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县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2015-10-16陈之桂
摘要:福建省大田县水稻病虫害主要是“三病三虫”,即稻瘟病、纹枯病、水稻普通矮缩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面积大、危害重,一般发生年造成水稻减产10%左右,严重年份可达20%,局部甚至可达50%。2011年~2012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大田县双晚稻区偏重发生,局部暴发成灾,造成部分田块绝收。近年来,通过因地制宜地实施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确保粮食高产、优质、安全、增收。
关键词: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45
福建省大田县辖10个乡、8个镇、26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山区特点十分突出。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大田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农业基础条件差,是省定经济欠发达县。全县耕地面积22.16万亩,其中水田18.93万亩,旱地3.23万亩。水稻粮食产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和控制程度对粮食增产增收关系密切。近年来,通过因地制宜地采取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确保粮食高产、稳产。
1成功案例
2012年9月27日,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局粮食高产创建验收考评组,对我县上京镇上坪村市级超级稻百亩水稻害虫综合治理示范片进行实割验收。高产田块实割面积658平方米,品种Y两优7号,湿谷产量1017.9公斤,湿谷1031.31公斤/亩,晒干率81.85%,平均亩产干谷844.13公斤。获得2012年三明市粮食高产创建级超级稻示范片高产竞赛第一名。
2012年7月20日,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对我县两个万亩早稻高产创建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示范片进行实割测产验收。广平镇早稻高产水稻害虫综合治理创建示范片平均干谷523.47公斤/亩,比目标产量高73.47公斤;文江乡早稻高产创建水稻害虫综合治理示范片平均干谷489.63公斤/亩,比上年同片单产增产27.63公斤,增产5.98%。
2近年来水稻害虫综合治理主要措施
2.1开展粮食产能创建农业基础工作
我县推广超级稻面积8.5万亩,建立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1个、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片2个、超级稻百亩示范片19个,“五新”展示田500多亩。重点推广“一增二改三推”,即增加种植密度,改重施蘖肥为重施穗肥,改串灌漫灌为湿润灌溉;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采取高产关键技术集成组装、配套创新等措施并取得很好成效,为我县粮食稳定均衡增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2认真抓好“两查两定”、病虫信息发布和防治技术指导
做到“两个绝不”,即绝不因为监测预警不到位贻误病虫防治时机;绝不因为防治技术指导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
2.3培育壮大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全力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效,科学用药,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2.4做好病虫害点面调查
一是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科学安排调查时间;二是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害定点观察调查;三是详细记载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的程度、发生等级、田间百丛量、品种等;四是根据调查资料,汇总和预测,及时准确发布病虫信息,广泛宣传动员,大力组织群众开展防治,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3水稻主要害虫综合治理
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因病虫而制宜,协调应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措施,力求生态平衡,把病虫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之内,保障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
3.1防治策略
一是抓秧田发生防治、控制本田发生规模;二是重农业防治、配合化学防治;三是因地制宜,协调应用综合治理。
3.1.1农业防治一是主要推广抗病、抗耐虫的优良品种,近年来我县推广新品种有闽优3301、两优3905、宜优673、甬优15号、天优3301,特优627等;二是推广健身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壮秧剂育秧、抛秧等,科学管水,合理施肥,推广全元肥料;三是推广品种合理布局,坚决避免老病区种植感病品种。
3.1.2物理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发生期使用太阳能诱虫灯诱蛾灭成虫,减少虫源基数。
3.1.3生物防治一是以养鸭或稻田养鱼以控制虫害发生和危害;二是保护天敌,如保护蜘蛛、青蛙、寄生蜂等。
3.2病害
3.2.1水稻稻瘟病重点做好预防水稻稻瘟病发生,做到早发早用药。重点做好破口期和齐穗期穗瘟预防,适期喷药。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加收米、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
3.2.2水稻纹枯病抓住分蘖末期至抽穗期及孕穗至始穗期。当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用药防治。用5%井冈霉素水剂或2%农抗120水剂对水喷雾稻基部,连续喷药2~3次,间隔期7~10天。
3.2.3水稻矮缩病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是治虫防病,及时抓好黑尾叶蝉迁飞高峰期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亩对水喷雾,治虫防病。
3.2.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采取以预防为主,“治虫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控策略。从中、晚稻的播种开始抓好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确保苗期和分蘖期安全,避免白背飞虱为害,减少传毒机率。主要防控措施:一是种子药剂处理。用10%吡虫啉可湿粉15~20克/公斤稻种拌种,拌均后播种;二是秧田期药剂防治。提倡集中连片育秧,并于秧苗三叶一心和移栽前各喷药一次,秧田周围杂草也同时喷药,药剂可选25%吡蚜酮可湿粉16~20克/亩或25%噻嗪酮可湿粉50克/亩;三是本田期药剂防治。移栽时,要注意剔除矮小病秧,在水稻移栽后3~7天和15~20天各喷药一次,药剂可选25%吡蚜酮可湿粉16~20克/亩,或25%噻嗪酮可湿粉50克/亩;四是及时拔除病株。在水稻栽后20天内,对丛病率超过3%的发病田块,及时拔除病株(丛),踩入泥中,然后从健丛中分苗补种,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早发,保证有效分蘖数。
3.3虫害
3.3.1螟虫做好越冬代基数、田间系统调查,结合大田普查,及时预测预报螟虫发生消长动态,采取挑治第二、三代螟虫,狠治第四代的穗期的治螟策略,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危害。选用药剂为杀虫双、毒死蜱、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甲维·毒死蜱等。
3.3.2稻纵卷叶螟在迁入发生期间,做到田间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情与查苗情相结合;准确掌握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在分蘖期百丛幼虫量≥50头,孕穗期百丛幼虫量时≥30头时及时防治,并抓住虫卵孵化盛期及时用药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3.3.3稻飞虱主要是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为害。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防治上狠治主害代,控制迁入代。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防后期上穗为害的防治策略。特别是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重点抓好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减少病虫害同时发生。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章烈辉,刘占山,肖启明,康听东,刘年喜.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稻米,2009,(01).
[2]陆瑞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
[3]周一民.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
[4]陆瑞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
[5]何忠全,张志涛,陈志谊.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西南农业学报,2004,(01).
[6]翟保平,张孝羲.水稻重大害虫的灾变规律及其预警:回顾与展望[J].昆虫知识,2000,(01).
作者简介:陈之桂,大专学历,大田县广平镇农技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