将约翰·巴里摩亚的演技化入萧何看韩信题诗时背脊的颤动表演……他演过话剧,学过西洋音乐,探戈、交谊舞也颇为精通,这些都成就了他表演艺术的不断创新。

周信芳是麒派艺术的创始者,但他从来都反对闭关自守,丝毫没有宗派情绪。他广采博纳,融会贯通,继承了前辈表演艺术的精华;同时,他勇于借鉴,锐意革新,结合自身条件提炼加工,出色地把继承传统和革新创造连贯起来,可谓旁及数家、师承百家、自成一家。

高度的文化自觉

强烈的时代意识

周信芳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逐渐认识到艺术家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感、要时刻充满历史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艺术作品要明辨曲直是非、顺应时代潮流。演戏要“反映世事潮流,合乎观众心理”,本是他赞许前辈谭鑫培的话,后成为他一生重要的演剧理念。

周信芳一生创作演出剧目六百余出,其中最精彩、最受观众喜爱的几十出保留剧目,像《四进士》、《乌龙院》、《清风亭》、《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无不是这方面的代表和典范,处处洋溢着饱满的爱憎情感与道德观念,与观众息息相通、与时代强烈共鸣。他所创造的麒派艺术也在逐渐的创作过程中,显示了高扬爱国主义思想、鼓舞民主主义精神的鲜明特征。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周信芳创演了揭露袁世凯罪行的《宋教仁遇害》、《王莽篡位》;抗日战争时期,创演了反侵略的《徽钦二帝》、《明末遗恨》,在遭禁演、受威逼时,他仍在报纸刊登抗击侵略的爱国剧目《文天祥》、《史可法》的广告,并在舞台两侧悬挂大幅预告达四年之久。解放战争时期,他接受并参加了共产党所领导的进步运动。建国后,创演了提倡直言不讳的《海瑞上疏》、蕴含深刻历史教训的《澶渊之盟》以及排演完成即被禁演的现代戏《杨立贝》……周信芳始终与时代接轨、与群众结合,直接或曲折地体现着深刻的历史使命。田汉曾赠其诗高度赞扬周信芳道:“留须谢客称梅大,洗黛归农美玉霜;更有江南伶杰在,歌台深处筑心防。”后辈在学习麒派的过程中,一味单纯地追求其外在表现形式而缺乏深层次的领悟、忽略它的时代进步性和人民思想性,是不可能真正领悟麒派艺术精髓的。

深入生活 关照人民

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艺术发展的活力来自人民。广泛深入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接触人民、关照人民是获得丰富创作资源的前提和必需。周信芳始终严格恪守这一艺术准则,并倾尽一生之力予以践行。

1955年,周信芳跑遍东北、华北、华东五个省的十个城市进行为期八个月的巡回演出;1956年到1957年期间,周信芳访问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和其他八个大小城市,作了整整两个月的演出……周信芳不断把京剧艺术送往各地,同时更得到向当地剧种学习成就和经验最好的机会。

1958年,已然63岁高龄的周信芳带领上海京剧院和新民京剧团的演职人员历经七省作巡回演出,先后到达江西上饶、南昌、九江,湖北黄石、汉口、武昌、宜昌,四川重庆、成都,甘肃兰州,陕西宝鸡、西安,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整个演出时长六月余,由1月9日开始,持续至7月14日结束,共演出175场(有时夜场演出两出剧目,共196出),皆是麒派经典代表剧目——《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打严嵩》、《斩经堂》、《清风亭》、《乌龙院》、《描容上路、扫松下书》、《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等。

此次巡演到达城市大多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服务对象主要是工人弟兄。以第一站江西为例看周信芳的演出轨迹:上饶——罗桥——南昌——新建——洪都——九江——兴中。城市演出期间,周信芳深入罗桥部队、望城岗、机械厂、纺织厂、电器厂、砖瓦厂为工人、农民、士兵们演出。在湖北,周信芳带领同仁进入煤山矿区、钢铁建筑公司为工人们献艺……

巡演初期,正值最冷冬季,又碰上漫天大雪,寒气噎喉,周信芳嗓音黯哑,依旧装扮齐整,走上舞台,回报慕名而来的观众们。周信芳是如此深切地关照着广大热爱京剧、喜爱自己的人们,不仅仅有城市中千千万万可以走进剧场的观众,更有那些奋斗在全国各条战线的工农兵建设者们。不断地为工农兵送去演出是周信芳舞台生活中一件重要的大事。看着眼神炽热的工农兄弟们,看着正襟危坐观看聆听的战士们,周信芳感觉到无比的光荣和幸福!他走进工农兵生活,参加农作劳动,与他们亲密接触,为他们清唱数曲。他时刻提醒和要求自己,要始终从思想上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使麒派艺术在更高程度上和人民生活结合在一起。

为更加贴近观众喜好,周信芳不惮放下身段,不断对自己的演法和戏目改进提高。他以自身经历证明,迎合观众并不一定是发展和完善艺术的对立面,相反,在某些状态下,反而可以帮助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更好地成长。

这些城市的人们也以最大的热情回报他。周信芳每到一地,无不受到最高级别的欢迎、最热忱周到的接待。人们尊敬地称他为老艺术家,到处都是满含热情的笑脸。火车到达之日,市政府、地委、文化局、剧团等派人接送,为他召开盛大而隆重的欢迎会,市长、市委书记、部长、局长、部队代表、戏曲界代表等悉数参加作致词、讲话。部队官兵夹道欢迎、学校师生全体出迎、工厂农村燃放鞭炮……演出结束,领导纷纷上台道乏、群众争抢奉献鲜花。在甘肃阿干,更有六十多岁退休老工人,二十里外翻山来看他的演出,并感叹:一生能看这样一次好戏,死亦不冤!对于一个京剧演员来讲,这是何等的一种荣耀!周信芳在文章中写道:“在这次巡回演出中,通过不断地下乡、下厂演出,通过和工人农民弟兄交朋友、谈知心话,帮助他们劳动生产,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对我们自己说来,将是一次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而对工人农民弟兄,自然也将起到一定的鼓舞生产情绪的作用的。”

我们知道,大部分戏剧样式的中心任务都是通过创造光辉的人物形象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正因此,演员必须深入生活,到人民群众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正是以此为基础,麒派剧目不断被整理加工而常演不衰。麒派艺术是建立在人民基础上的麒派,对于生活的接触深入,对于人民的忠实热爱,是麒派艺术的灵魂所在。

“家藏万卷 学富五车”

周信芳所以能够创造独树一帜的麒派艺术、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与其好学不倦、博闻广识是分不开的。好读书是他突出的特点,他曾说:要唱戏也得多读、多看、多研究,不读书怎么会知道古人的历史和性情?自己不知道历史,表演起来,能够感动人吗?吴石坚称赞周信芳:“家藏万卷,学富五车,所以你的戏也多、也好。”

他很重视文化,尊重知识。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经史专著、古今文学集成、大量的戏曲资料……周信芳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逛书店,一有闲暇功夫他就跑到书店去,淘几本心爱的书。去外地演出也不例外。家居无事,他总是泡在书房与书为伴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一点多余的钱,有一点多余的时间,他都花在书上面了。这也有助于他在研究剧目中引经据典地深入剖析,学以致用地解决问题。他演《一捧雪》,觉得老本子中戚继光巡更的情节不是很合理,认为堂堂总兵不见得肯为家奴熬夜吃苦,便把这场戏删去。有人为此提出异议。周信芳查阅《古本戏曲丛刊》,发现古本也没有这场戏,证实了他见解的正确性。为改编《闯王进京》,他通读《明史》,为使《海瑞上疏》精益求精,他研究了《明纪》……

他说:编戏演戏也和其他任务工作一样,主要就在多学,向生活学,也要向历史和古典文学中去学。他读书的兴趣非常广泛,不仅刻苦钻研专业书籍,还在不断追求各方知识。他能动笔写作,目前我们能查阅到的他写作的文章达120余篇,这在同辈中极其罕见,很多谈及表演艺术的文章至今都是后辈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周信芳喜欢研究历史地理,每到一地都去了解当地历史源流、地形地貌、风土人情。上饶县、临川县、新建县形成过程经历哪些蜕变?九江县、三峡、兰州市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当日的面貌?他都一一了解查访。他拜谒汤显祖墓、拜谒烈士墓、参观刘备庙……这些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这些知识又被充分运用在了京剧剧本的创作中。《冀州城》一剧中冀州,过去都以为是河北的冀州,但周信芳对此存有异议,他查阅书籍,再结合剧情研究一下,才知道是伏羌县,在陇中地方。

周信芳的书法、国画都有相当的水平,不少人慕名而来求他一幅字画、一把扇面。他认为:一个演员,诗词不一定会做,但要能看;书画不一定擅长,但应该懂。他的学问之广博、眼光之深远令人敬佩。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同样一出戏,在他演来异彩纷呈,同样一个人物,在他刻画下鲜活灵动。

结 语

周信芳一生艺术成就卓越,他是一位杰出的、富有责任的、充满高度文化自觉感的人民艺术大师,为京剧舞台艺术开辟一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进行了毕生的探索。他所创造的麒派艺术是戏曲艺术乃至整个民族戏剧文化的瑰宝。戏剧评论家刘厚生先生说:“如果我们要在现代京剧演员中选出几个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人,那么头两个当然就是梅兰芳和周信芳;如果从老生行当说,周信芳更是当仁不让的一代宗师、首席人物。”

(注:文中引文均出自《周信芳文集》和《周信芳艺术评论集》。)

猜你喜欢

周信芳京剧艺术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大师排练也不含糊
纸的艺术
“戏子”和名媛的传奇恋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周信芳旧藏反响热烈
周信芳坚持拍背影戏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