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未来的主力军

2015-10-18徐子清

商业文化 2015年36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一带一带一路

文/徐子清

“一带一路”建设未来的主力军

文/徐子清

在走出去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重要特征的格局下,在民企不断成为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生战略力量的趋势中,有关方面及民营企业期盼并建议国家把促进民企走出去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进一步从政策、法律、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保驾护航,推波助澜。

中国从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伊始,就得到了各个沿线国家及各行业的支持。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既符合发展人民利益的根本问题要求,又符合中国作为国际大国应承担起的国际责任。“一带一路”建设未来的主力军是无数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同时,也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在新增境外投资企业中,大多数为民营企业的地方企业占94%,其中非金融类对外投资451亿美元,占总额43.8%,同比增长36.8%,增幅是国企的两倍多,有进出口实绩的民企占外贸企业总数比重超过70%,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6.5%,对进出口增量的贡献率55.9%。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2014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民企参与”。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欢迎民企参与”。

民企参建的优势和作用

当今企业界有一种认知:不融进国际经贸,不算真正的市场经济;不站上国际舞台,不算真正的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担大任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并实现转型升级的需要,对于敢为天下先的企业也是新的巨大商机。

民营企业走出去及投身“一带一路”建设,首先具有体制机制的优势,便于平滑对接,且在一些附设政治条件及政府背景限制的地方,便于身份认可。

据全国工商联今年上半年大型专项调查,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已遍布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是重点。上海、浙江、广东、天津、陕西等地工商联的专题调研表明,当今民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能力不断加强,层次不断提升。据2014年统计,上海民企在该市对外投资项目与投资额的占比中,分别达70%、50%以上;浙江民企境外投资占比达90%左右;天津民企投资机构和投资额占比均为86%左右;陕西民企占该省新增对外投资项目的80%以上,实际投资额占比为32%。另据广东省工商联介绍,广东省民企承前启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活跃,2014年进出口值达5189亿元人民币,增长32.1%,全省有贸易记录的达2.3640万家,占同期全省总数60.8%。

境外工业园区

民营企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方向主动走出去正是基于地缘经济及历史和现实基础,在改革开放多年成长新条件下迈向更高水平更大领域市场化的必然规律和发展抉择。

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遵循国际经贸规则的条件下,同样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各展其长,比翼双飞,且可以“混搭”新优势。以央企和国企为主体的国家队是政府间重大项目合作的当然承担者,现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高铁、核电等领域颇有建树,民企则在市场化领域担当了最佳参与者。即便是以国家队为龙头的重大项目,其配套及相关产业链也包纳了众多民企。当然一些行业领先的民企本身也具备承担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能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在新兴产业、农业、文化与人员交流等方面,民企将扮演“长袖善舞”的角色。从更深层次而言,随着以推动混合经济为主要途径的国企改革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新型混合经济在国际经贸中将绽放异彩。

一批民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民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民企不仅善于“单打”,也善于“借梯登高”与国企合作“双打”和“混双”形成叠加优势。浙江华立仪表在印度、泰国等6个国家较早建立了制造基地,形成内外联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格局,并积累了海外投资的宝贵经验和软实力。为开发新能源项目,他们与中石油联手打造燃料乙醇项目,通过强强联手,在东南亚打造全球最大木薯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泛海集团联手“业界一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并与印尼本土企业合作,利用国产设备,在当地投资30亿美元建设“2×100万千瓦”发电厂项目。天津港强集团是一家现代物流企业,他们与国企合作,提升了实力和能力,成功在澳大利亚购买天然牧场,形成完整的牛奶牛肉产业链。

“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正在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展现,这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撑和精神动力。在当前我国的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专利申报等领域,民企贡献度均占70%左右,尤其是在异军突起的新兴行业中执锐攻坚,开启了高端输出和优势带动的中国对外经贸新起点。

民企参建的主要方式和体会

改革开放催生的中国企业是国际经济阵营中的新军,相对于国际上成熟的跨国公司,我国民企走出去尽管取得了可圈可点的业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亟须不断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前期试水企业的经验,为走出去及大批整装待发的后续大军提供了有益的前车之鉴。

在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支持下,一批民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境外投资区域化特色明确,投资方式多元务实,开始涌现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巨大的民营公司。

从民营经济参与“一带一路”的实践看,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是建立境外工业园区,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发展。主要特点是依托龙头企业在海外投资设立园区,吸引国内外企业抱团走出去共赢发展。据了解,商务部批准和考核的13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中,由民营企业掌舵的有7家。

二是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实现产业转移产能合作。调查显示,民企对外投资出于转移产能的占12%,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且有地缘优势的沿线国家成为首选。

三是收购并购生产资源,扩展产业链。调查显示,有21%的民企走出去是在国内资源减退的情况下去境外获取生产资源。

四是承接对外工程,共享“中国建设”。中国的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和经验,“中国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互联互通建设中引进合作的重要方面,民营企业也成为跨境转战的有生力量。

五是通过技术创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这是今后我国企业真正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创造式民企成为开路先锋。深圳华为自1987年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研发投入,持续构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先后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美国、法国、印度等地建立了16个研发中心,在17万名员工中有3万多人为外籍员工,本土化率超过80%,正是依托不断领先的技术优势,华为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和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由上海奥威科技公司研发生产中国原创核心部件的沪产超级电容车,在全球首家进行商业性运行并在上海世博会成功运行120万公里,凭借国际领先的创新技术,该车2014年首次作为中国新能源车进军国外在保加利亚首都上路试行,其技术标准继而成为该国和欧盟的行业标准。今年9月,上海奥威又入驻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合作建设年产100万件产品的产业基地。公司董事长华黎介绍说,白俄罗斯是丝绸之路向欧洲延伸的重要节点,今后重点向海外发展,看中这里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技术渴求。上海奥威只是一个代表,目前在IT、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以及在电子通信、电商、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等若干新行业,一批中国民企“弯道超车”,迈上国际先进水平或取得若干领先性成果,在资本输出的同时开启了技术输出的先河。

“一带一路”与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

业内专家指出,改革开放催生的中国企业是国际经济阵营中的新军,相对国际上成熟的跨国公司,我国民企走出去尽管取得了可圈可点的业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亟须不断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前期试水企业的经验,为走出去及大批整装待发的后续大军提供了有益的前车之鉴。

首要的是以国际化规则重塑公司治理机制。一些成功的企业为此提供了佐证。他们普遍重视法律先行,在投资前认真做好法律尽职调查。天津德利公司在开发一个铁矿项目时,专门成立了法律部,对项目长期跟踪把关,与投资国签订的矿产开发协议,获得议会批准后经总统签署为特别法条。天津海盛泵业制造公司通过走出去与高手过招,在与发达国家竞争中学习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及先进技术,培养了国际化视野,走上了新的升级发展道路。

要实现经营管理本土化。天津聚龙集团在印尼投资种植园项目中大胆吸引和启用不同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团长+政委+参谋长”的协同管理模式,即聘请当地资深经理人担任“团长”,由国内外派管理人员担任政委,负责综合管理与协调;另由通晓双方两国语言懂专业的华裔员工出任“参谋长”,辅助决策管理与沟通,为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综合人才。青岛特锐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箱式变电站研发生产商,自2009年成功登陆创业板以来,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公司成立香港特锐德公司,在控股前提下将49%的股权均分给10位外籍高级人才,再由这些人分别在北美、澳洲、非洲等处成立本土公司并控股。通过这种特殊的股权设计制度,其香港公司间接控股10家外国公司,拥有200人以上的外籍营销团队,以本土人才资本化取得成功。

要推进文化融合。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视非经济因素、重视文化交融、人心相通的支撑保障作用。2014年5月越南出现非法的排华事件,海亮集团创建的龙江工业园凭借平常与当地着力建立的友好关系,得到了当地政府及公安力量地支持与保护,生产经营未受影响。天津聚龙集团在印尼投资建厂后,专门成立环境部,负责处理与当地的关系。每个种植园都有清真寺,并按照祷告时间安排事务和休息,因尊重当地民俗宗教信仰,成为受欢迎的企业。

要履行的社会责任。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北京汇源集团、上海均瑶集团、浙江正泰集团等一批民企,于2015年3月发起建立绿丝路基金,募资300亿元人民币致力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改善和光伏能源发展,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支持和好评。牵头建立中国柬埔寨两国政府认定的国家级经济特区“西港特区”的江苏红豆集团把企业发展与履行投资国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在当地年年捐资助学帮困。在西港市政府支持下,开办西港特区培训中心,当地1.4万人次接受培训,不少人经过培训升任工作骨干。经企业促成,2009年无锡市与西哈努克市结为友城。

要大力发挥以民营企业和非公人士为主体的各级工商联组织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走出去和参建“一带一路”的民企负责人的教育和协调服务工作,并列为培养合格和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综合评价体系重要内容。

民企参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要大力发挥以民营企业和非公人士为主体的各级工商联组织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走出去和参建“一带一路”的民企负责人的教育和协调服务工作,并列为培养合格和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综合评价体系重要内容。提高民企组织化程度,推动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价倾销等不良行为,鼓励协会商会之间开展交流合作,构建常态化的载体和机制。

中国民企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尽管取得了不俗的初步成绩,但也面临国内外及自身若干制约因素,影响到企业发展。结合全国工商联和浙江省、上海等六地工商联组织分别或联合开展的专项调查及浙江的200份由走出去民企及基层商会实名填写的问卷调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尚未形成统筹高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尚存政出多门,政策配套不足,外事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同时不少相关制度滞后,有的过于原则难落地,有的又陈旧过时。如早期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主要着眼于吸引外资的需要,更多考虑收入来源地的税收利益,相对忽视走出去企业的税收利益保障。

二是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在浙江省工商联调研问卷中,高达69.55%“走出去”的民企表示,国内缺乏法律、会计、投资、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多类专业化程度高的机构和相关服务。中介机构普遍缺乏境外调查、法律审查、资产评估等经验和能力,而选择境外知名机构费用高,且沟通联系比较困难,服务效果也较难把握。

三是民企境外投资融资难,成本高是又一瓶颈。在浙江的调查中,超三成民企认为资金缺乏影响到企业走出去发展。各方分析认为,其主要结症在于国内金融业开放度不够,国内外金融市场分割。重庆力帆集团曾经在印度的摩托市场每年销售超过一千万美元以上,现在则退到二三百万美元,主要是受到日本同类产品的挤压,而日本企业主要得益于本国金融机构跟进服务,在印度提供了配套的买方信贷、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等服务,消费者可以零首付提车。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深切地呼请中国银行业要与中国企业一起走出去。

四是信息不对称,缺乏高效及时的信息渠道和服务平台。在浙江调查中,走出去及有意向的民企中43.6%的答卷反映,对东道国的政策、法律法规、投资环境、市场信息等不了解。各方普遍认为现有环境和条件满足不了企业对信息了解的有效性、系统性、互动性等需求,存在信息分散、滞后、脱节,中介服务不配套等问题。有企业反映,由于信息失缺蒙受较大损失。

五是民企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目前走出去的民企不同程度存在准备不足,人才匮乏,行为不规范、风险意识和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例如,有的同业企业恶性竞争,造成两败俱伤;有的不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造成不良影响;有的不熟悉国际规则,又不善于借助国际中介机构服务,结果陷入困境等等。在浙江调研中,有六成以上民企表示缺乏国际经营管理人才,超四成民企表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在走出去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重要特征的格局下,在民企不断成为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生战略力量的趋势中,有关方面及民营企业期盼并建议国家把促进民企走出去放在更重要位置,进一步从政策、法律、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保驾护航,推波助澜。

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尽快出台相关境外投资法律。目前,我国境外投资法律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建议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的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精神,结合实际尽快出台境外投资法等基础或者龙头法律协调国内外法律,然后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修正完善,制定海外投资相关配套法规,构建境外包含投资审批、监管、产业保险、金融、税收、争端解决等各个方面的境外投资法律体系,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强法律保证。

二是加强国家层面组织体系的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以总体战略及基本政策为纲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职能,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移,加快形成统一协调的综合平台,高效便捷的工作体系,公开透明的流程规范,更多地打造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加快国家间双边多边投资保护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商签进程,进一步扩大税收协定的覆盖范围。与重点投资项目所在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制度性的工作机制和对接,同时赋予并增强驻外使领馆、商务机构的商事工作职能,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针对民企的特点和个性问题,加强规范引导,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

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特别是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服务布局,进一步降低政策性金融机构境外投资贷款利率,增加贷款额度,并对民企一视同仁。为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中长期项目贷款和并购贷款,放宽境外并购贷款资本金比例和期限要求,加快落实走出去企业以境内外资产抵押获得贷款的措施。进一步推动资本项目下境外投资便利化。上海有关专家建议,可以在自贸区设立区内进出口银行、保险公司、海外投资等金融机构,先行建立离岸企业应收账款登记平台,推出海外投资保险产品,为自贸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贷款和贷款担保。积极探索建立境外发展基金,投资损失准备金和海外收入税收减免制度。鼓励专业政策性银行专门针对民企特点设计金融产品,降低门槛,加强支持力度。允许有条件的民企在国内证券市场公开发行企业海外投资债券。

四是加快建设国际化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国内中介机构“走出去”,加强国际间的中介合作,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支持发展一批有能力承办国际业务的中介机构,在国际法律、会计、审计、评级、评估、金融等领域为民企走出去提供配套服务,与民企共同发展;建立企业国际化人才支持体系,有组织强化培训工程。创造条件帮助民企更多用好留学和“海归”人才。发挥商会协会组织协调、自律、服务等重要作用,支持有条件的行业组织尝试拓展服务网络,在境外设立分支或办事机构。还要注重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团在企业“走出去”里亦中亦外等独特优势和支持作用。

民营企业走出去及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积极探索建立境外发展基金,投资损失准备金和海外收入税收减免制度。鼓励专业政策性银行专门针对民企特点设计金融产品,降低门槛,加强支持力度。允许有条件的民企在国内证券市场公开发行企业海外投资债券。

五是加强民企自身建设提高国际化素质。要加强教育引导和规范约束,引导走出去的民企增强“中国企业”的国家形象意识,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求真负责的诚信意识,慎审理性的风险意识。引导企业自觉按国际规则和惯例办事,主动与东道国政府部门,工会组织等加强联系,依法表达利益诉求,避免利益冲突。

要大力发挥以民营企业和非公人士为主体的各级工商联组织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走出去和参建“一带一路”的民企负责人的教育和协调服务工作,并列为培养合格和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综合评价体系重要内容。提高民企组织化程度,推动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价倾销等不良行为,鼓励协会商会之间开展交流合作,构建常态化的载体和机制。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