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第一帝都”到宜居新城
——咸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纪实

2015-10-18

陕西画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咸阳宜居工作

从“第一帝都”到宜居新城
——咸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纪实

咸阳,中国第一帝都,现代宜居新城,正在建设中的西咸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2011年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近几年来,大力巩固、深化、提升、拓展提升“国卫”成果,2014年,又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经过创卫,咸阳已成为宜居新城

咸阳市委、市政府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高度出发,着眼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大势,着眼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要求,着眼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功能不完善、管理不精细等矛盾和问题,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的指挥决策、工作推进、现场督查、考核奖惩、责任追究和经费保障等运行机制,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水平,深入开展了城市容貌大提升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项工程。

国家卫生城市,让咸阳天天有变化,使百姓人人都受益,给咸阳的城乡大地和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历史性巨变。创卫让城市更宜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对院内绿化带进行“除四害”专业消杀

非机动车道铺设彩色沥青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水平、综合承载力、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城市道路、背街小巷改造、排水、绿地、广场、湖泊、湿地、花卉的规模显著提升,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沣河生态绿林,咸阳湖两岸带状绿化景观区与北部的“千亩绿林”、东郊的望贤绿林、西郊的西渭苑绿林等浑然一体,成为城市氧吧、“绿色肺叶”。

氮肥厂关闭助力创卫工作,还原天空本色

清洁能源的使用使创卫工作良性循环

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公厕建设、垃圾收集转运等环卫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生态持续改善,咸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2014年新增绿化面积8658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6%(省考指标95%),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绿肺增多,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我市相继建成了市区东、西、南郊污水处理厂和11个县市污水处理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目前,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

市民的生活品质和消费环境更便捷、安全和健康,通过“六小”行业治理、公共场所、食品安全和生活饮用水、社区和单位、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传染病和病媒生物防制等卫生工作,做到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并重,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并重,分工负责与联合执法并重。创卫让咸阳市民消费更安全,生活更舒心。

泛舟咸阳湖,体会卫生城市带给人们的蓝天、绿树、美景

城市公园的美景使市民驻足留念

秦文化让这座城拥有自己的味道

创卫关乎你我他

城市夜晚的那道创卫光

“生态、人文、和谐”谱写着创卫华章

城市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建立健全了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落实强化了建筑工地、集贸市场、马路市场、广告牌匾监管、清扫保洁等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步伐。近年来,咸阳持续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13%,污水处理率90.92%;用水普及率93%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99.8%,地表水IV类及以上水体比率83.3%,节能建筑比例96%。4个集中供热站涵盖城区80%区域,供热分户计量25.99%,区域环境噪声55.8分贝。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18天。

科学、理性、绿色、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广大市民在科学创卫、依法创卫、和谐创卫、快乐创卫理念引领下,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影响别人、参与创卫、奉献社会,在共建中共享,有力地促进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猜你喜欢

咸阳宜居工作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贵州:生态宜居 留住乡愁
沐猴而冠
咸阳锁紧烟雾与尘土
不工作,爽飞了?
咸阳值雨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