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足够理由稳定汇率预期
2015-10-16沈建光
沈建光
关于前段央行出台的汇改新政,市场存在一些误读,大致有以下几类观点。
第一,人民币贬值是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的开始。有观点认为,央行此举是在操纵汇率以求获得贸易优势,而这也必将引发其他国家相继效仿,触发竞争性贬值。例如,央行汇改不久,越南央行便宣布将越南盾与美元汇率的每日波幅区间从此前的1%扩大到2%。从数据来看,当前中国出口表现不佳,7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3%,表现与全年进出口增长6%目标相距甚远。
第二,央行此举会引发输出性通缩。有观点认为,央行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的行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通缩威胁,并列出了传导至全球的三种路径:一是贬值的人民币和走强的美元,将使得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打压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由于人民币贬值,中国的出口成本将会降低;三是一旦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中国可能需要动用外汇储备来平抑市场动荡,继而令全球融资成本变得更加昂贵。
第三,人民币贬值会促使新一轮资本外流,中国经济崩溃论扶摇直上。这是最为悲观的观点,其强调不断强化的贬值预期将加剧资本外流进程,并有可能引发资金撤离中国股市、房市等,这对于当前已不断下滑的国内经济环境与脆弱的金融市场是雪上加霜。
在我看来,上述几点解读,是对央行汇率市场化改革真正意图的误读。而从经济基本面与实际情况来看,央行此时稳定汇率预期也是有充分理由支持的。
人民币不具备趋势性贬值基础。虽然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压力,上半年经济增长回落至7%,但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就业市场稳定,消费也未受到股灾的影响大幅下滑,国内稳增长与改革措施正在陆续推出。种种利好表明,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在经过一次性的技术调整之后,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趋近均衡水平。
并且,早前汇率形成机制尚不完善,中国企业大量外债并未采取有效工具进行外汇风险对冲。可以看到,早前不少中国企业拥有相当一部分美元债券、欧元债券和贷款,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变,使得上述企业并未做出充分准备,即很少有企业对人民币浮动风险做出预期,并采取相应的对冲手段。为防止企业债务增加过重,应该给予中国企业一定的缓冲期,来适应市场化后的外汇市场。
此外,国内股市保卫战尚未结束。可以说,经历了早前的股灾,如今的股市平静来之不易,但也应看到,即便当前市场有所平息,投资者情绪恢复尚待时间。此时做好预期管理,防止资金外流,对于保护难得的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
可以看到,中国在为今年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做出很大的努力,包括完善汇率机制、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等等。如今在最后关键时刻,更要对此给予重视,勿因汇率大幅波动、金融市场动荡而错失良机。
总而言之,此次央行新汇改体现了完善汇率市场机制的改革意图,是汇改十年以来又一重要进步,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因如此,应对当前市场上的一些误解,决策层应该高度重视,及时传达政策意图,必要时加大干预,防止人民币大幅贬值,稳定市场预期。(支点杂志2015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