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省政协十一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2015-10-19闳海

乡音 2015年5期
关键词:曹妃甸京津示范区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省政协十一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省政协常委朱正举

朱正举

京津冀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镇化重点区域之一,具备了构建世界级大首都城市群的条件。但也存在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交通体系不完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政策机制不健全等发展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世界大首都地区发展经验,并结合河北实际,就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出建议——

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一要构筑一体化城镇空间格局,构建“一核、两翼、四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一核”指京津保核心区,包括京、津、保、廊全域,承担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职能。“两翼”指石家庄、唐山,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带动冀中南、冀东两翼发展,形成对北京的反磁力。“四区”即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西北生态涵养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多节点”指其他设区市、省直管县(市)以及重点功能区,建设成为特色功能城市。建设环首都卫星城,把河北环首都15个县(市)打造成为高标准环首都卫星城。打造新兴战略发展地区,加快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曹妃甸区、“廊坊北三县”等新区发展。二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打好县城建设攻坚战,增强县城承载力和吸引力。重点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扎实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建设美丽乡村。三要优化完善产业空间布局。河北着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将白洋淀科技城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加快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四要构建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以京津石为核心完善城际轨道网,构筑京津保核心区同城化交通体系,提升石家庄在区域交通中的枢纽地位。五要强化生态空间管控。严格界定区域生态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立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打造区域绿心。六要创新体制机制。向中央积极争取,推进三地政策一体化。加快河北中心城市周边撤县设区,适当增加设区市、县级市和省直管县数量。

发挥交通引领作用率先实现突破发展

省政协常委高金浩

高金浩

2014年,河北交通一体化在路网对接、港口合作、民航协同、运输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京港澳高速等5条对接京津的大通道建成通车;明确河北重点发展能源和原材料运输的港口布局定位、石家庄发展区域枢纽机场的功能定位;完成与京津等13省市ETC联网,省内高速ETC车道全覆盖。全省高速公路达到5888公里,港口通过能力达到9.2亿吨,双双跃居全国第二位。

下一步,要认真落实中央“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率先突破”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协同发展步伐,推动河北交通率先突破、率先发展、率先现代化。着眼率先突破,打通断头路,建成北京大外环高速,开工建设太行山高速;打造港口群,与天津一起建设环渤海乃至全国第一大现代综合港口群,共建北方航运中心;民航集群化,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完成首都机场对河北机场集团托管工作。着眼率先发展,深化与京津合作,推进建设、管理、服务一体化。公路对接项目同标准设计、同步调建设、同时期通车;建立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管理平台;实行客运“一票制”,推动环首都城际轨道交通和道路客运公交化运营。着眼率先现代化,推进客运联网售票,建设京津冀公共交通、道路客运、高速公路ETC三个“一卡通”。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000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15亿吨,京津保核心区域公交线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

鉴于交通的公益事业属性,建议借鉴广东、贵州、黑龙江等省政府支持公路建设的经验,省和各级政府部门将交通建设资金列入预算,每年安排财政支出用于公路建设,特别是保证太行山高速公路建设的资本金和大通道建设的财政资金。将省内耕地存量和新造耕地指标,优先用于重点交通项目。同时,呼吁国家对纳入协同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由国家提供土地指标,并在全国范围内调剂解决补充耕地指标。针对一些地方补充耕地费用虚高的问题,由省政府出台意见,统一补充耕地费用标准,降低工程造价。继续加强京津冀三地有关部门沟通,力争省际对接的项目同期建成通车,尽早消灭断头路、瓶颈路,推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合作平台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省政协常委鲁平

鲁平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京津冀产业有效对接与转移,对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河北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产业转移合作平台建设,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推动我省科学发展。

当前,我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出现新动向,呈现出新特点:承接产业转移的增速加快,转移的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产业承接与转移并存,产业转移的资金、规模、数量、频率呈现加快发展趋势。但我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存在着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产业链条不紧密;环京津贫困带严重制约着三地产业转移发展进程;技术水平低,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京津冀之间的产业转移等问题。为此建议——

拓展对接合作平台,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河北省应加快建设京津冀产业对接合作聚集基地,拓展提升产业对接平台,抓住京津结构调整和增量扩充的机遇,与京津的央企和大型企业对接,大力引进和推动若干大型制造基地项目。拓展延伸产业对接协作新空间,积极推进以沿海港口区域为主的京津冀对接集中区、产业对接专业园区建设,促进园区跨区域合作,促进京津冀产业对接进一步聚集、提升。

完善落实各项财税政策,建立支持产业深度对接的长效机制。用足用好现有财税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对新兴产业合作的倾斜力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积极推动区域生态定价及补偿机制的制定。

加强统筹规划,正确处理好京津冀产业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随着京津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京津冀的关系正在由竞争主导型向协作主导型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利用京津重点产业的关联效应在冀北地区培育形成相关产业群,以产业群或产业带为基础与京津展开协作,在协作中谋求发展。

探索京津冀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促进三地产业共同发展。从产业结构来看,京津冀三地的比较优势明显不同,存在明显的产业梯度。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京津冀产业梯度性和互补性,选择进行产业双向转移。通过积极探索三地产业优势互补的协作模式,促进三地产业共同发展,最终实现我省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与升级。

加快建立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省政协常委徐英

徐英

京津冀为典型的生态过渡区,其生态压力已临近或超过生态系统承受阈值。河北有22个国家级贫困县处于环京津贫困带上,其贫困的根源就在于当地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河北为了保障京津的生态环境,放弃了很多发展机会,仅张家口森林与湿地每年为周边地区提供生态服务价值305.17亿元,而北京地区受益就占到总价值的48%。要实现京津冀生态环保率先突破,亟须建立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议——

一是积极配合,推动顶层设计。我省应积极协调沟通京津,共同推动在国务院层面设立京津冀生态补偿管理机构,对三地补偿工作进行协调、监管;将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工作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予以明确推进进程和时间表,从政策层面保障生态服务提供区的权利;完善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立法,为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二是加强研究,推动生态补偿科学化、规范化。尽早建立京津冀三方联合研究小组,研究建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探索定量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评价方法,开展资源耗减、环境损失估价方法等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制定京津冀生态补偿标准,推动生态补偿规范化。

三是理念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层面的补偿标准,在京津冀三地应均等对待;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实行财政统一协调和管理;坚持使用资源付费、谁受益谁付费、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全面推进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针对环京津贫困带,应进一步优化市场合作机制,推进京津冀生态补偿型产业合作,争取受益的京津地区为河北贫困区域提供生态补偿。

四是重视效果,建立评估保障机制。建立生态补偿的监测机制,掌握区域现状生态环境质量、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后续环节提供数据基础;建立生态补偿评估机制,评估补偿成效,及时调整补偿方式,监督受偿者在得到补偿之后生态保护责任是否履行,任务是否落实。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加大考核力度,实施相应奖惩,切实提高补偿效果。

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省政协常委周文夫

周文夫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协同创新是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因此,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作为战略突破口,无论对于京津冀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都具有内生动力、率先示范的重大作用。建议——

摸清差距底数。河北与京、津发展差距知多少?据已有数据和研究显示,河北与京、津在经济、科技、教育及其他公共服务资源方面,落差尤为突出,有待详细统计分析,以便提出政策诉求,明确努力方向,加快填平补齐。

统一资质互认。这是协同创新的基本前提。建立京津冀检验检测联盟,实行“联合、互补、共享、创新”,整合、共享三地检测资源,发挥更大检验检测效能。搭建京津冀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统一检验检测标准,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开放京津冀三地检验检测市场,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资质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统一监管审查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税收和统计信息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健全科技(资源)市场。河北发展需要优惠政策,更需要公平市场交易。第一,建立京津冀技术交易网,为京津冀区域内的企业、市县技术产权交易提供一条龙服务。第二,建立科技专家信息服务网,提高人才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建立京津冀科技合作、产业合作信息统计制度,定期发布,以便于对协同创新、产业协同发展动态把握,对运行特点、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对未来发展进行谋划。

共建创新载体。可先行先试,共建产业园区,推广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模式,将张承、唐秦、廊保等地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纳入中关村示范区管理。建立“总部+基地”,吸引北京研发总部到河北建设科技人才创业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鼓励河北有条件的企业到北京建立创新中心,以科技成果反哺产业基地发展。支持河北知名龙头企业或科研机构牵头,与京津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共建区域产学研科技创新联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或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均等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修订、完善相关政策,确保京津冀在土地、投资、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上享有平等权利,不存在政策落差,没有歧视性制度安排。

全力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

省政协委员郭彦洪

郭彦洪

2014年7月31日,京冀正式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为进一步助推示范区建设,建议在全面推进、政策支撑、重点突破、组织协调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实、抓好。

应努力形成聚焦聚力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共识。曹妃甸是迄今为止北京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已得到首钢等诸多京企和大型驻京央企的青睐和投资入驻。当前,我省应紧紧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全力,将曹妃甸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应积极争取创新政策在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尝试。一方面,争取将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国家对中关村的“6+1”政策和“新四条”政策延伸到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另一方面,争取国家在石化、能源、装备等重大生产力布局上向示范区倾斜,并在产能转换、煤炭消费指标、排污总量和现役源倍量替代等方面给予支持。

应大力支持曹妃甸尽快实现重大项目的突破。一是积极推进首钢二期、千万吨炼油、大型海水淡化进京、北汽福田等4个重点项目建设,以此带动曹妃甸大型石化产业基地、资源能源供应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二是进一步推进曹妃甸至北京的快捷交通建设,抓紧开工建设京唐城际铁路,完善曹妃甸外围交通基础条件,通过互联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加速融合。三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结合首都城市功能疏解,优先安排北京外迁教育、医疗、科研、商贸单位落户曹妃甸,进一步完善唐山湾生态城配套功能,进一步聚集示范区的人气、商气、财气,补齐示范区建设的短板,尽快形成港城互动格局,为承接首都产业转移提供载体和支撑。

应进一步形成推动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合力。尽快出台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强总体规划,加大协调力度;组建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研究团队,不断完善示范区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进一步发挥好省、市、区三级政协与北京市及相关区政协的互动作用,围绕促进示范区建设,组织开展专项视察、专题协商、专家咨询等活动。

以科技创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省政协委员李宗民

李宗民

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度还不高,主要原因是协调机制不完善,创新要素共享程度不高,科技人员流动受限等。建议如下——

健全协同创新组织。建立京津冀省级政府科技协同创新联席会议制度;省直各部门要与国家部委、京津对口部门普遍建立协作机制,签署合作协议或者备忘录,明确合作方向,确定合作项目;积极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科技社团、科技(产业)园区等建立技术创新联盟、产业发展联盟、协同创新中心、学会工作站等不同层级、各种类型的协作组织,丰富创新主体,提高协同创新层次和水平。

突出协同创新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共建共享的原则,运用利益驱动机制促使各创新主体开展合作,形成合力。支持河北的各类创新主体联合京津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学会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标准创制,联合建设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支持北京创新主体在我省建设科技孵化器、研发和制造基地、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最优势的产业,吸引京津最新科技成果到我省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

找准协同创新抓手。共同实施重大专项,合作打造创新高地,共同设立成果转化基金,共同制定实施支持创新的政策,共同打造一批协同创新的工作品牌。

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抓紧建立京津高端人才库,引进领军人才;用最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用最优质的服务留住人才。

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推进科技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开放共享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共享激励机制,制定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利益分配与资源共享补助政策。加快建设京津冀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

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按照“分析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分析技术难点——确定研发方向——整合创新资源”路径,制定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广泛建立创新孵化器,吸引京津科技成果来河北孵化;放宽科技类中小企业的设置条件;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形成公平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协同发展中打造固安升级版

固安县委书记杨培苏

杨培苏

地处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的固安县,近年来,坚持“产城共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共同繁荣”发展路径,全力做好做强园区、做大县城、做美乡村、做优环境“四篇文章”,努力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和谐幸福之城,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先行区。2014年,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4亿元。财政收入10年间增长30倍,近5年增速均超过40%,成为我省发展较快的县(市)之一。

坚持规划先行,筑牢协同发展硬基础。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先后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团队,明确了“三城六园”生产力空间布局,及时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北京积极沟通,主动对接,为在协同发展中合作共赢奠定基础。

突出创新驱动,蓄实协同发展源动力。围绕打造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高地、高端产业转移高地、国际创新资源对接高地,加快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探索实践“政府支持+校方引智+企业资本”等项目运营新模式,积极推进清华大学中试孵化转化基地、卫星导航产业港建设,构建“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全价值链;在北京组建了1000人的招商中心,实施“点对点”精准招商,同时,去年在美国硅谷设立了全省首个高科技孵化器,实现了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围绕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着力引进科技创新项目、战略领军企业,引导产业高端集群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狠抓环境建设,力推协同发展新跨越。硬环境上,加大城乡路网、配套设施、门户景观、绿廊绿道、街头游园、环村林带建设,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着力建设环首都生态涵养区。软环境上,在完成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建设基础上,积极搭建金融支撑、人才激励、技术创新、创业服务“四大平台”,将固安打造成创业者乐园。

通过固安发展实践,我们体会到,协同发展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必须坚持以高端规划为引领、必须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必须坚持以环境建设为保障,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一体发展、合作共赢。

(闳海整理)

猜你喜欢

曹妃甸京津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曹妃甸自贸区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曹妃甸分行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崛起的曹妃甸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