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抗战英雄劲旅:从东北抗联到苏八十八旅到人民自治军
2015-10-19李金明
李金明
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将东北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侵略者。中共满洲省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积极组建抗日游击队。1933年5月至1936年春,相继组成了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之一)6个军,其中第一、第二军活动于南满、东满地区;第三、第六军活动于北满地区;第四、第五军活动于吉东地区。各军建立后,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向日伪军出击,陆续建立了8个抗日游击根据地。
1982年春天,我曾经在保定军分区五四路干休所多次采访了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下同)第三军六师的张光迪。他详细叙述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战斗。1937年3月7日,张光迪与该师及军部的骑兵队在抗联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领下,共200余人从汤原根据地出发西征,计划到海伦与通北交界的山里,与活动在这里的第五师会合。下午,部队正在山里行军,担任后卫的抗联战士报告:“后面发现追踪的敌人!”
原来,日伪军得到了汉奸密报,日军竹内部队守田大尉立即带领800余人进山“讨伐”,尾随我军而来。接火后,虽然敌众我寡,但因为大雪封山,道路难走,抗联战士节节阻击,部队边打边撤,日伪军不断遭到杀伤。敌人非常恼火,竟然紧追不舍。
傍晚,抗联队伍来到一个叫“冰趟子”的地方。这里地势较高,有几间伐木工废弃的木屋。赵尚志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抵抗。日伪军在被冰雪覆盖的沟里进攻,抗联战士占据高地射击,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战斗从傍晚一直持续到后半夜。抗联战士趴在雪地上,打一会儿,就轮换回到木屋里去烤火取暖,日伪军则趴在冰雪沟里开枪。到了后半夜,温度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严寒冻得日军拉不开枪栓,机枪打一阵就“哑巴”,趴在冰洼雪地上的日本兵被冻得身体僵硬,无力进攻,枪声也渐渐稀疏。而我军战士们则轮流到木屋里用铁桶炉子烤枪、取暖,却越战越勇。敌人只好趴在冰雪里被动挨打,无可奈何地等待援兵到来再进攻。到天亮时,日伪军冻死冻伤不少,尸体一片片地盖满了山沟的冰面。天亮,日伪军再无力进攻,狼狈逃窜。这次战斗击毙日伪军200余人,击伤、冻伤100余人,日军守田大尉等7名指挥官在战斗中被击毙。抗联部队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给养。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抗联以牺牲7人的代价,给日伪军以致命打击。“冰趟子”战斗是抗联部队英勇顽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1938年秋,日本加紧对东北抗日游击区军民的疯狂“围剿”“讨伐”。在1939年到1940年这两年中,抗联的活动区域由原先的70个县缩小到不足10个县。抗联部队也由原先的4.5万人缩减到1000多人,杨靖宇、陈翰章等重要军事领导人先后牺牲。1940年3月19日,中苏双方将领举行会谈。抗联负责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周保中要求苏方考虑将东北抗联转移到中苏边境苏联一侧建立野营,进行军事训练和阶段性休整,苏方也一直想借助东北抗联了解日军在东北的战略设施和军事情报,因此双方的谈判进展顺利。
转移苏联远东编为苏军八十八独立步兵旅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高层秘密为将首都从东京迁到新京(中国长春)做准备。驻东北的关东军不断增兵,逐渐达到70余万人。东北抗日斗争形势更加恶化。抗联人数在日军的围困下锐减,几乎完全潜居在高山密林中,失掉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了保存力量,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抗联主力陆续转移到苏联远东边疆的南、北两个野营进行集中整训,番号为抗联教导旅。张光迪就是这个时期,与赵尚志等抗联官兵一起穿过边境线,来到苏联西伯利亚的。
为了便于对这些过境部队进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苏军建立了两个驻屯所。这便是被抗联战士称为野营的地方。野营有南北之分。北野营位于距伯力东北75公里处的雅斯克村,该地依山环水,森林茂密,是天然的滑雪场和游泳区,也是军事和体育训练的最佳场所。因位于黑龙江边,能与中国联系,又非常隐蔽,这里被选为建立东北野营的最佳地点。黑龙江的俄文是阿穆尔,字头为A,所以,这里被简称A营。先期过境整训的抗联第二路军总部直属部队、第三路军三支队约300余人驻扎于此。南野营位于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与双城子(沃罗什诺夫)之间一个被当地人称为蛤蟆塘的小地方。因其靠近沃罗什诺夫城,故也被称为B营(沃罗什诺夫的俄文字头)。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和第二、三方面军500余名将士驻B营。抗联将士到了营地后,自己动手伐木盖房、开荒种地,建立临时休整基地,进行政治、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周保中担任了这两个野营的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人。他一面指导这两个野营的整顿训练,并不断派遣10至20人的游击小分队回国,在南满和吉东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同时寻找收容遣散的旧部,建立地方党组织等。除此之外,野营还专门派出执行军事侦察任务的小分队回东北。这种小部队的派遣有两个组织系统:一种是抗联派遣,由苏方指定任务;另一种就是苏军抽调抗联人员,直接派遣。
1941年夏,抗联首长决定派15支小分队从野营返回东北,开展游击活动。8月,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队长王效明率50多人带着电台返回东北虎(林)饶(河)地区。他们一入境,便遭到日伪军的追击。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不仅完成了侦察任务,还积极打击了敌人。一天,在夜幕掩护下,王效明率部在图(们)佳(木斯)铁路线上的孟家岗炸毁了一列日军兵车,炸死炸伤日军500余人。这次成功的爆炸震动了日本侵略军,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群众悄悄地传诵着这样一首歌谣:“敌气森森日月昏,关东父老盼联军。一声爆炸山河动,处处争谈王效明。”
抗联战士进入苏联营地后,后勤供应由苏军负责。军装多用苏军替换下来的棉衣、军大衣、少量的皮大衣和毡靴、棉皮鞋等旧衣物作为补充。每个抗联战士每天1公斤面包,还有少量的菜、食用油和肉类。开始阶段,这些食品仍显不足。苏军司务长彼得罗维奇对此十分不解,这些面黄肌瘦的中国人怎么这么能吃?后来当他了解到中国抗联战士在斗争中常年啃树皮、吃草根,甚至把皮带都煮了吃掉的情况后,大为震撼,并努力提高供给标准。抗联战士进入营地后,健全了编制、按照正规部队进行建设。他们的军事训练按照苏军的条令进行,冬季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户外训练,抗联战士没有叫苦怕冷的。苏军教官安德列少校不由得翘起大拇指,连称:“玛拉介茨(好样的)!”
1942年8月1日,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来伯力抗联教导旅驻地检阅部队,正式宣布授予抗联教导旅以苏联远东红旗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番号。该旅正式组建,对外番号称八四六一步兵特别旅。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成立后,按照苏军要求统一了苏军军装、配齐了武器装备,进行了授衔。该部名义上归苏军远东部队代管,装备由苏联远东军区提供,干部战士分别授予苏军军官、军士军衔,薪金和待遇与苏军同级指战员相同。全旅官兵共1500多人,其中抗联人员643名,其余人员是朝鲜人及苏联籍的亚洲人。营以上的副职军官由苏联军人担任。初期没有设政委、政治部,只设政治副旅长,后改成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周保中任旅长,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任副旅长(实为政委)。全旅编为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营,1个迫击炮连,1个教导大队。每营两个连,每连3个排。每营装备重机枪6挺,每连装备轻机枪9挺,每排装备冲锋枪15支。不久,两个营地合二为一。
其营职干部名录如下:第一营营长金日成大尉,营政治委员安吉大尉;第二营营长王效明大尉,营政治委员姜信泰大尉(姜健);第三营营长许亨植大尉(未到任,由王明贵上尉任),营政治委员金策大尉;第四营营长柴世荣大尉,营政治委员季青大尉。
张光迪时任第三营五连连长,授予上尉军衔。据他回忆,第一营都是原来东北抗联的朝鲜同志。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六师师长金日成为营长。他在1945年8月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时,随苏军回到朝鲜,后来担任了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和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武装力量最高司令、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抗联第七军军长、朝鲜人崔石泉(崔庸健)也在一营。他回到朝鲜晚一些,回朝鲜后先后担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共和国副主席、朝鲜劳动党副委员长、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职。金日成的第一任夫人金正淑也在野营,她就是在野营生下儿子金正日的。
担任各连连长和指导员的有:崔贤上尉、彭施鲁上尉、乔书贵上尉、金光侠上尉、陶雨峰上尉、崔勇进上尉、朴德山上尉(后改名为金一)、金京石上尉、崔明锡上尉、隋长青上尉、李永镐上尉等。
官兵的政治生活、学习与战斗
1942年9月13日,经共产国际批准,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召开中共全体党员大会,宣布成立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后称东北党委员会)。大会通过了周保中作的《关于留苏中共东北党组织总结状况及改组的报告》,选举了特别支部局第一届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共11人。东北党委员会既是旅党委,又是东北党组织在同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全东北党组织的临时最高领导机关。
东北党委员会成立后,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结合实战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正规系统的军事训练,政治学习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全旅干部每周集中一天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内容有中共中央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党八股》,周恩来的《论苏德战争及反法西斯斗争》,朱德的《建立东方民族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等。此外,抗联指战员还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一些著作。周保中通过关系,辗转弄到《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两本油印小册子。他如获至宝,派人把书本上的毛泽东画像临摹放大,印成大幅画像,发到每个连队。同时,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成立后的两三年中,还开展了汽车驾驶、无线电通信、空降跳伞、滑雪等特种训练,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术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随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临近,苏联远东军区还对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进行了开摩托、识图绘图、收发电报、爆破、战地拍照等训练。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在苏联远东军区的训练中不断成长、不断壮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掌握先进武器装备的专业部队。
据统计,自1941年至1945年,从营地派回东北开展游击战、执行破坏交通等任务的有26支小部队,计约240人次;派回东北专门执行侦察任务的(不含苏方派遣)有25支小部队,计约1260人次;派回东北寻找党的关系、收容和寻找部队的有6支小部队,计约160人次。当然也有一些常年蹲山沟、坚持种植谷物、监视敌人行动的小部队,不过人数很少。无论何种形式,转移苏联的抗联战士,几乎没有一天放弃战斗。他们派出的小部队在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各个小部队中牺牲、失踪的人员不下200人。抗联小部队虽然不能进行大的战斗、战役,但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的赵尚志,1941年10月率小部队由苏联返回东北,在鹤立、汤原北部活动。1942年2月12日在袭击鹤立县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时,被混入队内的敌特打伤被俘,在审讯中坚贞不屈,英勇牺牲。1947年,珠河县农工代表大会决定将该县改名为尚志县。
苏联远东边疆区区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伊万诺夫后来回忆说:他们(八十八旅官兵)很关心苏联军队和人民是如何和德军作战的,从正规军的大规模战役,到被占领区的游击战,他们问得非常详细,迫切希望从中学到用来对付日军的东西。伊万诺夫还强调说,那些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国朋友,“他们生活艰苦,斗争环境恶劣,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英雄次第回国歼日顽
1945年5月苏军与盟军打败法西斯德国后,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的伙食标准忽然得到提高。官兵发现,黑面包变成了白面包,午餐肉食的量也增加了。原来需要交钱吃饭的军官们现在也不要交钱了,伙食费全免。就连一直限量供应的香烟、黄油和糖的供应量也比以前多起来了。干部悄悄问苏联军官:“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苏联军官告诉他们说:“这就是战争二线部队的供应标准。”这些变化使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的官兵们确信,对日军作战已迫在眉睫,大家都兴奋不已,每天想方设法打听消息。
7月,中共东北党委员会根据新的形势和抗联反攻作战计划,决定改组党的领导机关,组成新的中共东北党委员会,也称中共辽、吉、黑临时党委会。党委成员有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卢冬生、王一知、姜信泰、金光侠(朝鲜籍)、王效明、彭施鲁、刘雁来、王明贵、王钧、张光迪等13人,周保中任书记。在得知苏军不久将进入中国东北同日本关东军作战的情况后,周保中给斯大林写了请战书,恳请参加战斗。同时,他还与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其他将领制定了配合苏军主力反攻东北的作战计划:一是立即组成一支空降部队,携带电台,伞降东北各地执行侦察任务;二是按照双方确定的名额,将翻译和向导配齐,提前去苏军指挥机关报到,待苏军进攻时随同苏军执行任务;三是八十八独立步兵旅24小时戒备,随时准备与苏军主力一道回国解放东北,消灭日军。
7月10日,斯大林来电邀请周保中、崔石泉赴莫斯科会谈。11日上午,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周保中、崔石泉,共产国际负责人季米特洛夫陪同接见。斯大林笑着对周保中说:“你愿意配合苏军作战反攻东北,我真高兴!你梦寐以求的东北解放将要实现了。我电告延安的毛泽东同志……”会谈举行了一个小时。临走的时候,斯大林和周保中紧紧拥抱。
1945年7月上旬,从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派出的340名指战员作为第一批先遣队到达苏军主力部队,进行统一的军事训练后,分派到第一方面军160名、第二方面军80名、后贝加尔方面军100名,担任苏军向导或执行特殊的战斗任务。第二批是空降部队,7月下旬到8月上旬,侦察分队的280名指战员组成20多支伞降特遣队,先后用飞机空投,秘密潜回中国东北境内,在牡丹江、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进行战前侦察。空降小分队中有很多人为了祖国的光复献出了生命。8月9日,伞降队员孙吉友在牡丹江海林拉古南甸子一带跳伞后,因伞出现故障未打开牺牲了。8月10日徐雁辉、郭喜云小分队从苏联起飞,在东宁大肚川空降时,飞机被日军炮火击中有两人牺牲。
伞降队员大多是在营地训练中的尖子,秘密回到东北后,利用各种方式接近或潜到日军数百个营区、工事、弹药库、军事谍报指挥机关等要害附近,将日本关东军的17个战略地堡及中苏边境上三道防线的情况,无一遗漏地标注成空袭目标,并制成图表,由交通人员星夜越界过江,送到抗联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情报中心。在此期间,侦察员们不仅摸清了日本关东军的军力部署情况,还多次完成了破坏等任务。在十几天的时间里,伞降特遣队成员就牺牲了大半。在此期间,侦察队员完成的最具传奇色彩的事情,莫过于炸毁虎头要塞的“亚洲第一炮”。虎头要塞位于黑龙江完达山脉的丘陵之中,是日军为进攻苏联而秘密修筑的边境军事要塞,拥有庞大的进攻和防御体系,是中苏边境东段的核心阵地之一。在要塞的山顶有一门榴弹炮,炮身直径为1米,炮口直径为41厘米,炮长约20余米,号称“亚洲第一炮”。它的杀伤力极为惊人,装药量为1吨,一颗炮弹竟有4米长,最大射程达20公里,可以打到苏联的土地上,对即将出兵东北的苏联远东军威胁极大。在苏军发动总攻的前夜,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小分队混入虎头要塞,冒险炸掉了这门“亚洲第一炮”。
苏军在8月9日发动进攻之前,苏军最高统帅部印制了日军在东北防御体系的资料图册,下发连以上干部,人手一册。图册详细绘制了日军防御工事结构、位置、坚固程度、火力配备等情况,为苏军迅速摧毁日军防御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毫无疑问,苏军绘制的情报图册,凝结着八十八独立步兵旅指战员的鲜血和生命。8月9日,苏军150万人分三路对日本关东军发起闪电攻击,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指战员200余人直接参加了先遣队。他们全力配合苏军的正面攻击,使关东军的机场、铁路、桥梁、堡垒等目标迅速被摧毁。事后,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他说:“第八十八旅英勇的中国战士们,感谢你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情报,为我们远东军进攻中国东北起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对日本关东军戒备森严的要塞、堡垒进行的侦察和营救活动,高度体现了中国战士的优秀品格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8月9日苏军参战后,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留下的大部分人员积极要求参战。11日上午,该旅留下的400多中国将士带上装备来到伯力,准备登上一艘苏联军舰回国参加战斗。就在这时,一个苏联联络军官突然跑来找到周保中,说:“斯大林同志听说你们要出发,拍了电报给你们!”周保中打开电报一看,电报上写着:“东北是你们中国人民的东北,苏联红军的任务是解放东北。建设东北的任务是你们的,待命。”很显然,斯大林不是怕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在进攻战斗中遭遇重大伤亡,而是想把他们在最需要时派回。周保中将电报内容传达给大家,大家都很感动,很快返回营地待命。
8月26日,苏联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对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下达了行动命令。由于战局急转直下,苏军将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反攻作战的任务转变为抢占东北,即八十八独立步兵旅随苏军远东军分赴东北各要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的任务由反攻作战转变为接收东北。
9月初的一天上午,独立第八十八旅五连连长张光迪身着苏军上尉军服,被一辆军车送到伯力机场。草坪上,一架安Ⅱ型飞机早停在跑道上等候。他看到一同回国的共有12个中国人,都是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的同志。飞机起飞后,飞行了一段时间,在黑龙江绥化降落。然后,大家分头开展工作,张光迪乘坐苏军卡车到了海伦县。海伦县地处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苏军已经占领了此地,并在县城建立了司令部,统一管辖当地的治安。苏联红军全面出兵东北以后,八十八独立步兵旅指战员分三批回国。最后一批返回中国的八十八独立步兵旅战士编为4个队,任务是迅速接收东北,进行建军、建政。第一队共170人乘飞机分赴哈尔滨、吉林、延边等地;第二队40多人,乘飞机赴佳木斯地区;第三队102人,乘飞机赴长春、沈阳等地;第四队30多人,乘飞机分赴齐齐哈尔、绥化、大连等地。4个队分布在东北57个战略要点和城市。
八十八独立步兵旅中国将士一踏上东北土地,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扑倒在地,热泪横流,无限深情地亲吻泥土,张大嘴巴呼吸祖国的新鲜空气,放声高喊:“我们回来了!”八十八独立步兵旅战士进入战略要点后,迅速投入接收工作。所有的八十八独立步兵旅战士都着苏军军装,持苏军官兵证,他们大多数人都会讲俄语。抗联官兵的苏军身份为中国共产党的部队进入东北、与苏军取得联系、达成默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张光迪以副司令身份来到海伦县苏军司令部后,见到了鬓发斑白的司令官哈巴罗夫将军。他很热情,一只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张光迪,说:“你来海伦当副司令,上级已经通知了。欢迎!欢迎!”
张光迪高兴地说:“哈巴罗夫同志,我在这里,还需要苏联同志的支持呢!”
哈巴罗夫爽快地说:“没有问题!”
张光迪住在苏军司令部,白天去寻找当年失散的抗联人员,晚上回来与哈巴罗夫喝酒、聊天。张光迪1933年底参加抗日游击队后,历任游击队分队长、东北抗联团长、师长等职,大部分时间在汤原、海伦一带活动,对当地情况清楚。他给了哈巴罗夫很多好的建议。
当时,本县有一些政治土匪趁机作乱,也有所谓国民党“县党部”在活动。哈巴罗夫根据张光迪的建议,派出坦克连将盘踞在山头的政治土匪击溃。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他悄悄拨给张光迪一些武器,帮助他建立武装。年底,哈巴罗夫接到撤退的命令,他悄悄地将撤退的时间告诉了张光迪,使其能在第一时间带领队伍接管县城,并及时成立了县政府。40多年后,在回忆中,张光迪对哈巴罗夫还充满了感激之情。
改编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一部分
1945年8月9日,苏联远东红军兵分三路向中国东北挺进时,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在旅长周保中、副旅长李兆麟的领导下,统一调配力量,配合苏军一举接收了沈阳、长春、哈尔滨等57座主要城市。这些城市从地缘方面考虑大多分布在靠近苏联边境的“北满”地区,为日后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扎根哈尔滨奠定了基础。同时,第八十八旅官兵在当地老百姓支持下,很快就建立了民主同盟和自卫队性质的武装队伍,打击当地的反动势力。
抢进到沈阳的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了解了这些情况,在苏军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司令员克拉夫钦科坦克军上将和图马尼扬中将的支持下,乘苏军飞机去延安作了汇报。中共中央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最终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以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派遣10万八路军和两万名干部立即出关抢占东北。9月18日,彭真、陈云、伍修权、叶季壮、段子俊等同志,乘坐苏联的飞机到达沈阳,中共中央东北局正式成立。
9月20日,东北抗联的负责人周保中、崔石泉到达沈阳,这意味着失去联系10年之久的抗联部队终于找到了党中央。周保中、崔石泉向彭真进行了长达3天3夜的汇报,并向东北局移交了历史档案和组织关系。二人详细汇报了抗日联军14年来的斗争情况及协助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和接管城市的情况……彭真和陈云对抗日联军在抗日斗争中的功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彭真在听取他们的汇报后,感慨万分,说: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中,有3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出征后,南方红军的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就是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5年10月3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正式组成,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由抗联队伍发展而来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和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一起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以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为第一政委、罗荣桓为第二政委,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至此,抗联及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回国的指战员完全与抢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融合在一起。这支部队后来发展为解放战争中赫赫有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