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在县级医院的可行性分析
2015-10-19段延鹏李志丹张明玺
段延鹏,李志丹,张明玺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十堰 44270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在县级医院的可行性分析
段延鹏,李志丹,张明玺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十堰44270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在县级医院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某县级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急诊PCI治疗组与非急诊PCI治疗组,各24例。急诊PCI治疗组采用急诊PCI治疗方法,非急诊PCI治疗组采用常规诊治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费用等进性比较。结果 急诊PCI治疗组总有效率91.6%,明显高于非急诊PCI治疗组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74,P<0.05);且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的统计中,急诊PCI治疗组发生心绞痛4例,心率失常2例,无死亡率。非急诊PCI治疗组发生心绞痛3例,心率失常3例,无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I急诊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以前已有降低。结论 在县级医院使用急诊PCI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治愈率高,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并且省去溶栓费、监护费等大量开销,在县级医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治疗;县级医院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而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有很多种,并且因人而异。在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首先是在心前区、胸骨后等部位感到疼痛,有时还会在上腹部或剑突处有疼痛感,患者的感受多为压迫性、烧灼样的疼痛,或感觉心脏有紧缩感,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1]。还有一些患者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并非由疼痛感,而是由于其心功能不全导致的,一般是老年人、伴有糖尿病或脑血管病的患者等。近年来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在县级医院中实行急诊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观察急诊PCI治疗和非急诊PCI治疗方法在县级医院中的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在县级医院推行急诊PCI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某县级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急诊PCI治疗组和非急诊PCI治疗组,各24例,急诊PCI治疗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46~62岁,平均年龄(53±2.3)岁;非急诊PCI治疗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47~63岁,平均年龄(52±2.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①急诊PCI治疗组患者采用急诊PCI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首先对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如血常规、凝血谱、心肌酶谱等,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随后迅速做出判断,根据患者的身体指标来安排治疗及手术。②非急诊PCI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诊治方法,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及身体指标,安排相关的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的症状进行检测,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疗效判定标准[2]
评价等级分为“治愈、有效、显效、无效”四个标准来进行评价。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急诊PCI治疗组总有效率91.6%,明显高于非急诊PCI治疗组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7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n(%)]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急诊PCI治疗组患者发生心绞痛4例,心率失常2例,无死亡率。非急诊PCI治疗组发生心绞痛3例,心率失常3例,无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一直是医学上抓的重点,其发病突然,最初的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若未得到有效的救治,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重点在急诊救治,县级医院的救治半径大多覆盖全县的1 h左右的路程,缩短救治时间;本文分析在县级医院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的可行性,通过与非急诊PCI治疗方法的对比得出,采用急诊PCI治疗法能够快速应对患者的病情,及时作出反应[4]。
综上所述,县级医院使用急诊PCI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并且省去溶栓费、监护费等大量开销,在县级医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对于急诊PCI的指征、适应症、分级管理等制度仍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 杨旭明,董平栓,杨喜山,等.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治疗4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5(1):133-134.
[2] 魏水生,张 斌,靳立军,等.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7(3):389-390.
[3] 江宏飞,王 焱,黄卫斌,等.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19(1):68-70,75.
[4] 赵晓辉,赵晓红,王 慧,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术前后血清MMP-9与BNP的变化及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19(5):461-463.
本文编辑:吴 卫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③
C.专著中析出文献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目[文献类型标志]//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目.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页码.
例如:
[6] 胡嘉念,程天民.手烧伤[M]//黎鳌.烧伤治疗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63-369.
R542.22
A
ISSN.2095-6681.2015.02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