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门风云

2015-10-16赵广青

收藏·拍卖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剑父关山月画派

赵广青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葡萄牙政府管治下的澳门成为幸免战火威胁摧残的避风港。在这一时期华南地区大量的文人墨客涌向澳门,其中岭南画派的一大批画家也接踵而来,顿时澳门成为重要的文化艺术重镇。此时的画家创作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思想性、战斗性,使澳门成了他们进行抗战美术创作、进行国画革新的艺术大本营。因此,这时期岭南画派人才辈出,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大批画家迁移澳门

1938年日本轰炸广州,大批画家迁移澳门。第一批避难澳门的画家包括温其球、杨善深、冯康侯、李研山、邓芬、高朝宗、沈仲强、鲍少游、罗宝珊等人。同年10月,广州沦陷,澳门地区接纳了第二批避难画家。

其中最著名的画家要数高剑父了,他创办了“春睡画院”,大批学院也跟随高剑父避难于澳门,如关山月、李抚虹、方人定、黄独峰、伍佩荣、司徒奇、赵崇正、陈菊屏、叶永青、罗竹坪、郑淡然、黄霞春等人。又有先旅居澳门的画家有张谷雏、陈公廉、慧因等。往返于港澳之间的画家有黎葛民、罗落花、吴梅鹤、苏卧农等名家。除此之外,高剑父的再传弟子包括黄鼎萍、容漱石、陈叔平、甘霖、何磊等人也聚居澳门。

1944年3月12日,澳门文艺界组织“筹募同善堂难童餐经费书画展览会”,高剑父任主席。春睡画院的弟子们踊跃参展捐献书画,不少濠江的书画家、收藏家也捐出自己的珍品和藏品。不到一个月,征集到的书画作品达600多件,可见抗战时期澳门艺坛的活跃和岭南画派人才济济一堂的盛况。画家云集给澳门画坛带来了勃勃生机。抗战时期的岭南画派富有时代气息、战斗精神,激进鼓舞着港澳民众的斗志和爱国主义民族感情。

抗战中的高陈关

抗战时期的高剑父曾提出:“我们艺人应该抱定艺术救国的宗旨,在艺术革命的旗帜下努力迈进,为我国艺术争口气”,“艺术的真价值是贵有时代性、个性、创造性的”。高剑父避难于澳门时期,创作了《三山半落青天外》、《文明的毁灭》(见图一)、《螗螂》、《黄雀在后》、《白来送死图》、《蓬莱落日》、《难童》、《战后》、《白骨犹深国难悲》等大批抗日救亡题材的作品,渗透着画家对国家危亡、民众困苦的深深哀痛,以唤起人们的民族激情。这些创作“图皆有深意者。”例如《扑火灯蛾》一图,以水墨画一竹架灯台,上置一只绘有青天白日的油盏,三只飞蛾扑向灯火,比喻日本(三蛾寓意日本三岛)侵略中国,有如扑火灯蛾。

因为高剑父抗战时期的绘画作品皆有深意,深受拍卖市场的青昧,《文明的毁灭》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军队,以闪电战攻破法国防线,占领了法国首都巴黎,高剑父当时避难于澳门,正身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灾难,感慨于欧洲文化、基督教文化及法国文明社会的毁灭,创作出此悲愤的作品:在雷鸣电闪的背景下,一个被拦腰击断的巨大十字架,架下的百合花(法国国花),一派零乱凄落,但朱红的火百合,显示其不灭气节。此作品与高剑父创作的《东战场的烈焰》、《白骨尤深国难悲》等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反法西斯题材作品,有较强烈的反战精神及国际主义的情结(高剑父是信奉基督教的),是高剑父生前较为欣赏的满意作品之一。

除高剑父之外,另一位积极宣传抗战的艺术家是陈树人。陈树人自幼喜爱美术,早年师从的著名画家居廉是岭南画派大师,留学日本毕业于西京美术学校和东京立教大学,并追随孙中山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任要职。后在香港的《广东日报》、《有所谓报》、《时事画报》任主笔,其作品和中兴会办的《中国日报》共同宣传革命,反对康、梁的君主立宪。其画风清新、恬淡、空灵,独树帜。民国37年(1948年)10月4日,陈树人因胃溃疡不治,在广州逝世。

另一位在澳门避难期间脱颖而出的岭南画派大家要数关山月。关山月于1938年千里寻师来到澳门,在剑父师的熏陶下,迅速成长起来,脱颖而出,成为岭南画派的“后起之秀”,卓然之大家。他在澳门留下了大量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如《三灶岛之所见》、《渔民之劫》、《从城市撤退》、《游击队之家》、《中山难民》、《流血逃亡记》、《三个侵略者》等众多以抗战为主题的“新国画”。关山月创作众多的抗战画,最有代表性而又直珍存至今的作品,都是在澳门诞生的。

1941年始,关山月到西南、西北各地写生,先后在曲江、贵阳、桂林、昆明和重庆举办“抗战画展”。关山月在澳门创作的“新国画”,从题材上可分为二大类:其一是“抗战画”,其二是澳门的地志山水画。然而,从画风上看,他注重的是在不同的创作之中,融入他的综合性经验、体验和情感,把现实生活中具有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真实而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来,令人为之感染,为之情感激动。

例如,他“为国难写真”的作品《三灶岛外所见》,采取了即时记录的方式,展开一个惨烈的叙事结构,重点描绘悲剧发展过程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刹那:爆炸的瞬间,火光冲天,帆船碎片在翻滚的烟火中腾飞、桅墙东倒西歪,渔民落水逃生,挣扎呼号,所有这一切突发情景和危险都是通过写实手法强化画面的紧张感,突出中国渔民所处的悲剧性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震撼。关山月力图运用动感强烈变化的情景表现,造成种视觉的冲击力,达到触目之间激发人的直觉和情绪。对于关山月的艺术品价值,仍处于市场的低洼地带,投资升值的空间仍然巨大,值得市场高度关注。

抗战期间在澳门的美术活动日益蓬勃发展,各种画展频频举行,其中以救济难民和赈灾的画展为主,其中“新国画”占多数。纯粹国画中的旧派仅有张纯初、张白英、莫氓府、吴馥余(西画家作中画的)、吴江冷(西画家作中画的)、凌巨川、冯湘碧、李宝祥等八人的画展。国画中含有新的成分的有沈仲强,他的画菊法略参西画的透视法,采取宋院的写生法,所画花的光阴向背,富有立体效果。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团体聚集澳门,才使当时的画风出现了创新性,从而成就了岭南画派。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剑父关山月画派
“没有风格,就是我的风格”——关山月先生作品赏析
画家关山月的信仰
高剑父的“折衷”美术教育历程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关山月随想
澳门美术研究综述
春睡梦先觉——纪念高剑父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展
关山无限——纪念关山月诞辰105周年作品展