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大变强,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5-10-19文/吉特/

化工管理 2015年13期
关键词:煤化工发展

文/吉 特/

由大变强,而今迈步从头越

文/吉 特/

编者按

从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跨越是我国石化行业提出的“十三五”发展战略目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十三五”行业发展目标的关键变量。在低油价下,我国能源企业和下游企业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面对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行业在稳增长方面将采取哪些对策?“十三五”时期,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如何从“跟跑型”向“领跑型”转变?哪些领域有望成为行业升级的主要发展方向?在4月9~10日于北京召开的2015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业内专家总结分析了“十二五”以来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探讨行业“十三五”发展的规划布局,为行业的发展积极把脉。

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 潘爱华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石化化工行业也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常态化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重大挑战与机遇。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例如,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这既对石化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新能源材料、膜材料等行业的节能减排产品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多样化,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其中3D打印产业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适于快速成型增材制造的高分子新材料的大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构建外交新格局。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该区域覆盖50多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4亿,经济总量超过21万亿美元。从资源富集情况看,“一带一路”覆盖区域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区域内资源互补性强;从比较优势来看,“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多为具有不同禀赋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农业、纺织、化工、能源、交通、科技等诸多领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我国的轮胎、化肥、氯碱等优势产业正是中亚、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短板所在,因此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我国的这些产业可以“走出去”,既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发展机遇。

“十三五”规划和新一轮工业革命不期而遇,我国石化化工行业要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加快实现由大变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 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大概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制造 2025”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和时间表。待国务院审批通过发布后,工信部还要组织工业行业具体部署贯彻这个纲要。

石油和化工行业是个传统大行业,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很强,在我国工业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信部在制定石油和化工行业规划时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规划纲要精神,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化工大国转向化工强国。

开拓市场 化解过剩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孙伟善

2014年石化行业新增产能明显减少,落后产能加快退出,整个行业产能快速增长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总的来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开始主动退出落后的、竞争力不强的产能,把投资重点转向精细化工产品、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领域。在全行业产能过剩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的情况下,部分行业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2014年纯碱、磷铵、醋酸等行业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改善;聚丙烯能力消费比尚处合理区间;氯碱、电石、甲醇、有机硅甲基单体等产能过剩状况未见改善,仍需加大力度化解过剩产能;炼油、尿素、氟化氢、PTA、合成橡胶等产能利用率水平继续下降,产能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此,化解过剩产能将是未来几年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目前,我国石化行业依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尚未缓解,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但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以及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部署加快实施,石化行业仍是未来较长时期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国内市场对石化产品消费需求仍将刚性增长,这为缓解产能过剩矛盾、调整产品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5年行业下行压力继续加大,传统石化产品需求增速进一步降低,投资增长放缓,结构调整持续加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程度基本触底,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呈现积极变化。预计2015年,磷铵、纯碱、电石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将进一步改善,炼油、氯碱、氮肥、醋酸等行业产能过剩程度基本与2014年相当,PTA、氟化氢、有机硅单体、合成橡胶等行业产能过剩有加剧的趋势。

当前制约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必须设法开拓市场,拉动需求。此外,国内市场需求不振,外需市场对消化过剩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水平、稳定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着力开拓海外市场,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实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政策措施,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合成橡胶、氯碱、化肥、纯碱、合成纤维等产品的出口份额。

油价变化产生多方面影响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

原油价格变化对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表述为油价下降是好还是不好。石油行业受原油价格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共同影响。2013年国家发布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后,我国石油行业利润率与原油价格呈明显正向波动,在目前的定价机制下,油价越高,石油企业利润水平越高;而油价下跌,企业利润水平则将下滑。

化工行业的利润水平相对稳定,对原油价格变化不是十分敏感,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原油价格过低,化工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但整体宏观经济疲软,化工产品价值重心下降,造成销售利润下降;而原油价格过高,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产品价格抬高,对下游消费市场产生抑制作用,造成销售利润下降。历史统计数据表明,当原油价格在70~90美元/桶时,化工行业利润率最高。

化工细分行业分析数据表明,无机化学原料和化肥与油价关系不明显,有机化学原料和合成材料在油价过高或过低时都不利于盈利,精细化学品与专用化学品对油价波动的抵御能力较强。化工行业年度分析数据表明:201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不断下行,而石化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和消费量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态势。由此可以看出,在油价下跌的初始阶段,油气和化学品消费量仍保持一定增幅,对行业上游产业链经济效益影响不大,但是下跌态势持续一定时间后,整体宏观经济产生疲软,行业盈利点呈现向产业链下游产品转移,对全行业经济效益影响增大。当行业产值增长率低于10%,中下游产业链产品利润贡献率凸显。2015年,如果原油价格继续保持低位运行,中下游产业链将取得较好的发展。

预计“十三五”是中低油价时期,2020年以前全球石油供需将保持较宽松态势,油价保持在50~90美元/桶,前期偏低,后期可能稳步回升。目前,发达国家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增速降低,发展中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也面临着跨国公司的产业渗透和资源丰富国家低成本产品竞争的局面。为此,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应当从以下三点着手:第一,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业质量,加强安全环保,推进节能降低消耗;第二,优化区域布局,提升化工园区,激发企业活力,促进多元投资;第三,扩大国际合作,开拓发展空间,推动我国石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到2020年我国升级为石化化工产业强国的基础。

严格有序 汰劣扶优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油气处处长 周伴学

国家发改委于春节前印发了《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这一方案的主要思路是解决地方炼厂原油供应与淘汰落后炼油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质量、环保、安全、能耗等监管,运用竞争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产业升级。

具体地说,2015年2月9日前建成投产且符合以下7个条件的企业均可自愿接受核查评估,申请使用进口原油。

一是规模条件;二是能耗物耗条件;三是产品质量条件;四是具备与加工能力、原油品质等相匹配的环境保护设施和事故应急防范设施且运转正常,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及总量控制要求,编制并报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近3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五是具备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历史安全记录,近3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通过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六是具备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近3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建筑和设施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依法建立与生产、储存规模和危险性相适应的专职或志愿消防队,依据标准配备人员、车辆及装备;七是淘汰本企业所有设计原油加工能力200万吨/年(含)以下常减压装置。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和地方主管部门以及石化联合会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有关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坚持标准不打折扣。已经公布的炼油企业标准和条件是依法依规经营的炼油企业应当具备的,必须坚持统一标准,这是对核查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炼油能力。淘汰落后优化结构是此次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必须落实到位。对于没有关停拆除自有落后装置的企业,坚决不允许其使用进口油;没有按一定比例淘汰一定规模落后能力的企业,要严格控制用油数量;承诺淘汰而没有兑现的企业,要扣减或停止原油供应。

三是严格执行炼油产业政策。此次出台的方案只适用于已投产企业,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炼油行业规范,从项目选址、工艺水平、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规范行业发展。

四是共同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把新增用油企业纳入现行检测体系,对其土地使用、产品质量、消防安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照章纳税进行监管。

五是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符合条件企业首先要进行公示,专家组成、评估工作程序、细则都要对外公开,对于企业及媒体提出疑问的,必须进行回复。

科学规划 优化产业布局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副处长 曹传贞

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要按照新常态的要求,创新产品、创新管理,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依靠基地建设提高产业的聚集水平,努力做到绿色、低碳、高效发展。为此,一方面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按照产业园区化、炼化一体化、装置规模化、产品高端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现有石化企业优化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另一方面,要加强新技术应用和现有企业挖潜改造,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解决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整体竞争力。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下发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该《方案》主要是针对炼油、乙烯、芳烃及一体化项目,遵循安全环保优先、科学合理规划、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产业效益四大原制,对未来石化产业进行规划布局。下一步发改委还将联合工信部等相关部门下发一个具体的实施办法。此外,继《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出台后,目前发改委正在开展煤化工产业的研究,并启动了煤化工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制定工作,并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做了前期研究。

对煤化工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十分必要,这是由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决定的。推进煤炭利用方式的变革是对石化产品供需缺口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促进现代煤化工有序发展,传统煤化工转型升级,推动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煤化工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增强石油安全保障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推进煤炭高效利用;坚持集聚发展、生态发展、自主发展和协调发展;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煤化工产业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多联产发展战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煤炭利用方式向清洁高效的利用方式转变。

未来,煤化工产业布局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加快煤化工示范工程;二是在蒙西、蒙东、准东、伊犁、宁东、陕北、晋北等地布局煤化工产业基地;三是在富煤地区实现优势资源转化;四是枯竭城市产业转型;五是污染治理支撑工程;六是推动甲醇、合成氨、焦化等传统煤化工转型升级;七是发展产业间循环经济;八是推进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九是支持煤化工产业走出去;十是加强装备的本地化。

猜你喜欢

煤化工发展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做好煤化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煤化工建设项目前期管理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