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马铃薯种植技术与推广模式
2015-10-16洪韩聪
摘要:泉州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是闽南马铃薯主要种植区之一。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推广是提高泉州市马铃薯栽培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泉州市马铃薯栽培现状出发,论述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其技术推广模式。
关键词:泉州;马铃薯;商产栽培;栽培技术;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14
泉州市位于闽南靠海,气候湿润,冬季气温相对较高,非常适合马铃薯的越冬栽培。其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是福建南部主要产区之一。如何提高泉州市马铃薯的产量是泉州整体栽培技术人员研究的关键。
1泉州市马铃薯种植现状
泉州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广,是本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泉州市冬季气温较暖,比较适合马铃薯栽培,是本地区越冬栽培的主要作物。但是,由于土地放权后,个体种植户成为泉州马铃薯主要的栽培模式,这种分散的个体栽培,水平低、管理难、品种五花八门,来源渠道无法控制等,这些问题使得马铃薯栽培技术水平和产量都有待提高,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势在必行。
2泉州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品种选择要点
欲获得高产目标,品种选择是前提条件。农户必须去正规的良种厂或代销点去购种。一定要选择经过真正脱毒技术培养的品种,而且要选择外观整齐、无破损、无虫洞、无开裂、无变质和芽眼非常明显且形态均匀一致的品种。在栽培时要统一规格,按体态和重量进行分级。最佳的薯块为50克左右。
2.2催芽与切块消毒
将种薯进行催芽,再进行切块,保证每块一个芽苗。打破马铃薯休眠期的最好方法就是低温处理。经低温处理后,置于通风、阴凉处,7天后生长旺盛的种薯就会发出芽苗。然后进行切块消毒。
2.3播种覆地膜
耕深最好在30~40厘米,深松是提高产量的又一重要措施。无论是垄作还是畦作,都要提前做好除草和施加充足的底肥,底肥要施足农家肥,化肥要配方施肥,科学合理的补充肥力。播种用量以5000穴/亩为宜。播种后浇透水,将毁草和尖锐杂物去除,保证土细松与碎平。然后进行覆地膜。
2.4水肥管理与培土
马铃薯地要保持湿润,做到无覆水、无开裂的水分要求。对于生长较差的可以喷施一次叶面肥,苗齐后进行揭膜与培土,为地下块根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5病虫害防治
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先病检再治理,做好药物选择,控制药量和用药时间,不可乱用药和私自加大药量,以防农药残留超标,对于马铃薯晚疫病,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每亩用量175~225克,对水后进行叶面喷洒。对于疮痂病,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施2~3次。
2.6低温防控措施
泉州市低温多于1月份出现,在种植马铃薯时,要提前做好低温的防控措施,避免马铃薯受到冻害的威胁。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小拱棚覆盖法,提前将拱棚架支好,膜压于沟间,关注天气变化,一旦低温出现,立即进行覆膜并加盖草帘,低温过后即可撤去以提高地温。
3泉州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模式
3.1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模式
为了更好地进行示范推广,需要将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集约化。因此,需要将个体户进行联合,尽量形成生产合作社形式,通过统一规范种植来实现技术推广。生产合作社已经成为各地农村生产的主要形式,将做到技术先进、种源可靠、生产规范、销售无忧等优点。因此,泉州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走产业化之路离不开合作社的带头作用。
3.2无公害示范基地带动模式
在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时,可以采用基地加农户模式进行技术推广。早报无公害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基地示范带动,将附近农户引入无公害高产栽培模式,不但种源得到保证,栽培技术还得到迅速推广。示范基础要深入农村,以个体农户为目标,以提高泉州马铃薯栽培技术水平为导向,通过科学管理、规范栽培,将无公害、无重金属污染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大面积推广。
3.3技术培训指导模式
高产栽培技术是农户渴望的,可以组织良种生产厂家举办“科技进村”、“技术下乡”等活动,并适时的免费举行栽培技术培训班,将高产技术传播到农户手中,这种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良种厂的销售范围和市场份额,是一举两得的实事,对于提高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结语
泉州马铃薯栽培面积广,技术水平较低,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切实提高全市马铃薯栽培技术水平,提高农户的栽培积极性和经济收入,能促进泉州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玲,林永忠,张钦明.中薯3号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6):46-47.
[2]叶贻勋,沈清景.闽南山区脱毒马铃薯秋繁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0,(6):79-80.
[3]凌永胜.泉州市冬种马铃薯2008年冷害浅析[J].福建农业科技,2009,(3):112-113.
作者简介:洪韩聪,本科学历,南安市溪美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