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生态保护的云南样本
2015-10-17文叶玺
文叶玺
国家级生态保护的云南样本
文叶玺
冬季到云南大山包过冬的黑颈鹤(图/CFP)
对招商引资项目严把环评关,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制止环境污染。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林业局等11部门最近发布《关于印发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明确30个市(州、地区)、113个县(市、区)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广南县、勐海县、洱源县被列入其中。
此次确定示范区主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在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方面,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并有明显成效;二是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指标方面,森林覆盖率、“三化”草原治理率、河湖生态护岸比例、农田实施保护性耕作比例、城市建成区绿地率、风景名胜区占陆域面积比率等指标高于省(区、市)平均水平;同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方面也高于省(区、市)平均水平。
迪庆:生物与工程同治理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口不过40万左右,但是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国家级风景区有普达措、虎跳峡、巴拉格宗、白马雪山、梅里雪山、石卡雪山、维西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等。就自然保护区而言,有碧塔海、纳帕海、哈巴雪山、维西响鼓箐滇金丝猴、白马雪山等国家级省级的自然保护区,平均每一年的游客数量突破300万人次以上。而这一切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指数是分不开的。
在迪庆香格里拉有着3条南向的大江大河,它们是藏传佛教里传说的金子般的金沙江,银子般的澜沧江——大怒江。这3条江河流淌的区域里,云集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打造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示范样板,让美丽迪庆香格里拉“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并能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同步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目标,当地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重点展开全州的生态保护与示范区建设。
目前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已经对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国际湿地进行全面规划治理。2015年5月20日成立了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指挥部,全面开展了项目的前期工作。“来时不过九月九,去时不过三月三。”这是当地藏民对长期以来飞越万水千山前来纳帕海越冬的黑颈鹤的一种说法。地处香格里拉市城郊7公里的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面积是2483公顷,水禽鸟类有43种,其他鸟类120多种,它是一个冬春草甸、夏秋为湖泊的高原季节湖泊。考虑到纳帕海整个生态系统的链接,不仅要修环湖公路,保持纳帕海的正常水位,与此同时还要保护众多水禽的食物来源,当地政府已经聘请了相关专家进行大量勘查,然后一步一步走向实施。
此外,按《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要求,严格建设项目的现场选址勘查环评编制及环评审批等环节,督促建成投入试运行的项目开展环保竣工验收工作,有效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源增长。同时,对招商引资项目严把环评关,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制止环境污染。
广南:节能减排奠基础
近年来,广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森林资源保护、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沼气池建设等重点工程,节能减排进展顺利,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逐步增强。历经多年努力,目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为该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位处文山州东北部和滇桂黔3省(区)交界处的广南县,近80万人的常住人口中,壮族占33.94万人,系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口最多、云南省的人口大县之一。
2008年,广南县被列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后,至2014年,国家和省安排项目资金5193万元,实施小阿幕、胡家寨、角所、鸡街等13个小流域,治理岩溶面积250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45平方公里。对八宝省级自然保护区、者兔九龙山、黑支果花果大箐、珠街米匹大箐、董堡平安洞甲腊猕猴保护区、坝美桫椤资源地保护区进行保护,加强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资源保护,目前全县各类保护区面积达6241公顷。
按《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要求,严把环评关,从源头制止环境污染。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生态乡镇3个,环保生态村2个,申报国家级“绿色学校”表彰1所、省级绿色学校4所、州级绿色学校10所、县级绿色学校3所,州级“绿色机关”1个,县级“绿色家庭”7户。
洱源:洱海保护放首位
2009年6月,洱源县被国家环保部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后,该县举全县之力,把环境的治理与洱海保护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扎实推进“2333”行动计划,狠抓洱海源头湿地保护与建设,以恢复东湖湿地建设为重要突破口,不断加快湿地建设步伐,逐步改善洱海源头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河流入湖水质。
在洱源右所东湖湿地,沿7米宽的新永安江河堤一路前行。河堤两旁的湿地上,莲叶田田,蒲荻泛泛,垂柳依依。穿着齐胸皮裤的农妇,在水中捞海菜。戴着草帽的老者,在湖边垂钓。5个自然村穿插在9.5公里长的新永安江沿线,青瓦白墙倒映在湖水中,一派湖中有村、村中有湖的高原荷湖水乡风情尽收眼底。
洱源县县委副书记杨文泽说,洱源县被列入“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最大的亮点就是湿地建设。2009年,围绕提升洱海入湖河流水质的总目标,洱源县启动了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3条河流沿线的点源、面源污染防控、治理,这3条河流是洱海70%入湖水量的来源。2012年底,洱源县启动了概算总投资约2.38亿元的新老永安江沿线东湖区域“万亩湿地”恢复建设。预计到2018年,永安江沿线东湖区域10000亩湿地将全部完成恢复建设。
为了保证洱海上游的洱源县不发展工业、不发展高污染农业,大理州人民政府每年拿出3000万元对洱源县进行生态补偿,大理市也与洱源县签订了补偿协议书,如果上游的洱源县能通过各种治理手段,保证其境内的河流流入大理市时都能达到标准,大理市每年将支付1500万元生态补偿金给洱源县。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湖人,永安村委会上登村民小组65岁的村民尹仁对家乡环境的变化,感慨万千。他说:“湿地建设,让我仿佛又回到了以前那个水乡泽国。”老人告诉记者,以前,东湖是由大大小小的天然水塘组成,水塘与水塘相通,家家户户出门都靠撑船,是名副其实的水乡。“现在,县里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把百姓以前围的田又恢复成了湿地,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民茶余饭后都爱到湿地边转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