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构主义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5-10-17姚茂

人间 2015年1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建构主义建构

作者简介:姚茂,女,汉,四川阆中,学历研究生在读,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建构主义起源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师生互动的合作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能力是在完成一系列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实现的,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还可以通过在完成交际任务的相互协作中体验教育的价值,实现人格的提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外语教学有极大的启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88-01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是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对语言教学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只关心可观察到的反应行为,忽略了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反应,而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外部刺激的加工处理和内化吸收,认为学习是使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和理解。行为主义“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认知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互动”的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及其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外语教学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应该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理念上改进英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并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情境化的背景中真正做到了从做中学,为学习者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提供了空间。这样,学习就有了主动性。再者,不同的人即使看到同一事物,进行加工时也会产生对事物不同方面的想法,在用自己的方式建构时,对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习者之间通过合作可以更快和更全面地了解新的事物,在教学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有四个比较明显的特性,而这四个特性放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帮助,下面以英语教学为例,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谈其对英语教学的启发和指导。

(一)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特质的假设与推测。因此,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对知识意义的把握建立在自己经验之上,要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目标,注重塑造、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外语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外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激发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交际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外语新知识的主体,适时适量地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外语学习成为一项轻松有趣、人人都想参与的活动。还要尊重其个体差异,从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经验背景出发,联系实际,为其提供更多的交流观点和问题结果的机会,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外语的能力。

(二)情境性。设置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情景。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景性,强调真实情景下的学习,老师可灵活地运用情境引导学生,使学生能通过实践,对单词,句型等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才会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和语言的实践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应用语言、探求新知,从而开发其潜能。在整个教学活动由“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问题讨论为中心”的转变。

(三)群体性。注重开展合作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社会互动和语言应用的结果,知识不仅存于个人头脑中,也存在于社会之中,为众人所享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在尽可能的自然环境中同伴间互动、合作发生的。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价值是“合作学习”。由于学习者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因此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都是按照自己独有的方式对事物理解之后进行建构。因此,个人与其他学习者合作能够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学习者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完成任务。这一理论强调集体性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从而完成共同的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见证并参与了同伴之间的思维活动,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因而通过合作学习使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

(四)转变性。转换教师角色。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的学术顾问,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这样的理论,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语言灌输者变成导入者、观察者、语言顾问和指导者等,在任务的每个阶段中,教师有着不同的角色,从而使枯燥的英语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建构主义建构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